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1目標:
1。學習2、3、4的分解組成。
2。通過觀察,尋找發現數的組成規律。
3。繼續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南瓜圖片若干,藍綠色的籃子圖片各一張,4以內數字卡片若干,分合符號
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球——教師交代游戲規則和要求——集體,;小組,個人練習
二、學習4的分解組成
1。認識南瓜出示南瓜圖片——這是什么?數一數有幾個?
2。分南瓜出示藍綠色的籃子圖片——請把南瓜分給藍綠色的籃子,可以怎么分?(個別幼兒操作)——誰還有不一樣的分法?
3。記一記——誰有好辦法把分南瓜的事記錄下來?
——請幼兒用數字和分合符號記錄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兒認讀分合式,先說分后說合三、出示操作紙,師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給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遺漏,不重復四、根據幼兒完成情況講評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2內容與要求
1、在紙牌游戲中,運用已有數序經驗、進行邏輯推理。
2、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體驗和同伴游戲的快樂。
重點與難點
運用已有數序經驗、進行邏輯推理
活動準備
撲克牌兩兩副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認識撲克牌。教師出示一副撲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種牌面和花色。
2、游戲:少了哪個。
小結:這些排中,缺少的那張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師出示紅桃1~10的.撲克牌,請幼兒任意抽調一張,并請其他幼兒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數字,猜猜是哪張牌
1、介紹游戲方法
2、出示紅桃1~10的撲克牌。游戲中教師適時提問:“大了”是什么意思?你為什么把數字8翻過去?除了這張牌,還有什么拍也可以翻過去,為什么?
小結:當數字(8)大了,不光是數字(8),還有些數字(9和10)更大了。
一、嘗試用提問的方法,猜猜是哪張牌
1、介紹游戲方法:教師在20張牌中選定一張牌藏在心里,請幼兒猜猜看是那張牌。幼兒可以向教師提問,教師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2、出示紅桃1~10、黑桃1~10的二十張牌。適時提問:這個問題只能翻過去一張牌,什么樣的問題可以翻掉更多的牌呢?
小結:既要猜對數字還要猜對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很重要。
大班數學教案3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3、能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游戲。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6、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重點難點
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活動準備
個人操作材料人民幣替代玩具,同色數卡5兩張、2五張、1十張同組幼兒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若干,大數卡,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投影各面值錢幣,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人民幣。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些錢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這小的錢幣還有什么?
小結:
我們中國只有1、2、5,10、20、50,100這幾個數字面值的錢幣。不管你要多少錢都要由這幾個數來組合。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10以內面值錢幣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師提示:
我們來玩小銀行游戲,你們做銀行職員,老師來取錢,試試看你們能否讓顧客滿意。
游戲形式:
教師出數卡,表示要取多少錢,幼兒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擺放。 你用哪幾張錢幣組合成顧客想要取的錢數?
(1) 引導幼兒觀察同伴間有沒有不同方法,正確嗎?
(2)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玩具擺出不同的取錢策略。
(3) 同組幼兒討論擺放出各種不同的取錢策略,越多越好。
3、幼兒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游戲。
教師提示:
下面我們來開銀行,我們自由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銀行柜臺可以用桌子或椅子來代替,場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輪流做銀行職員和顧客。
游戲形式:
幼兒分組,自主游戲。
教師指導:
(1)對能力強的幼兒,啟發他們分類整理錢幣,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嘗試10以外的取錢額度。
4、總結講評。
(1)宣傳教師指導中幼兒成功的嘗試。
(2) 鼓勵幼兒在今后的游戲中大膽運用和嘗試。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題,錢幣雖然不是幼兒每天要接觸的東西,但是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設計這樣的活動,能有計劃地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啟發和引導幼兒嘗試把所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戲之中,不斷豐富經驗促進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動的設計并不令人滿意,原因一,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個別演示、集體討論、自己記錄的方式,游戲性不強不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操作活動以個人書面的形式,教師不能快速有效給予幫助,也將影響教學效果。原因二,探索錢幣的不同兌換策略,限定兌換7元錢,過于死板,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同時以數字、符號等方式記錄策略,增加了幼兒的思維難度,也沒有考慮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
大班數學教案4活動目標:
1、了解面積的幾種比較方法。
2、知道面積一樣的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初步感知守恒。
3、學習用畫格子 ……此處隱藏9988個字……的圖案分成了四份,可是它們每一份還想來排排隊,怎么辦?
2、看,我這里有一張底版,底版上有什么?有什么用?(起點)
3、幼兒進行操作。
4、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排的?(有的小朋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的,有的小朋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的,真整齊。)
5、看PPT圖片,師幼順數和倒數1-10。
小結:每副撲克牌上都有四種圖案,每張撲克牌上的圖案數量和數字是相對應的。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撲克牌玩了這么多的游戲,好玩嗎?其實撲克牌還有很多好玩的游戲,它還可以站立起來。撲克牌可以是兩個人、三個人,或更多的人一起來玩。今晚回家也和爸爸媽媽玩一下撲克牌游戲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符合大班幼兒認知的年齡特點,同時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并以游戲的形式進行,使幼兒在撲克游戲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及增長相關的數學知識,幼兒始終處于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教學效果比較好。
大班數學教案14一、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學習用比較的方式,不受形狀,數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感知量的不變性。
2. 激發幼兒在實驗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有刻度),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瓶子,實物牛奶飲料等、大記錄表一張、記號筆、盤子、抹布、水、(幼兒人手一份三個大小一樣的容器
測量的小杯子、抹布、盤子、水。
三、 活動過程:
不同形狀瓶子中液體的比較
1. 出示兩瓶顏色不同瓶子形狀不同的水。(放在桌子上)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飲料,他們請你看看它們一樣多嗎?為什么
你覺得哪個多?為什么?(你覺得哪個少為什么?)有不同意見的嗎?那我們來舉手表決一下,同意黃色多的小朋友舉手,同意紅色多的舉手,好,現在馬老師把你們猜測的結果用數字記錄下來。
教師:有的小朋友認為是黃色的水高,所以覺得它多。(有的小朋友覺得這個瓶子胖,水少),
我們小朋友意見都不同,到底是誰的水多呢?那我們就來做個實驗,找到最正確的答案吧。
教師:出示量杯,老師給你們提供了一個實驗用的量杯,你看它跟我們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樣/?
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這兩條就是量杯的刻度線。
那我們怎樣用這個量杯來做實驗呢?告訴我們這兩瓶水哪個多?哪個少?
根據幼兒的`回答
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2. 幼兒操作
等下四個小朋友一組,輕輕地走到桌子旁邊選好一瓶飲料,再找一個好朋友,先比比你們兩個誰的多?誰的少,再來用量杯做實驗量一量,看看結果到底怎樣?
提出實驗要求: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非常仔細哦,不要讓小水滴跑到桌子上來,要不我們的實驗就不能成功了。
實驗結束,請一組幼兒上前來介紹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剛才你和誰比的?剛開始比的時候是誰的多呢?實驗后又是怎么樣的?
馬老師再請一組小朋友來說一說。
你們的方法真不錯,馬老師也來學一學,量一量(教師進行實驗)
教師提煉小結:原來一樣多的水,放在不同形狀的瓶子里還是一樣多的。
1.幼兒操作
小朋友都很愛動腦筋,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得出了結果,比較了兩個不同形狀瓶子里的飲料。現在你們來看看,馬老師又為你們準備了什么?你發現這三個小杯子都是怎么樣的呢?請你把三個杯子里的水和一個瓶子里的水比一比,到底是誰的多?請你用剛才實驗方法進行測量。
實驗要求:老師在托盤上為你們準備好了實驗工具,請坐這邊的孩子輕輕地來這邊拿,請坐這邊的小朋友來這邊拿,然后輕輕地找到一個空位置,進行實驗。老實驗的時候不要讓飲料掉到桌上哦,要不實驗結果就不準確了。。
實驗結束:請一幼兒上前來介紹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剛開始比的時候是你覺得是哪個多?為什么?
小結:原來一樣多的水,不管它瓶子的形狀變了,還是裝幾杯,里面的水還是和原來一樣多。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非常能干,實驗也非常成功。馬老師現在還有一個問題要考考你們,當你去超市里,去買飲料的時候,你怎么知道不同形狀的瓶子里的飲料是一樣多的呢?你們看商家叔叔阿姨她們考慮的很仔細,他們用這樣的數字來告訴我們,雖然形狀不同但是還是一樣多的,這樣每個顧客都能買到自己需要的飲料了。晚上回家你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去超市找找這樣的物品。
大班數學教案15活動目標:
1.學會看二維標記,進行分房活動。
2. 能夠互相協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務,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斷能力。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及相對應的教具。
2.房子圖片、操作紙、房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噓,是誰在嘆氣啊?(出示獅子大王)原來是我們森林里的獅子大王。獅子大王,你為什么事嘆氣啊?
獅王:哎!我近來碰到一個難題,我們大森林里造了兩幢樓房,一幢是紅顏色的三層樓,一幢是黃顏色的三層樓,有六個動物動物參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時候,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弄得我沒有主意了,只好請小朋友們來幫忙,請你們幫我想一個合理的分房辦法。小朋友,你們愿意幫我嗎?
二、多通道參與,引導幼兒學會看標記。
讓幼兒在聽清楚有哪六個動物來參加分房、他們分別提了那些要求后,學會看與之相匹配的標記,懂得標記的含義。
1.老鼠: 我嘛,年輕靈活,我想住在三樓,而且我不想和貓住在一幢樓里,太危險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樓,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樓里。
3.公雞: 我不愿跟狐貍住在一幢樓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鳴,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樓。
4.貓: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樓呢。
5.烏龜:① 我的動作實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樓。
6.狐貍: 我嘛,隨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嘗試操作,幼兒根據標記為動物分房。
1、教師操作課件,幫助幼兒進一步回憶動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確標記的含義。
2.幼兒2人一組,共同合作按標記為動物分房子。
四、檢查評價,進一步理解標記含義。
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幼兒分房的情況,對有錯誤的分房進一步指導幼兒理解標記的含義,讓其它幼兒幫助糾正。
五、六人游戲,體驗合作找房的快樂。
獅子大王也為小朋友們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間房子有一個房卡,請小朋友6人一組,先拿好房卡,再根據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兒根據第一次操作獲得的經驗,根據房卡上的標記,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動,驗證新房找對與否。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