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三課時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三課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三課時教案1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通過對比來反映生活的寫法。
3、學習運用形象、準確的詞語狀物、敘事、寫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2)記敘的感情色彩。
2、難點:
(1)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和理解。
(2)兩相比照的結構。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解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劃分文章結構,教讀文章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約二分鐘〉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種子撐起毛絨絨的絮傘離開母親的懷抱到大自然去尋找自己的天地一樣,包含著依戀與向往。魯迅先生在他四十五歲時,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間蘊含著純真、質樸之情。閱讀時要細心體會。
二、看文下注釋和“預習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學習重點。〈約三分鐘〉
三、檢查預習情況(不看課文)。〈約五分鐘〉
1、出示小黑板(學生說、互相糾正、教師指導)
①常用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用)
畦斂髓罕蛻鼎拗
②辨析讀音(要求掌握)
確鑿攢成長媽媽系一條長繩宿儒
③非常用字(要求會讀、會理解)
葚蛉蝥珊瑚竇厥倜儻叵盔
2、出示詞語(要求會解釋)
確鑿輕捷鑒賞人跡罕至人聲鼎沸
四、默讀課文(集中注意力、不動唇、不指讀),讀后回答〈約五分鐘〉
1、根據(jù)本文標題的結構“從……到……”分清寫百草園和寫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一、(1—8)節(jié)、二、(9—24)節(jié)]
2、哪一節(jié)是連接這兩部分的過渡段?[第9節(jié)]
五、教讀文章第一部分,重點分析第二節(jié)。〈約二十八分鐘〉
1、范讀第1節(jié),回答:〈約3分鐘〉
這一節(jié)包含幾句話?[兩句]每一句話的重點詞語是什么?[①句:百草園;②句:是“我”的樂園]
把一、二句的重點詞語連綴成句,概括本段內容。[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本段中“似乎”與“確鑿”是否矛盾?試用現(xiàn)代語“好像確實”加以體會。[不必求同,只要體會出“現(xiàn)在”與“那時”的不同即可。]
2、齊讀第2節(jié),思考:〈約13分鐘〉
作者是如何寫百草園的生活的?[先用兩個“不必說”總寫百草園的概貌,使下面“單是”的內容更為突出,一略一詳。]
作者寫百草園時具體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用了哪些準確生動的詞語來描寫?(要求邊討論,邊批劃,一并完成練習二1。②)
指導:作者在描寫百草園時抓住了春、夏、秋的動植物,從色、狀、聲、味各方面對百草園的靜景、動景進行了具體的描繪。
運用:讓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造句。(完成練習二)
再讀第2節(jié),進一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并運用準確的詞語描繪百草園的。借助黑板上的詞語當堂試背課文第2節(jié)。
3、速讀3—6節(jié)〈約5分鐘〉
第3節(jié)有什么作用?[過渡]由此引出了一個什么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引導:讓學生復述美女蛇的故事,并指出課文穿插此傳說,并非宣揚封建迷信,那么其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
思考:從課文的哪一節(jié)可以看出此故事是虛構的?(第6節(jié))
4、小聲朗讀7、8兩節(jié)〈約5分鐘〉
畫出描寫捕鳥動作的詞。[掃、支、撒、系、牽、拉]
為什么作者只寫了幾十個字,就把捕鳥過程交待清楚?[動詞用得準確、貼切]
引導:捕捉益鳥是違法行為,我們要保護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
練習:口說一種游戲,描寫連續(xù)動作,至少用五個表動作的詞。
5、教師小結〈約2分鐘〉
作者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于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于聽美女蛇的故事,樂于捕鳥活動。那么,“我”為什么還要離開百草園呢?下一課我們共同分析。
六、布置作業(yè)〈約二分鐘〉
1、抄寫常用字、多音多義字、生詞。
2、熟背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繼續(xù)分析課文第二部分,進行寫作指導。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約六分鐘)
1、聽寫常用字、詞。2、抽查第二自然段熟背情況。
3、作者在描寫百草園時,流露出什么感情?從哪里最能看出來?[熱愛大自然,懷念百草園的生活。從“是我的樂園”這一句能看出來。]
二、繼續(xù)教讀課文(約十八分鐘)
1、導入正課(約1分鐘)
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美好的景色,無限趣味的動植物,還有長媽媽講的神奇故事和閏土父親教捕鳥的趣事。百草園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那么,“我”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
2、齊讀第9節(jié),體會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感情。(完成練習三)〈約3分鐘〉
連用三個“也許”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詞語呼應?[“不知道為什么”、“最嚴厲”]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達了怎樣的心情?[依戀]
3、默讀10—20節(jié),思考:〈約7分鐘〉
三味書屋的環(huán)境與百草園有什么不同?先生對“我”與長媽媽和閏土的父親對“我”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討論歸納:百草園:優(yōu)美開闊;三味書屋:封閉沉悶。長媽媽慈愛,閏土的父親善良、耐心;先生既和藹,也有嚴厲的時候。(板書關鍵詞語)
4、分讀第21節(jié)(約5分鐘)
引導:你們剛才讀的內容都懂不懂?[不懂]不懂為什么先生還要學生讀呢?[封建社會的私塾教育,就是強迫學生死讀書。]
你認為三味書屋的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方正、質樸、博學、對學生和藹、至誠、寬和,但他深受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毒害,有些迂腐可笑。]
當老師讀書入神的時候,少年魯迅在下面畫畫,這種做法可取嗎?為什么?(鼓勵學生各抒已見)
5、討論練習一,可懂本文中心意思。〈約2分鐘〉
點撥:童年是一個人的清晨,魯迅先生回憶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視為“夕拾”的“朝花”。可見感情的基調是緬懷 ……此處隱藏24151個字……質疑:
⑴作者為何寫貪玩逃學的情節(jié)?
⑵先生在回答學生提問時為何不高興,臉有怒色?
2、討論明確:
描寫孩童逃學,上課畫畫的情節(jié),是從側面反映教學方式的枯燥以及教學內容的陳腐。
五、課堂小結
首先由學生談談學習本課的最大收獲?
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了解了魯迅的成長足跡,這段童年生活對他的成長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我們也應保持純真活潑的天性,激發(fā)自己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進取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把自已培養(yǎng)成為服務社會的有用人才。
六、布置作業(yè)
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準備好講給同學聽。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三課時教案15[設計意圖]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jīng)人生滄桑后對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而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說作品表現(xiàn)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色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xiàn)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為這種解讀存在著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作者在文中并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里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溫馨。所以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形象到語言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目標]
1.養(yǎng)學生獨立感受文學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
2.養(yǎng)成推敲重點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作用的習慣。
3.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并培養(yǎng)他么們對其進行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著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介紹文學常識)
二、感知、理解
快速默讀課文,限時7分鐘(大約3500字)
提問: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內容?
2、從課文題目我們得到哪些信息?
3、默讀文章,把自己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園”“的三味書屋”說出來,并說說理由。
1、可能的說法:美麗的百草園、神秘的百草園、誘人的百草園、有趣的百草園……單調的三味書屋、自由的三味書屋、痛快的三味書屋、好玩的三味書屋……
2、自主閱讀,分別感受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里的景、事、人、情,也將自己的感受用“的景”“的事”“的人”“的情”分別說出來。
學生可能眾說紛紜,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說法,下面說法僅供參考:
百草園三味書屋
美麗的景古樸的景
有趣的事難忘的事
善良的人嚴而可親的人
留戀神往的感情親切溫馨的感情
3、綜合討論:你喜歡百草園還是三味書屋?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有不同也有聯(lián)系,綜合大家的說法,它們二者都應是作者生活的樂園,只是因生活時間的不同,百草園是作者童年生活的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作者學習生活的樂園。
4.主旨獲得
三、感受、品味
(1)感受美景、品味雅詞
1、百草園有美麗的景,這景啊,有聲有色、有趣有味,下面我們大聲(先自讀)齊誦第二自然段,然后像剛才一樣,將自己對景物的感受用
“的顏色”“的聲音”“的情狀”“的味道”分別說出來。
①“碧綠的”“紫紅的”寫出了繽紛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輕捷的”寫出了有趣的情狀;
③“長吟”“低唱”“彈琴”給人聽覺上的愉悅;
④“又酸又甜”寫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覺感受。;
……
可以參考的說法:絢麗多彩的顏色、悅耳動聽的聲音、活靈活現(xiàn)的情狀、新鮮美好的味道。
2、為什么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么能寫得如此詳細?
(結合靜物描寫方法,以學生自己的答案為主)
1、句式巧妙突出重點;
2、觀察要有順序;
3、觀察要仔細,要多角度;
4、準確使用詞語;
5、抓住景物的特點;
6、有自己的感情……
3、請用最短的時間背誦這節(jié)文字,并把背誦方法介紹給同學們
(2)感受趣事,品味美句
1、綜觀全文作者參與的事,簡潔地可以概括為聽故事、捕鳥、唱讀、溜玩、偷畫,請同學們細讀寫事的段落,也要將自己對事情的感受用“的故事”“的捕鳥”“的唱讀”“的溜玩”“的偷畫”概括出來。
可以參考的說法:生動神秘的故事、趣味無窮的捕鳥、痛快淋漓的唱讀、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的偷畫……
2、文中哪些句子很好地寫出了這些事情的特點?
重點品味如下幾段:
①“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見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了,斂在盒子里。”用極富懸念的語言寫出了美女蛇故事的誘惑力。
②“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繩,人遠遠的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用極精練且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系列連貫的動詞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透露出兒童捕鳥的興奮驚喜之情。
③“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用神態(tài)及動作描寫將先生酣暢入神的朗讀描寫得淋漓盡致。
……
(3)仿照上面的方法繼續(xù)完成對人、情的感受和品味。
三、感悟、探究
引導探究如下一些小而有趣的問題,有可能的話上圖書館和網(wǎng)上查閱資料,然后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寫成小文章。
①“三味書屋”中“三味”作何解?
②“怪哉”究竟是怎么回事?
③“壽鏡吾”先生簡介
④為什么三味書屋的匾上畫著“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⑤“做人之險”有什么深意?
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民間藝術之美
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人物描寫技巧
⑧美女蛇的故事之來由
四、作業(yè)
1.生詞抄寫
2.隨筆:《我眼中的魯迅》或《我和魯迅比童年》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