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范文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底世界》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底世界》教案 篇1教學內容及目的:
1.字:認識本課的16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注意免、煤、異的寫法。
2.詞:結合課文理解波濤澎湃、依然、竊竊私語的意思。
3.句式訓練: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形容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聲音。
4.段:能找出描寫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段落。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樣的?
生答。
師:浩瀚無邊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測的海底又是什么樣的?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到海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
多媒體展示海底世界
師:誰來說說觀看海底世界的感覺?
生答。
師:海底世界如此神奇,作者是怎么描寫的呢?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p115
頁,聽老師讀一讀課文,注意找出課文中的翹舌音和后鼻音,并在書上作上記號。
師范讀,生聽讀并作標記。
二、
檢查自學情況
師: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多讀幾遍,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自己覺得特別美的句子多讀幾遍。呆會兒我聽聽誰得最準。開始。
生自讀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教師相機指導。
師:那些字詞是翹舌音?那些字詞是后鼻音?(指名學生說,師做標記)
師:我們一起把這些詞語每個認真的讀兩遍,波濤,波濤開始:
三、
講授新課
師:這篇課文用七個自然段寫出了海底世界的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你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找出這句話。
生答: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師:能不能再簡單些,用兩個詞語概括海底世界的特點?
生答。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
問題,四
人小組合作學習,邊讀邊思考,找出有關的段落,每一個同學都有積極參與發表意見的權利。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答
師:下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四、
學習課文的二、三
自然段
師:海底的景色奇異具體表現在哪兒呢?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讀完后,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讀課文
教師指名回答,結合課文重點理解波濤澎湃,詞語置換依然。
師指板書(澎湃:卻寧靜黑暗:卻閃光)過渡:海面波濤澎湃,海底卻依然寧靜;海底一片黑暗卻又有一些星光閃爍,真是奇妙無窮啊!那么除此之外,海底還有什么奇妙之處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待會兒把你的發現說結大家聽聽。
生:我發現海底并不是得一點聲音都沒有,海底是有聲音的。只是我們聽不到。
生:海底不僅有聲音,而且聲音還很多。
師:海底都有哪些聲音?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生: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求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
師:誰能學一學?
教師隨機逐個顯
示詞語:
蜜蜂嗡嗡
小鳥啾啾
小狗汪汪
人打鼾
師:還有嗎:
生:其實還有很多,但作者沒有寫出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書上用了一個省略號,就表示還有很多。
師:你讀書真仔細,連作者用的符號就注意到了。你們還能想象其它動物還會發出些什么聲音?想一想、說一說。
生:有的像小貓瞄,有的像小雞嘰嘰,有的像
生:有的像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這些聲音都有什么共同點?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來說明的?
教師出示竊竊私語讓學生理解。
生:竊竊私語意思就是說話聲音很小。
生:竊竊私語意思就是說俏俏話。
師:理解得真好,在文中又怎樣理解呢?
生:在文中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動物發出的聲音很小,就像人們說俏俏話一樣。
生:動物是不能說話的,作者在這里是把它們當成人來寫的。
生:老師,我覺得他說得不對,動物也會說話。
師:是嗎,你怎么知道的?你有依據嗎?
生:有。我曾在一本書上看過,其實動物也像人一樣,它們也有自己持有的語言,只是人們聽不懂。
生:是的,我也看過的,每種動物都有它們自己的語言,要是它們找同伴或者說遇到什么情況怎么向同伴們打招乎呢?
師:是啊,這可成問題。
生:書上也講到了,書上說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它們發出的每種聲音都表示一個意思,只是人們聽不懂,它們自己是聽得懂的。
生:電視上也放過的,播音員就是這么說的。科學家還在研究呢。
師:聽你們這么一說,海底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大自然也太奇妙了。你們可真了不起,小小年紀競知道得這么多,老師真佩服你們。那么你們能讀好這些詞語嗎?請同學們試一試,讀給同桌聽。看哪些同學讀得最好,讀得最生動,讀出味道來,讀出動物們在一起說悄悄話,竊竊私語的情趣來。
生讀
指名學生讀
師評價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描寫海底景色奇異的段落,你們喜歡嗎、向往嗎?
生答
師:那么我們要怎么處理這兩段朗讀才能表現出你們的喜愛、向往的感情呢?下面請你們用自己的方式讀讀這兩個段落,你覺得該怎么讀就怎么讀,開始。
指名學生讀,并說說是如何處理這兩段的朗讀的。
全班齊讀。
師評價:你們讀得真棒!今天我們對課文的學習就到這里,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生字本抄寫生字詞。
五、寫生字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思考:海底世界都有那些物產?
《海底世界》教案 篇2教材說明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 ……此處隱藏10294個字……,關于大海,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比如現在發現的海底的動物已經有幾十萬種了,老師希望你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和查找的大量資料,回家也來寫一寫、畫一畫你眼中的海底世界,好嗎?
作業:搜集一些有關海底的資料,對海底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海底世界》教案 篇8《海底世界》是小學六年制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圍繞著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特點來介紹的。通過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但在教學本課時,有一個難點:學生對海洋生物的了解是微乎其微。在教學第一課時,就有學生問我:“老師,什么是海參呢?”“老師,烏賊,章魚長什么樣?”雖然課文有圖片,但不是很清晰,學生對這些海洋生物的了解還是不能加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他們理解課文的內容呢?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教學片段:
師:上一課,有同學問老師“什么是海參?”“烏賊、章魚長得什么樣?”這節課老師帶來了這些海底動物的照片,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朋友好嗎?
生:(齊答)好!
師:那好,我們比一比誰能先叫出這些海底朋友的名字。
[課件出示照片:貝類、海馬、海星、海參、烏賊、章魚……]
(學生自由說海底動物的名字,針對學生不認識的海參、烏賊、章魚等,教師作特別指導,其他只要認識就行。)
師:(在看到海參時)看,這就是海參,它長得怎樣?
生:海參原來長得比蚯蚓胖,怎么黑糊糊的,身上還有刺?
生:老師,我看到了,書上那在呆在巖石上不動的就是海參。
師:對,看來,你已經認識海參這位朋友了。
師:(在看到章魚時)誰來形容一下它的樣子?
生:噢,我知道了,這個圓腦袋的家伙就是章魚,我以前在書上看到過它。
生:章魚還有很多只手呢!
……
師:老師有幸拍到了這些海底動物的活動錄像,同學們想看嗎?
生:(齊答)想。
師:好,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海底動物是怎么活動的。
[放錄像:內容是海參爬行,梭子魚游動,烏賊、章魚的活動方式,深水魚在游動,一些貝類借助外物運動。(時間3分鐘)]
(學生邊看,邊議論。錄像放完,學生意猶未盡。)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先來說。我看到海參爬得很慢。
生:我看到章魚游動時,它的很多只手在往前劃水,而它就往后退。怎么會這么奇怪?[]
生:老師,我看梭子魚游動的時候非常快,像一枝箭飛了出去。
生:我怎么看不到貝殼的活動呢?……
師:對海底世界就是這么神奇。那么,課文又是怎么介紹的?我們來讀課文。要求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這里介紹了幾種海底動物,他們的活動特點各是什么?用筆劃出有關的詞句,然后填寫下表。[出示表格]
動物名稱活動特點
海參肌肉伸縮爬行,慢
梭子魚快
烏賊、章魚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貝類自己不動
深水魚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
師:為了突出海參的爬行特別慢,課文是怎么介紹的?(提示: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生:課文用了舉數字的說明方法。“海參靠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生:課文還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梭子魚每小時能有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要快。”這是把梭子魚游動的速度和普通火車比。
生:課文還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還有些深水魚,它們自身就有發光器官,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這是把深水魚比作閃爍的星星。
(指導讀好課文中的句子,體會課文的表達方式。)
師:蘇州在20xx年,也建起了海底世界。我們的海底世界來了許多新朋友,有海馬、海膽、海星、海葵等。現在,我們都是海底世界的解說員。我們也來介紹一下它們的活動特點,行嗎?
[觀看有關海底動物的動畫,學生做準備。教師巡視。]
生:各位游客,請看這渾身長刺的家伙,他叫海膽。海膽靠調整刺來慢慢移動。……
生:老師,我也來介紹海膽。我覺得海膽行動起來真比蝸牛爬得還要慢。
師:不錯,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
生:大家看,這長得特別漂亮的是海葵,它靠底部強有力的吸盤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巖石、淤泥上,不仔細看,你會以為它只是一棵漂亮的海底之花的。
(繼續介紹,師鼓勵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語句和一些說明方法。學生表現踴躍。)
總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然而,面對自己比較陌生的學習內容,學生又如何真正的探索學習呢?因此,學生的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主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這才是我們“教”與“學”的完美組合。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努力。
一、讓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新一輪課改的實施,不但引發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變革,而且引發了教學手段的更新。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得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有助于發揮語文教育的感染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在教學中,學生提出不知道“什么是海參”,不知道“章魚、烏賊長什么樣”。學生的質疑就是我們教學中要突破的難點。為了讓學生認識海底動物“海參”、“章魚”、“烏賊”等,教師在課件中,安排了一組海底動物的照片,讓學生比賽說出它們的名字,為學生的學習掃除了障礙。學習、了解海底動物的活動特點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由于受時間、范圍等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讓學生參觀“海底世界”,但是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幫助我們看到海底動物活動的錄像資料。在教學中,當教師播放了海底動物的活動錄像后,生動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他們想弄清“章魚怎么會向后游動的”,“貝類是怎么活動的”,由此,很自然的,學生又進入了課文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中。錄像和課文結合,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海參爬得慢”,“梭子魚游動速度特快”,“深水魚在海底游動時,海底的景色特別美”。
二、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有內在興趣。從上面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到,教師首先通過看照片,比賽說出動物的名字這個游戲,將學生帶入了學習的氛圍。學生的競爭意識是很強的,因此教師說要比賽說出動物的名字時,他們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他們認真地看照片,在老師的引導下,一下子就能說出“海參”“章魚”等的外形特征,還能在書上的圖片上找到相應的動物,為下面的學習作了鋪墊。當學生已經熟知各海底動物的活動特點后,教師又提出新的學習任務,要學生學習課文,做一回海底世界的解說員。這種活動性的學習又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學生們都精心準備,全身心地投入,主體性參與極高。為了能當好解說員,學生一方面認真讀課文,學習課文的語句和寫法;另一方面,認真看有關的錄像。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