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語言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語言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的:
1.喜歡欣賞散文《春雨和種子》,能感受散文中語言的優美。
2.樂意用不同的方式模仿散文中的角色。
活動準備:
1.散文《春雨和種子》(新教材P25)
2.親子卡五
3.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兒童欣賞散文,安靜傾聽的好習慣。
2.兒童自由討論,自己最喜歡哪一段,最喜歡誰。
3.再次讓兒童欣賞,出示親子卡演示,教師可以與兒童一道將他們喜歡的語段或語句朗讀出來。
4.結合親子卡,讓兒童欣賞,并提問:小種子留在哪里睡覺,是什么季節?什么時候它醒來了?發現了什么?誰在呼喚它呢?為什么小種子出不去?后來春雨是怎么幫助小種子出來的?
5.兒童自由欣賞,模仿散文里的對話,自己創編動作。
6.邀請小朋友進行表演。
7.再次欣賞散文,請兒童閉上眼睛,感受其中的意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聽過的語言,了解語言的種類。
2、幫助幼兒學會認真聽同伴談話,培養專注傾聽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不同的地方方言)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不同語言給小朋友問好
1、x教師再說“小朋友好”時,首先用普通話,然后用幾種地方方言。
引起幼兒對語言的興趣。
2、x教師:小朋友你聽懂老師剛才說的什么了嗎?
誰想來學一學用不同的語言給小朋友問好呀?
3、x教師用英語或其他外語給小朋友問好
提問:你們知道我這是說的哪個國家的語言嗎?(英語)
你還懂得其他國家的語言嗎?
二、引導幼兒圍繞“語言”的'話題自由交談。
1、x說說自己知道的哪個國家使用的語言。
2、x教師小結幼兒的談話: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等。
三、了解各民族、地區的語言。
1、x教師:世界上有許多種語言,中國也有很多的語言,叫做“方言”
比如:山東話,廣東話、上海話、北京話等等。
你會說哪的方言?
2、x播放錄音:方言
讓幼兒分別聽一聽不同地區的方言,感受語言的奧妙。
3x討論:你們方言與“普通話”有什么不同?
四、說好普通話
1、提問:我們的國家有那么多的方言,為什么要說普通話呢?
(讓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談一談自己外出旅游時聽不懂方言的經歷。)
2、教師小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普通話有利于增進我國各民族的交流與往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如果我們大家都會說普通話,我們走到哪里都不用為聽不懂話而發愁了,和那個民族的人都能交流了,這樣大家都很高興了是嗎?
目標
1.能根據圖片的線索找尋答案,并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描述。
2.重組圖片進行創造性講述。
準備:掛圖。
過程
1.這是什么。
――出示圖二,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對幼兒的回答,教師暫時不作肯定或否定。
2.原來是會游動的小島。
――將圖一放置在圖二的前面,教師開始講述這兩幅畫面的圖意。
――小鳥看見了小島,它會怎么做呢?出示第三幅圖,請幼兒看著畫面將三幅圖聯系起來講述,教師再作簡單的小結。
――出示第四幅圖,請幼兒說一說:天亮了,小鳥到了哪里?這個會游動的小島原來是什么?
――教師帶幼兒一起將四幅圖連貫地講述一遍。
――每名幼兒按以上的順序結合圖片和同伴相互講述,教師巡回傾聽,了解幼兒的講述情況。
――請個別幼兒講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講述,教師和其他幼兒給予評價。
3.圖片移動了。
――教師神秘地將圖片的次序打亂,使故事情節發生變化,教師把新的故事講給幼兒聽,并將剛才的故事和新的故事作一比較。
――請幼兒將試著改變圖片次序,編一個新的故事。
――根據個別幼兒的講述,教師給予及時的評價。
建議
1.似龜似島的畫面把幼兒帶進懸念之中,誘發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巧妙地運用這個懸念,引導幼兒饒有趣味地描述故事情節。
2.重組圖片次序講述故事,可以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創造性。按照原來次序講述是“基礎”,一般的幼兒能夠對著原順序圖片有序、清楚地講述即可。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將圖片重新編排順序進行創造性講述。
3.由于時間的關系,教師可以請幼兒在語言區中繼續操作和講述,對于精彩的片段,教師可以作一些記錄。
附講述參考:
圖一:一只小鳥從湖上飛過,湖面很寬很寬,小鳥飛了很久很久。
圖二:天黑了,下起雨來,小鳥飛不動了。嗬,前面有個黑色的東西,像是一座小島。
圖三:小鳥落在小島上,它很累很累,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圖四:雨停了,天也亮了。小鳥醒來揉揉眼睛,咦!怎么到岸邊了呀?嗬,小鳥不是停在小島上,而是停在一只大烏龜的背上。大烏龜就像是一座會游動的小島,把小鳥送到了岸邊。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