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1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具體鑒賞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較豪放詞、婉約詞的不同藝術風格。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養學生懂得對比閱讀、實現拓展遷移的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1、豪放風格的具體體現。
2、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對比閱讀法、反復誦讀法。
四、 教學設備:多媒體。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音像,以《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是什么歌嗎?它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讓人們景仰不已,有一年蘇軾到黃州,游覽了赤鼻磯,由此聯想到三國鏖戰的古戰場赤壁,寫下了讓人們傳誦至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好,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他的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的118頁。
二、詩詞鑒賞:
(一)簡介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對于蘇軾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吧。
多媒體顯示資料: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時杰出文學家、書畫家、政治家。他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著有《東坡全集》。
看一下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哪一個是詞牌(念奴嬌),同學們知道它的來歷嗎?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高亢悅耳,據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就是為了紀念她而創立的。
詞題——赤壁懷古——已經點明了寫作背景:游赤壁(寫景)懷古(詠史、抒情)。
同學們再看一下課本中注釋的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5年,蘇軾已經47歲了,他游覽了黃州赤壁,寫下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時還是在他失意時所作?——失意時——同學們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作品:1、范讀(多媒體播放朗讀音頻);
2、齊讀(同學們朗讀時要能夠體現豪放風格,讀出感情來)。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把握: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
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2、賞析:
(1) 上闋賞析:
★ 赤壁的景色是怎樣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詞句)作者首先從大處著筆,總寫登高遠眺的所見所感。——哪位同學來解釋這句詞的意思?——(參考)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永不停息地向東奔流;千百年來,多少的風流人物,就像東流的江水,隨著時光,一去不復返了。——此處把江山和人物合寫,創造了一個雄渾曠遠、豪邁深沉的意境。蘇軾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夠寫得出來。他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很自然地想起這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國演義》片頭曲,(多媒體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句的音像。)——哪個地方有區別?——英雄人物、風流人物。(提問解釋)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風流人物: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風流人物”(拿“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作比較,拿蘇詞“風流人物”與毛詩的“風流人物”作比較,分析“風流人物”的內涵。)
★ 詞作哪句點出懷古的內容?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分析詞句)西邊的舊時營壘,是令周瑜一戰成名的赤壁大戰的古戰場。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蘇軾游的是赤鼻磯,在湖北黃岡,而赤壁之戰的赤壁,是在現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作嗎?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說是“人道是”,特意說明“是人們說”,而不是“我以為”。蘇軾僅是借此抒發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因為“郎”字給人家一種年輕的感覺,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之前聞名嗎,周瑜在赤壁之戰之前聞名嗎?——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反過來說,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 古戰場的險要形勢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詞人可能聯想到哪些豪杰?
①(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動詞?——穿、拍、卷。——哪位同學分析一下這些動詞的表達效果?
“穿”字寫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險峻地勢。——山勢險峻
“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巨浪驚險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氣勢。——江水洶涌澎湃
②(目的)為英雄人物的出場作鋪墊。
③(豪杰)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知人善用的劉備、足智多謀的周瑜……
三 亂石穿空 一 橫槊賦詩的曹操
人 國 (山勢險峻) 江 時 馳馬射虎的孫權
道 周 驚濤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諸葛亮
是 郎 (巨浪驚險)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劉備
赤 卷起千堆雪 畫 豪 足智多謀的周瑜
壁 (江水洶涌澎湃) 杰 ……
上闋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為人物作鋪墊
【小結】 景←────────→ ……此處隱藏1447個字……的赤壁之戰跟十年前周瑜的新婚放在一起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的那種豪氣、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雄姿英發”。
問:那么,“羽扇綸巾“說的又是哪一面呢?“羽扇綸巾”的形象很容易讓人想到諸葛亮,因為這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
[這表面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也寫出了他的儒雅風度。]
問:如果說,“雄姿英發”與“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與“羽扇綸巾”,又寫周瑜什么呢?
[能文,又能武。]
問:接下來,詞人仍圍繞著周瑜進行細致描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果說前面幾句屬于正面描寫的話,那么,這一句應當屬于——
[側面描寫,用“檣櫓灰飛煙滅”來反襯他的指揮藝術]到這時,一幅赤壁豪杰圖就畫成了。
那么,我們再考慮開始的那兩道思考題,自然景物就是赤壁江山圖,社會場景就是赤壁豪杰圖。
最后幾句:
問:“故國神游”,“神游者”是誰?周瑜還是蘇軾?
[蘇軾,蘇軾來到大江邊,觀看長江的景觀,又懷想英雄豪杰,想做周瑜那樣的風流人物,這些都應是蘇軾在“神游”。]
問:“多情應笑我”怎樣理解?
[“應笑我多情”,即蘇軾在人生失意、年華老大的時候,還懷想“風流人物”,多愁善感]
問: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有人認為蘇軾借酒澆愁,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但縱觀全詞,格調昂揚向上,且在作者簡介時我強調了好幾個地方,蘇軾在寫這首詞時已經有了達觀的人生態度,雖然他被貶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有一種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少成,再看看人家周瑜,在三十幾歲時,就已名垂青史,立下赫赫戰功,而自己還可能同周瑜一樣嗎?有些消沉之情,但他又能真正看開,所有的風流人物都已經隨著歷史的潮水而消失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同夢一般,何必過于執著,所以他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這就是蘇軾的壯志難酬情。]
到這里,我們的意和境就應該出來了吧。
五、課后總結(內容見課件)
六、板書設計:
赤壁江山圖
小喬初嫁 柔
赤壁豪杰圖 雄姿英發 剛 境
武
羽扇綸巾 文
壯志難酬情 意
七、作業布置(見課件)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篇4一、教學目的: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養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學設想:
1、通過誦讀、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品味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注重古典詩詞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科學地品評課文,真正領悟作品對于當代讀者的人生啟迪:在珍惜生命、奮發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脫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樂的人生。
三、教學時數:1課時。
四、閱讀準備:
1、查資料,了解作者及與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3、熟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悉作者及創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作者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學生齊讀。
4、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教師小結: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處境,抒自己情懷。
(三)、品味賞析:
1、閱讀上闋,討論。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①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
②用了什么修辭?
③從幾個角度?
④基調怎樣?
⑤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2)請學生試著用盡可能優美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的諸葛亮。
2、學生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完成下列問題。
①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
②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3、學生思考:
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4、總結全文。
(1)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2)基調: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四)、拓展延伸,比較提高。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2)教師用俞文豹《吹劍錄》中的文字總結:
①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②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系現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