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是什么》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我是什么》教案1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
2.學習書寫10個漢字。
3.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
4.認識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認讀生字,認識事物
1.認讀“滴、溪”。
(1)出示圖片:水滴、小溪。這是什么?誰認識?“滴”和“溪”有什么共同點?
要點:偏旁一致,都是“氵”;都與水有關。
(2)課文里還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請你找一找,圈一圈。它們也和水有關嗎?
要點:“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沒”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與水有關。但是有些字偏旁雖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關。比如“雨”,你還能找一找帶有“雨字頭”的字嗎?
要點:“雹、雪、霧、露、霜”等。
(4)你能為這些表示水的字再組個詞嗎?看誰能組得最多。
2.整體認讀本課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
提示: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開火車給生字組詞。
板塊二朗讀課文
1.教讀長句。
(1)指導朗讀長句:升到空中,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
要點:教師范讀,一種沒有重音,一種帶有重音,讓學生辨析哪種朗讀更好聽;讓學生聽讀,標出老師語氣加重的詞語“無數、極小極小、一片、飄浮”;學生模仿讀。
(2)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變化。你來聽,哪些地方的詞語被老師重讀了?
提示:教師可示范朗讀“我在空中越升越高,體溫越來越低,變成了無數小水滴”等語句;學生聽讀,標出老師停頓和語氣加重的地方;學生模仿讀。
2.教讀短語連綴式語句。
(1)出示短語:
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誰會讀?
要點:詞組和詞組之間要注意停頓;每個短語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
(2)同樣是水,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狀態就不一樣呢?
教師: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有關;教師可出示圖片幫助學生認識。
(3)出示帶有短語的長句。教師范讀,讓學生感受怎樣讀才好聽。
提示:教師可用不同方式朗讀,讓學生辨析。第一種,節奏無變化;第二種,節奏有變化。朗讀“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時語速放慢,聲音輕柔;朗讀“在江河里奔跑”時語速加快,聲音高昂;朗讀“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時語調輕快,其中“開大會”舒緩一些。
(4)出示帶有短語的長句:
“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害。”
朗讀這句話的時候,節奏該怎么變化呢?請你自己試著讀一讀,看誰讀得富有節奏感。
提示:讀到水做的好事是開心的,驕傲的,讀的時候語速是輕快的;做壞事時心情是低落的,語速是緩慢的,聲音是低沉的;可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板塊三遷移運用
1.說說水的變化。
(1)說“我會變”。課文中水發生了幾次變化?找一找,水變成了什么?你能把它們都圈出來嗎?誰能用“我是水,我會變成……”來把你找到的變化說一說?
提示:“我是水,我會變成汽”等;只要學生能說一個單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著說。水有那么多的變化,請你用“我是水,我會變。有時候,我……;有時候,我……”說一說水的變化。
提示:可以說水形態的變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說水在不同場景中的變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覺,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說水性格的變化,有時候很溫和,有時候很暴躁。這一練習,目的在于讓學生借用句式復述課文。
2.準確運用動詞。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叫我“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來?小硬球怎么掉下來?小花朵怎么掉下來?
要點:發現動詞“落、打、飄”。
(2)同樣是從上往下,為什么要說“小水滴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花朵飄下來”呢?都換成同樣的動詞行嗎?
提示: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水滴、硬球、雪花輕重的不同,發現水的形態不同,掉落下來的樣子也不相同,體會文章用詞的豐富性與準確性。
(3)請你來填一填。
秋天到來,我看到一片片樹葉從樹上( )下來了。
突然間下雷雨了,一個個豆兒大的雨點( )在樹葉上啪啪的響。
不知道是誰,撒了一把碎紙屑,它們像羽毛一樣從空中( )下來。
(4)這樣的句子,你還會填嗎?
一陣狂風吹來,把媽媽曬在衣架上的衣服( )了下來。
瀑布從高高的山上,一( )千里,非常壯觀。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其他動作詞表示從上而下的動作。
板塊四結構分類,學寫生字
1.出示10個生字:變、極、片、傍、海、洋、作、給、帶、壞。
(1)生觀察字形結構,嘗試歸類。
左右結構:極、傍、海、洋、作、給、壞;上下結構:變、帶;獨體字:片。
(2)生交流左右結構類字的書寫要點:注意左窄右寬。
2.重點教學:變、帶、片。
(1)生觀察字形,找關鍵筆畫。
“變”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橫撇和捺腳要穩。“帶”中間的橫鉤要舒展,為下半部分留出足夠空間,拖住上,蓋住下。“片”寫好關鍵筆畫“豎撇”,要站穩。其中“變”和“帶”都是上下結構,書寫時注意重心要穩。這三個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師范寫,生書空。
(3)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4)交流評價。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么》反思案例一
《我是什么》本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系。
一、成功之處
1.謎語導課激發興趣。采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扎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此處隱藏22543個字……呀,還是人類的本領最大,讓水能聽從人的安排,為人類造福。
【設計意圖:延伸課文內容,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四、小結、布置作業:今天,我們結識了水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我們天天離不開水,它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保護水資源,做一名節水小衛士。如果你們還想更多地了解它,課后可以完成以下作業: (課件出示三項作業)。你想做哪一個就做哪一個。
1. 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舉例子說說,再寫下來
2. 說說人類想出了哪些辦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3. 搜集有關水的資料,多看《十萬個為什么》等課外書。
【設計意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語文素養,這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途徑。】
板書
14、我是什么
汽→ 云
↑ ↙ ↓ ↘
水 雨 雹 雪
《我是什么》教案14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用詞準確性。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4.借助圖片,能學習課文仿說擬人句,能用“有時候……有時候”說話。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積累喜歡的語句。
教學難點
能學習課文仿說擬人句,能用“有時候……有時候”說話。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會寫“浮、沖、池”。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2.能有感情朗讀一、二、三自然段,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知道水在不同的地方呈現不同的狀態。能背誦第三自然段。能觀察圖片運用擬人句說話。
【預設流程】
一、直接揭題,導入課文。
二、檢查預習,巧學生字。
(如學生預習不充分,則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1、根據課文大意填空。隨機認讀填入的生字。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2、認讀生字詞。書空“浮”。
3、集中識跟水有關的字,滲透構字規律。
三、 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要求:認認真真讀課文,讀準字音,標上小節號。
四、精讀一、二自然段,感知變化,品味語言。
學習第一自然段,在豐富的視覺想象中領略“云”的變化,品味語言的生動性。
1、檢查朗讀情況。
2、觀看云圖,指名說出云的名字。
3、出示句子: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在具體場景中親歷水的變化,感悟語言的準確性
師:多美的云哪!云穿著美麗的衣服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了(手指板書)雨、雹子和雪。
1、自由讀課文,找出云在變化中不同的三個動作詞。
2、生交流,師板書。
3、通過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
(1)請學生說說把這三個詞換一換,可以嗎?
(2)觀看有關雹子的圖片,感受其特點。
(3)指導朗讀。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五、品讀第三自然段,積累語言,進行語言訓練。
1、水娃娃都把家安在哪里?
2、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理解品味“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的含義。
3、指導背誦。
4、借助圖畫進行說話訓練。
師:課文把水娃娃在哪里干什么寫得多有趣呀!現在,水娃娃變成了雨點兒考考你們,你們能不能把她在哪里干什么也說得那么有趣嗎?
雨點兒:雨點兒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
小雪花:小雪花給什么怎么樣,給什么怎么樣,給什么怎么樣?
請學生當當小作家,把雨點兒和小雪花寫下來,上傳到學生成長日志中,跟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六、指導寫字。
教師范寫,學生書寫。師生點評。
《我是什么》教案151、激趣導入(猜謎語)
(1)忽然不見忽然有,像虎像龍又像狗。太陽出來它不怕,大風一吹它就走。(云)
(2)線兒有粗又有細,上接天來下接地。落在水里無蹤影,莊稼見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無人栽,無根無枝又無葉。一夜北風遍地開,此花源自天上來。(雪花)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靂啪啦從天降。小孩撿起捧在手,慢慢變成水一汪。(雹子)(出示圖片,學生理解雹子)
2、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和這些自然現象有關。
(板書《我是什么》)
3、這能變成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的神奇寶貝到底是什么呢?快打開課本144頁讀一讀吧。讀書的時候把生字新詞讀準確了,把句子讀順
1、學生聽、思考、猜謎。
2、齊讀課題。
3、讀書時要坐端正,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字音要讀準,句子要讀通,讀不通順的地方要多讀幾遍。通過猜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師:這神奇的寶貝是什么呢?(水)你們真會讀書。朗朗的讀書聲把生字寶寶給喚醒了,去和神奇的水娃娃見面之前,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生字寶寶吧
1、出示生字:
飄浮披著雹子灌溉機器 幫助 淹沒 莊稼沖毀 溫和 暴躁災害
(點撥“沒”多音字;“莊稼”的讀音)生想象畫面自由讀,小老師領讀,個別讀,齊讀。
2、再讀課文
師:這些調皮的生字新詞跑到課文里了,你還認的他們嗎?數一數課文總共有幾個自然段,請個別小朋友來和大家分享你動聽的讀書聲吧。
3、檢查讀課文,交流收獲。
⑴、指名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要認真聽,還要當小評委,評一評誰讀得最好。
⑵、學生互相評價讀課文情況,師引導學生從讀的是否正確、通順等方面進行評價。
⑶、交流讀書收獲。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4、問題設置:
(1)水是怎樣變化的,變成了些什么東西?
(2)水有什么特點?
(3)“溫和”和“暴躁”是什么意思?
(4)水幫助人們做了哪些工作,帶來了哪些災害?
(5)人們用什么辦法管住水?
1、學生讀生字、新詞。
2、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3、聽讀課文,評價并提出問題。
保護學生愛提問題的探索精神,訓練學生學會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愿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