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自查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產品質量自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產品質量自查報告1為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監管,保障縣域群眾農產品消費安全,我們進一步加強了農產品監管體系建設、專項整治、抽檢監測,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等工作,使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按照《市農業局關于開展20xx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對今年以來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全面自查,現報告如下:
一、監管體系健全、工作運行規范
(一)機構健全。縣農業局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統攬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組建了由縣農檢中心、獸醫站、農技中心等單位執法骨干組成的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并明確了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縣獸醫站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主要承擔單位。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縣農檢中心承建的《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項目,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分別于20xx年xx月16日通過了市級驗收,20xx年3月xx日通過由省農業廳專家組成的驗收小組的驗收。該項目共計投資355萬元,改造裝修面積1410平方米,其中實驗室523平方米,共設有氣液相色譜室、原子吸收室、天平室、光譜室等13個檢測室。購置儀器設備104臺(套),包括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高速冷凍離心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酶標儀、精密電子天平、數據處理設備、流動取樣車等。通過省級驗收后縣農檢中心圍繞檢測實驗室“雙認證”工作為重點,加大了中心檢測業務人員培訓力度,截止目前共開展“練兵”活動26次,外派學習次,培訓技術骨干55人次,同時縣農檢中心于今年7月底向省農業廳提交實驗室“雙認證”申請書,預計十月中下旬省級專家組將親臨我縣開展相關考評工作。
(三)鎮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運行良好。20xx年,我局在全縣17個鎮(辦)畜牧獸醫站的基礎上加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牌子,成立了17個鎮(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全部配備農殘速測儀等設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一崗雙責,負責各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組建監管站以后,我們先后制定了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工作規則及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同時加強了檢測人員技術培訓,目前各鎮辦農監站工作運作良好。
二、執法力度強化,生產經營秩序良好
(一)專項整治情況。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面落實專項整治工作。縣農業局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工作。并制定了整治方案,印發至局屬各單位,并要求按時上報工作推進情況。今年“雙節”前,為確保群眾可以過上一個安樂祥和的節日,由局機關法制科牽頭,組織縣獸醫站、縣農檢中心等局屬單位執法人員,認真了開展為期1個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活動。同時,為加強日常監管,縣農檢中心開展了無公害農產品及水果濫用膨大劑、保鮮劑等市場專項檢查,縣獸醫站開展了生豬檢疫執法、春季防疫和獸藥飼料專項整治活動,并及時上報了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
(二)農資打假力度加大。為確保農產品源頭質量安全,縣農業局制定了20xx年農資打假方案,重點對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進行了使用和銷售市場檢查,檢查生產企業是否使用禁(限)用農獸藥;蔬菜、水果采收是否符合農藥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的要求,投入品貯存是否有專人管理和適宜場所。扎實開展了縣區農藥市場交叉檢查、開展了以安陽紅旗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25%氰戊。辛硫磷乳油”為主偽劣農藥和濫用植物生產調節劑整治活動。按月按季度及時上報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統計表和農資打假統計表。今年以來,出動車輛75次,執法員150人次,檢查飼料經營戶43戶次、養殖企業38家次,種子經營門店23家次,檢查農藥經營門店共計190家次,對9家農藥門店做出限期整改處理。
三、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一)追溯平臺建成運行良好。按照農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的總體要求,縣農檢中心于20xx年建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經過2年的運行和完善,目前該平臺運行良好。同時繼續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逐步將檢測、認證、預警、評估、執法、標準等要素納入平臺,建成綜合監管平臺。目前,納入縣農產品追溯平臺的企業由去年的5家增加至7家,產品由種植業擴大至養殖業,50%以上的“三品一標”產地和農業園區主要產品被納入了追溯體系,截至目前,農產品追溯使用二維碼數量較同期增長52%。
(二)積極開展食用農產品產地合格證管理試點工作。由縣農業局制定實施方案和確定6家單位推行合格證制度以后,縣農檢中心在今年4月中旬,召開了試點單位負責人、內檢員、所在轄區監管站站長參加的農產品合格證進行技術培訓。目前,試點單位已開始自主印制、使用農產品合格證。
(三)積極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等級管理。縣農檢中心制定了誠信生產經營管理辦法,對縣域農產品經營門店、企業(合作社)進行綜合評價,實行A、B、C、D四個質量安全信用等級管理,針對不同等級采取不同管理辦法,積極倡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重合同、守信譽、依法經營,共同逐步營造“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良好氛圍。
四、積極鞏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
自20xx年9月份我縣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以來,為鞏固創建成果,進一步提升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爭創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奠定良好基礎,我縣嚴格創建工作“八項重點任務”情況,進行鞏固完善現有基礎,并制定了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新的創建標準,扎實落實各項指標任務。
五、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加快
(一)農產品標準體系初步建立。一是建立了以農產品安全為核心的標準化體系,收集了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定了我縣水稻、小麥等大宗農作物,草莓、大櫻桃、茶葉等主要經濟作物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并印發1000多套發給重點鄉鎮及產業基地。二是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引導標準化生產經營。圍繞全縣烏雞、水稻等主導產業,在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生產企業中建立了5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制作了統一模板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廣告牌,納入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并作為試點開展農產品合格證管理,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帶動各個產業的標準化生產和經營。
(二)“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加快。烏雞地理標志產品于3月28日通過了省農業廳專家組評審,于5月16日通過了農業部專家組評審。千橋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科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無公害認證的基地規范、現場檢查、抽樣檢測等工作均已完成,申報材料已報至省農業廳。
(三) ……此處隱藏11083個字……況進行定期的抽樣檢測,主要是檢測蔬菜中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含量。共進行蔬菜農殘抽樣檢測,抽樣650個樣品,其中合格率93%,超標率7%,比20xx年下降2個百分點。結合抽樣檢測結果,進一步指導開展農藥市場質量和標簽大抽查,保證農民用上安全、優質、高效的農藥,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5、爭取項目,建設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縣人民政府投資240多萬元,已于20xx年5月建設起了鎮沅縣菜籃子工程復興無公害蔬菜基地,基地總面積300畝,核心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建設鋼塑噴灌大棚100個(面積60畝)。基地引進富明農業發展責任有限公司作為龍頭企業,按照“政府扶持+農民合作社+基地示范+農戶參與+企業保障”的運作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產,引導農戶進行無公害生產。目前,在農業和科學技術局的積極爭取下,農業廳已立項投資624萬元,將在古城鄉、恩樂鎮再建500畝的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以推動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四)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體系縣人民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農業和科學技術局成立領導小組,制定了《鎮沅縣20xx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目標、責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產品經營戶和消費者安全意識淡薄。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視不夠、經費不足并在逐年被削減、裝備缺乏,致使農資市場檢查深度和廣度不夠。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沒有完全建立,人員不足、設備落后,不能為執法提供技術支撐。
(四)執法力量薄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分散,經費分散,執法合力難以形成,造成執法工作存在很大困難。
(五)普法工作有待加強。一是廣大農民和農資經營者缺乏法律法規的知識和相關的專業知識,給打假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二是農民對“12316”三農熱線的了解程度不夠。農業咨詢和舉報效果不顯著,法律宣傳普及教育還沒有家喻戶曉,有待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精心組織執法行動,確保執法到位。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的利益,針對目前執法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強監督和管理。
(二)在突出重點上下功夫。圍繞農業工作重點,針對突出問題,結合農時季節,全面開展以“五查五清”為主要內容的執法大行動。
(三)進一步對農藥、獸藥、種子經營戶進行業務培訓。將嚴格加強農藥、種子安全使用知識培訓,加大市場監管,規范農藥、種子、銷售市場,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確保全縣產品質量安全。
產品質量自查報告7整個整改自查報告如下:
第一,領導高度重視
根據各省市的統一部署,結合漁業生產活動的特點,我局及時制定下發了《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執法活動年實施方案》,并在全市成立了專項整治工作小組,組長潘寶珊主任,副組長孫維剛副主任,成員為生產漁政管理部門、局辦公室、水利科技站,辦公室設在生產部;各縣(市、區)漁業部門也相應成立了專項整治組織。
第二,整治目標明確
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目標是: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著力解決當前水產苗種生產和養殖過程中存在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嚴肅查處違法使用禁用漁藥(獸藥)和假冒偽劣飼料的行為;實行屬地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順暢高效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機制,提高基層管理人員和漁政隊伍監管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能力;加強基層服務,培育負責任的生產主體,支持自律性強的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長效機制,推動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
地方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和協作配合,圍繞整治目標,開展水產品質量專項整治活動:
1.加大宣傳。在漁民集中的地方,如重點水產市場、碼頭、漁村等。,漁政部門通過拉橫幅、張貼標語、給漁民朋友寫信等方式加強執法。,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漁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活動。,并向公眾公布電話號碼,從而為活動營造輿論氛圍。
2.注意訓練的提高。以水資源環境保護、健康養殖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為主題,當地水產養殖技術推廣部門舉辦了三期培訓班,培訓了近300名水產養殖從業人員,促進了健康養殖技術的推廣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的提高。
3.加強檢查監督。一是以各地漁業養殖環節質量安全檢查為重點,對當地水產苗種養殖場、養殖龍頭品種生產基地和其他品種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種苗來源、投入品使用、疾病防控、養殖證簽發、生產記錄、用藥記錄等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的詳細檢查,對非法使用漁業投入品的行為依法查處;二是加強水產品包裝標志的執法檢查,重點檢查水產品包裝、標志和商標的使用和管理,以及無公害水產品和綠色或有機食品的申報和使用;三是加強特殊時期的檢查執法力度,特別是重要節日期間,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專門力量對水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專項執法監督。重點檢查水產品養殖基地“三記錄”、水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等質量安全自控體系的落實情況。,消除水產品養殖和銷售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確保節日期間水產品消費的安全。
第三,效果明顯
在這次專項整治行動中,各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加強領導,精心安排,精心組織,注重實效。截至4月8日,經調查,我市共有水產苗種養殖企業24家,水產養殖企業56家,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0家,水產物資經銷企業6家,三產生產企業21家。從檢查結果來看,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改善的總體情況較好。一是“三類基地”、“三項記錄”基本齊全,監管率基本達到100%。國家、省、市水產養殖場100%認證生產,監管率100%;二是漁業生產投入品的使用趨于合理,未發現違禁漁藥的非法使用和各種添加劑的非法使用;三是水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各縣極少數農民對三項記錄重視不夠,宣傳教育有待加強;二是縣級以上漁業部門缺乏具有檢驗資質的水生動物檢疫檢驗機構,導致檢驗工作缺位,難以對水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和執法;三是對仍在使用化肥養魚的企業和個體戶進行警告,限期整改。部分一線水產工作者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漁業養殖粗放。漁民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不強,水產品源頭質量安全不容樂觀,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第四,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缺乏專項資金,難以在市縣兩級開展多項工作。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和監管,促進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第一,繼續加大對漁民的教育培訓力度。特別是“三類基地”要加強養殖過程中的用藥管理,加強健康養殖技術培訓,通過行業自律嚴格規范和限制生產者行為;二是繼續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行動,推廣健康養殖方式,推進水產標準化示范縣、標準化養殖區和健康養殖示范區建設,加強水產原生品種保護和水產動物防疫檢測體系建設;三是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加強水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和市場監管,加強追溯整改,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