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奶奶寫人作文集合七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奶奶寫人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奶奶今年63歲,無情的歲月在老人的面頰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痕跡。在農村里過了大半輩子的她,終于可以抽身來到我生活的這個大城市。
爸爸接奶奶來,本是想讓奶奶來享清福的,可自從奶奶來后,家里的活幾乎全被她包了。早晨5點還未到,奶奶就悄悄的起床,為我們準備早餐,還沒休息一會兒,又緊接著開始打掃房間。等我們三三兩兩起床,奶奶早已干完一切,坐在餐桌旁,笑盈盈得等我們吃飯;臨近中午,奶奶又冒著酷暑,去菜場買菜。而我們呢?直到的肚子餓得受不了了,終于想起吃飯了,卻發現,四菜一湯放在桌上,紋絲不動,奶奶則仍舊坐在桌旁,笑臉迎人;轉眼間,到了傍晚,奶奶又一聲不啃地開始準備晚飯,又靜靜得坐在桌旁等我們吃飯……轉眼間,奶奶在我家快兩個月了,奶奶日復一日,從無怨言,這使我深深被震撼了。
從小到大,每每見到奶奶,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遇事也處處依著我,可惟獨在學習上“堅持到底”,向著爸爸。每次爸爸在教訓我的時候,奶奶都在一旁做“旁聽”,也時不時地插上兩句。爸爸不在時,奶奶就常常搬出爸爸的“訓話”,時刻提醒著我要認真學習。看著奶奶那種認真又慈祥的眼神,也就不得不使我欣然接受。
奶奶的最愛,莫過于是越劇了,凡是有關于越劇的事,奶奶幾乎是樣樣皆知,物物精通,常常會忍不住在我們面前表演一番。像《西廂記》、《雙烈記》,她都略知一二,唱得是有模有樣,還真有幾分袁雪芬的味道呢!有時,一時興起,周圍許多東西都被她作為道具:圍巾,帽子,更有勝竟用起了衣架!每當奶奶唱越劇,看著她那樣子,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了“人老心未老”!
對于奶奶,不得不承認,我這個當孫女的,對她至今還有許多的不理解。剛上30的奶奶,就開始來往泥濘的鄉間小道,為村民們看病。如果是鄰村,甚至是更遠的陌生的村莊,奶奶還是會執意去就醫。舊社會,像奶奶這樣的醫生也有不少,他們所用的藥品,也都是由當地政府提供。可是,許多年過去了,大多數醫生都已經轉行了,而政府也停止了藥品的提供,奶奶卻仍然堅持著她的這個“行醫嗜好”,自己出錢買藥為鄉親們治病,又不收錢,虧本了也不管。直到現在,已經年老的奶奶仍會忍不住要為鄰里治病,自己生病卻不管不顧,這一直令我費解。
從我呱呱墜地開始,“隔代親”規則正式生效,您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對我無微不治的呵護上。
小時候,您總是有辦法把又哭又鬧的我逗得破涕為笑,您經常疼愛地把我放在膝頭,從兩只大拳頭里拿出好吃的給我,所以,你的大拳頭對我很有吸引力;只要天氣好,您便推著我出去玩、散步;在我不乖的時候,您的一句話就是:別怪她!讓她鬧!讓她鬧!如今,我已經長成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了,但您依然是那么護著我:當哥哥和我爭搶時,您總是數落哥哥一通,說大的要讓小的,女士優先,男士靠邊之類的話來維護我;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我住奶奶家,晚上,我們一起鉆到溫暖的被窩里,說著笑話,漸漸進入夢鄉。現在,您的額頭已經留下了歲月深深地痕跡,眼睛也不行了,但您那一手絕頂廚藝卻沒有退化,您把我喂得白白胖胖的,自己卻一點點消瘦;每天回家時,您一句“回來了,放下書包,去洗手吃飯”讓我心中溫暖無比;上學時,一聲“路上小心”,又讓我心中蕩漾起一朵幸福的花……您對我就像母雞愛小雞一樣細心、寬容。
從我出生到現在,您對我的關懷從未減少,依舊那么疼我、愛護我,想起您,我的耳畔就會響起那句話:“讓她鬧!讓她鬧!”、“一路小心”。
奶奶,我愛您!
我和奶奶一直住在一起。
我的奶奶是個中學教師。她烏黑的眉毛下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個兒不高,略胖的身子總是那樣忙忙碌碌。奶奶是一個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人,我很敬佩她。
奶奶已年過半百了,她對學生仍然很關心,學生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來找她,她都鼎力相助。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凜冽的寒風刮個不停,我和奶奶剛入睡就聽到一陣敲門聲,門一開,原來是學生。
那位學生說:“老師,我們班有一位住校同學生病了,我們老師不在,請您去看看行嗎?”奶奶二話沒說,披上衣服就走了。
一直到凌晨4點多,奶奶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了。看著她那凍得發紫的臉,我摸著她冰冷的手問:“奶奶,您冷嗎?”
奶奶笑著說:“為學生做點事,冷點有什么關系呢?”奶奶的話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
奶奶對她的學生百般關心,可她對自己的身體卻無暇顧及。每天晚上,奶奶備課直到深夜,有時我一覺醒來看見了,
心疼地對奶奶說:“奶奶,您該睡覺了。”奶奶卻說:“你睡吧,明天還要上學呢,我不認真備課,明天怎么給學生講課呢?
”我不愿再打斷奶奶的思緒,無奈地點了點頭。看著她那日益增多的白發,我的眼睛濕潤了。不知不覺我進入了夢鄉。
在夢里,我看見了奶奶,她正手捧鮮花,面對一群孩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轉眼間,我也成了一位人民教師,正踏著奶奶的足跡走來。
一提到我的奶奶,那可是麻繩拎豆腐——別提了。她一雙小小的眼睛卻顯得十分有神,標準的國字臉,身材嘛!唉,反正我家的塑料凳子都讓她坐壞 過!
我的奶奶是一個典型的老古董!穿衣服呢,還挺講究。你可別誤以為她很時髦,no,no,no,她講究的是,每一件衣服的顏色一定要鮮艷的,而且要有幾朵花在包面上。褲子呢,也只買黑色的,也必須要繡幾朵花兒在褲腳上。她上街時,發型也十分樸素,時常把頭發弄成一團。她從來不穿裙子,而且經常說:“把自己打扮得這么妖艷干什么?”唉!真是一個“老古董”奶奶!
奶奶不但是一個“老古董”,而且是一個迷信的人。有一次,我的胃病又犯了,告訴了奶奶,奶奶立刻拿起一把菜刀,我嚇得直發抖,說:“奶奶,你干什么?要開刀嗎?你有醫生畢業證嗎?”奶奶讓我別說話,我關上了話匣子,我心想:完了,我的奶奶走火入魔了!我抖啊抖,抖啊抖,雞皮疙瘩抖了一地!奶奶把刀舉過頭頂,嘴里“嘰里咕嚕”的不知在念什么。然后又轉過身來,用菜刀在我的頭頂上轉了幾圈,走向門邊,使勁地向那木門砍上去,刀——插入了門框。我問奶奶在干什么,奶奶一本正經的回答:“我正在驅鬼呢!你被鬼纏住了!”啊?!我暈!!!前幾天,奶奶看了一本書,然后告訴我:“露娃兒,你知道我前世姓什么嗎?我前世生在一個富貴家庭”唉!盡管我已告訴她千萬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會輪回,可她就是不聽!沒法!
我的奶奶,一位可愛迷你的奶奶,樸素迷信的奶奶。
記憶中的奶奶是一個慈祥的人。她有著一個充滿悲傷的眼睛,一張能言善辯的嘴巴,短短的頭發上只有幾根白頭發,看起來不像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奶奶總是對我很嚴格,而她又總是用新奇的家鄉話給我說一些好玩又有趣的故事。她天天東奔西跑的帶我串門,和我講一些城市里沒有的風俗習慣。我聽了總是想試試,可奶奶總是摸摸我的頭說“傻孩子”。奶奶總是變著戲法和我玩,她肚子里的故事能堆滿整片天空。即使是隨口的小調調也會說給我聽。記得最愛的小調就是“斗斗灰呀,小花雞上草堆呀,哥哥拿棍打呀,嫂嫂癬毛翼呀。哥哥一碗肉呀,嫂嫂一碗湯呀,小姑急的啃牛樁呀”這首小調我還一直記得。現在,我的表弟表妹也都喜歡這個簡單有趣的小調,也會說一說。
小時候我總是覺得奶奶像一陣風,一會刮到這,一會刮到那。奶奶總是有干不完的活。奶奶下田干活時,我就在一旁爬土堆;奶奶在菜地里種菜時,我就在一旁捏小人;奶奶在店里賣東西時,我就在一旁看著。那時候,奶奶家在一個學校里,爹爹是學校的教師。他很忙,所以,小時候對爹爹的記憶并不是那么的多。我呢,從小跟奶奶長大,奶奶帶我到三歲。我記得,她從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帶我了。爸爸媽媽為了我更好的生活,到了我現在的這個城市來打工。直到后來,奶奶還是放不下我,經常三天兩頭就來看我。可是,到城里她又待不住,整天惦記著老家的田地。于是,沒過上幾天便又老家去了。
轉眼之間,我也有好多天沒有見到奶奶了。其實,嘴上說不想奶奶,但心里卻不是。因為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第一束射進我心里的想陽光一般的老人,她是我一生中的第一位導師,也是對我最有幫助的人。
初一:林夕陽
雨不緊不慢地下著,這是一個白城特有的陰雨天。
正是清晨上學的時間,車水馬龍的街道。人行道上游走著紅傘綠傘花傘,各種喧吵的聲音不停地傳來。遠遠望去,如飄著一朵朵水汪汪的“紅蘑菇”、“綠蘑菇”、“花蘑菇”。
我瞇起眼,在霧中匆匆步行趕往學校。走到“好滋味”大酒店門前時,突然一聲蒼涼的呢喃從對面傳來,我偱聲望去,前方拐彎處有一位婆婆,好似一個老年女乞丐,瘦小的身了披了一件補丁雨衣,花白的亂發從雨帽中披散開,一張核桃般風干的臉,左手推車,車子中放滿了水果,右手拄著拐杖在雨中蹣跚。
我心里好一陣子憐惜,想起那可憐的乞丐,這位老奶奶應該有70歲了吧!老婆婆顫顫巍巍走近了我混濁的老眼企盼著我,她將車子推近。“小姑娘,要水果啵?”老婆婆用嘶啞的聲音問我。一股濃郁的水果香撲鼻而來,掀開濕濕的白紗布,盤里整整齊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紅彤彤的蘋果臉紅了;葡萄玩上了游戲;鴨梨金閃閃,好似一塊黃色的皮球。
“小姑娘,要嗎?很新鮮的。”老婆婆將拐杖扔下,拿起兩個蘋果舉在我面前,耐心地尋問我,可以看出老奶奶很想做成一筆生意。
“賣一斤水果您老人家賺多少錢。”“五元錢”頓時,我僵住了,才掙五元錢,值得起早摸黑地來賣嗎?現在一元錢掉在地上人都懶得彎腰撿起,何況是五元錢。我看婆婆可憐,便將二十元錢塞到她手中,“婆婆拿好,不用找了!”老婆婆笑瞇瞇地說:“意外之財要不得,掙來的飯吃得安心。”老婆婆一五一十地找著零票子。老婆婆拾起拐杖,一步一步朝前走去,蒼涼地叫賣聲:“水果、水果……。”我望著老婆婆的身影在人山人海中消失。
這樣的老婆婆勤勞儉樸,不掙虧心錢,多么好的老奶奶啊!婆婆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評語:正如你說一位勤勞儉樸,不掙虧心錢的婆婆生動地映入讀者眼簾,重點是抓住了人物動作、神態、語言、肖像描寫,形象、生動。
離開奶奶20多年了,她時常搖晃著身影闖進我的腦海。想起奶奶,就想起她尖尖的粽子似的小腳。四個骨折的腳趾,咯在腳掌底下,腳背鼓鼓的,一種苦痛直鉆入我的心里。那雙小腳支撐奶奶壯實的身板,顯然有點不堪重負,我擔心奶奶會摔跤,總不由自主地來攙扶。奶奶不以為然,舊社會,哪個女子不被纏足呢?我內心充滿憐惜與好奇,奶奶從不避諱,她每晚泡腳按摩,修剪指甲和繭子,清晨一層一層地纏上裹腳布,套上棉襪和鞋子,開始了她一天活計。
奶奶一生穿粗布黑衣。腳上的千層底,身上的衣褲,都由奶奶一針一線縫制。如今,那種寬大的土布褲子,斜襟上衣,腳登窩窩頭,發髻挽在腦后的舊中國婦女形象,只有在電影電視里才能看到了。奶奶梳頭一絲不茍,先在發髻上罩一個黑絲網,上下對插兩只小銀釵,左右一對大銀釵,中間一朵銀海棠,中國結似的發髻便點綴出了舊時代農村婦女的美麗與典雅。
冬天,奶奶額上圍一條滾邊的黑布帶,頭頂一方黑帕子,我驀然一驚,這不是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嗎?我的感覺一說出口,奶奶立刻換了新式頭巾,我討要那頭帶和帕子,卻從此了無蹤影。我便糾纏奶奶的銅紐扣,花籃模樣的耳環和戒指,后來又盯上了光滑锃亮的紅手杖。那樹根做的手杖,上粗下細,花紋和彎柄均是自然天成,活像一只大海馬。1950年代,治理沂河的工程人員,掘土方時得到了一段奇妙的樹根,他們因材制器,做了手杖答謝奶奶的鄉鄰之情。我說:等我老了,這手杖一定要送給我,那樣我便覺得是和奶奶在一起了。或許這話說的太悲傷,或許未來不可料想,奶奶終究沒有留下我想要的,卻給了我她收藏多年的碎綢布,兩串銅錢和一掛項鏈。這不是奶奶的隨身之物,那個不辯世相的孩子,不懂得這些寶貝的'價值,不久便將其丟失殆盡了。
奶奶的生活簡樸而饒有情趣。她低矮的屋檐下,塞滿了艾蒿車前草,火紅的辣椒和黃苞米散發著濃烈的鄉土味道。院中的茶棚,墻角的草垛和雞窩,布置的精巧而妥當,絲瓜拖著翠綠的藤蔓,把蒼桑的黑石墻裝點的翠色宜人,院外的菜園生機盎然,一大叢一大叢的鐵掃帚,為菜園筑起鵝黃嫩綠的籬笆。奶奶的后院有冬瓜、西瓜和花生,幾株玉米亭亭玉翠,奶奶說那是紐扣玉米,不能吃,灰白色的米粒是用來做扣子的。奶奶養的禽畜,都有一個爽口的名字,只要你喊一個名字,必有一個與名字對應的禽畜向你跑來。我十分納悶,原來動物也能聽懂人語。夏天,奶奶在茶棚里吐云吐霧。一窩汗煙抽完了,她支著煙桿在鞋底上磕煙灰,我在旁邊不知說了什么話,冷不防她的煙袋打在我的鞋子上,嗔罵道“你婆婆個頭,看我敲碎你的腳裸骨”。
我與奶奶的隔代親,似乎超過了與父母的感情,每次遠遠地看見奶奶,我就急忙進屋泡上一壺熱茶,聽說奶奶在河邊洗衣服,我便一溜煙地跑去幫忙了。每次奶奶來家里,我先是拿手杖當馬騎,再藏了手杖去上學,以為這樣就會留住奶奶。奶奶對我也是疼愛有加,每次吃西瓜,總給我留半個,買了魚,奶奶先在魚背上切下一小塊,用苞米葉包了,爺爺就會送過來。小時候上學,天蒙蒙亮去早讀,一開門,一堆軟糊糊的東西堵在門下,回屋一看,一捆新鮮的車李子(一種野果子)。爺爺什么時候來過了?有一次,奶奶給幾個孩子分吃食,每人兩把紅棗,三把花生米,我們依次站好,奶奶挨個往衣兜里塞,我得到的總比別人多。
父親抱怨說,奶奶只是疼了我,說奶奶年輕時脾氣如何壞,對兒女也不夠疼愛,又阻撓他的前程。莫不是父親見我祖孫如此親密產生了愛的失落?父親姊妹多,家里窮,奶奶實在不容易,幾個叔伯相繼參軍,只有父親一直在讀書,所以奶奶再不讓父親外出。好在父親只是在我面前隨便說說。
后來,我匆忙離去,竟沒能再見到奶奶。
拿到第一份工資,我就想給奶奶買禮物。買什么呢,奶奶用不了時尚的東西,寄吃的也不現實,我一直在尋思,突然就接到奶奶離世的消息。我好象還在這個消息里傷心徘徊,爺爺就追隨奶奶而去。只后來聽父親說奶奶走的突然,爺爺說他還沒玩夠呢,怎么就不行了,問我回來沒,當年丟失的銅錢項鏈可否找回?然后就安靜地走了。
我來到滄桑破敗的老屋,坐在門前的石頭上黯然自顧,撿到一顆墨綠色橄欖狀的珠子。這是奶奶給我的項鏈上的珠子。我想驗證它的材質,拿來一塊石頭狠勁砸了一下,珠子安然無恙。一掛項鏈需要多少顆珠子?拿著珠子,思忖良久,用石頭在地上刨了個坑,鄭重地將它埋進了泥土里。母親說奶奶的東西,誰也沒留。又過了許多年,父親說家里有一只爺爺留給他的玉石煙嘴,讓我帶回去。爺爺留給他的東西,我怎么可以帶走?父親說自己老了,戒了煙,用不著,怕留久了會丟失,還是我帶走的好。我知道,這是父親體諒我那份無法淡然的情感。我留下了煙嘴,這是關于奶奶的唯一信物。一個生命,像風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另一個生命對她的珍重,只有這樣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