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寫人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寫人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爸爸媽媽不疼我,總是讓我自己做自己的事,從來不會象其他父母那樣巴心巴肝地跟著兒女轉。
記得上學前班時,爸爸媽媽就不再送我去上學,而讓我自己跟著別的孩子去學校。我每天走到校門口,就看見一位位家長親自送自己的兒女上學,一種羨慕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上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們班要選30名體力好的同學與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一同去春游,由于路程遠,又是步行到春游地點,我當時的身體很差,所以我不想去。爸爸聽說了這件事,為了給我一個鍛煉的機會,爸爸給我報了名,但我還是不愿去。父親說:“你必須去,這是你鍛煉自己生活能力的好機會。”在父母嚴厲要求下我只好答應了。我以為到了那天,媽媽一定會象別的家長一樣,把一切都給我準備好,例如給我裝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結果那天媽媽只給我拿了一瓶礦泉水,一包餅干,如此而已,她還叫我自己去準備雨傘和一些野外救生的工具。來到學校,我沮喪地跟著大家走向春游的地點……
一次次的不如意讓我這個“小皇帝”十分生氣,于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準備開始我的.“抗爭”。一天午后,該上學時我叫媽媽必須送我,并用威脅的口氣對媽說:“你必須帶我去上學,如果你不送我,我就不去讀書了!”我以為媽媽這下要親自送我去學校了,結果,媽媽卻神情嚴肅地對我說:“你看那些小鳥學會飛以后還每天跟著它的媽媽飛嗎?孩子,你要自己去飛!”說完,她就上班去了,我的抗爭失敗了,但我似乎懂得了媽媽的心意,我只好乖乖地背上書包自己上學去。
現在,我已在老師的教育下,成了雒城三中一名新生,長成了一個身體健壯的十三、四歲的小伙子了,我明白了爸爸和媽媽的苦心:要讓我通過自己的鍛煉,成為一位敢于面對現實,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不怕困難、經得起任何風浪考驗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我懂得,這才是父母對子女的真愛。
周日在寒冷的風中,我焦急的等待著來參加家長會的父母,看著別的學生擁著爸爸媽媽親熱的向莘員館走去,我的心一陣陣失落,我不停地在茫茫人海中眺望搜尋,期望找到那兩個再也熟知不過的身影。
終于,兩個稍胖而微微駝背的身影進入我的視線,我的心如一塊石頭落地,飛奔上前迎向我的父母,可是他們還是走得很慢,我埋怨著,向他們訴苦:我等了有多長時間。父母無語,只是笑著撫摸我的頭,那笑中包含著思念及憐愛,那愛如溢出的蜜在他們的眼角流淌。
開過家長會,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去吃飯,由于飯店尚未開門,大家只能在門口等待。這是我首次如此仔細地觀察我的父母,看著陪我整整十六年的父母,首次發覺他們竟已那樣的蒼老,我驚呆了,那英俊魁梧的爸爸那去了?那美麗青春的媽媽哪去了?那可以騎車三個小時不累,走路如風的爸爸哪去了?那充滿激情充滿童心的媽媽哪去了?記憶里仿佛昨日還年青的爸爸媽媽哪去了?是歲月帶走了?還是用我的青春和生命侵蝕了?那縷縷白發,那道道皺紋,那松弛的皮膚,歲月把你們最美麗的東西剝蝕了,把它給了我——一個不懂事孩子。
當爸爸媽媽離校時,已中午12:30了,爸爸與媽媽手拉著手,一步步慢慢走出了校門,那笨拙的蹣跚的身影,那樣刺痛我的眼睛,讓我淚如雨下。是啊,當孩子心中山一樣的爸爸媽媽日漸矮下去時,孩子已長大。可假如長大要用爸爸媽媽的青春來換,我寧可不要。
父親,母親,我長大了,才發現你們已經老了,應該用我的肩膀撐起這個家了,或許這就是我成長的意義。
但是你們永遠在我心中是一座山。
我姐都二十多歲了,已經是個大女孩子了,如果她一不小心自己買了一件衣服,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我媽早上會說:“不是我說你啊,你買衣服的眼光實在不行”;中午會說:“千萬不要再穿這件衣服了,真是太土了”;晚上會說:“明天你不會再穿這件衣服了吧?”直到我姐垂頭喪氣地把那件衣服脫下放到衣櫥的角落里去,那喋喋不休的話語方才停止。
同理,若我做了與我姐類似的事情,待遇自然相同。記得剛步入高中時,學校對頭發的要求很嚴格,我便起了剪平頭省事的想法,可對父母一提,老爸老媽像挽救失足的小羊一樣,跟在我背后,語重心長地反反復復地苦口婆心地論證為什么我不適合剪平頭······從廚房講到客廳,從臥室講到書房,從院子里講到大街上,直到我痛改前非,和平頭“一刀兩斷”,誠惶誠恐地留著中短頭發,老老實實地回到了中短發的隊伍當中,每次星期都要跑到理發店去保持學校和我父母對我頭發要求的底線,頗為麻煩。
如果我試圖用“你們有你們這一代人的審美眼光,我們有我們這一代人的審美眼光”去說服他們時,他們會用一種不容商量的口氣斷定到:“審美眼光上,你還差得遠!”經過我這幾年不斷地“起義”反抗,他們終于把講話的語氣降低了兩個八度,但若我說想燙發,換一個比較時尚一點的發型時,他們還是會對我毫不客氣。
我們只有兩種選擇:從,或是不從。從,我們固然會由于受到別人的支配而不開心,但是他們卻會因為“摻和”成功而開心;反過來,如果不從,他們會因為“摻和”失敗而不開心,而我們會因為惹父母不開心而不開心。這樣算起來,從,會有兩個人不開心;不從,則會有四個人不開心。孰好孰壞,一目了然。
愿天下父母快樂健康!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