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二年級作文匯總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昨天,老師帶著我們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去植物園春游,游植物園。雖然從學校到植物園有些遠,可這一路上,同學們還是有說有笑。
公路兩旁的田野里最搶眼的要數那金燦燦的油菜花了,就像綠地毯上縫著一個個黃格子。春風把公路兩旁的山都換上了綠裝,清清的小河沿著公路靜靜地流著,花瓣兒灑了小河一身。
走了好久,我們終于來到了植物園。植物園的桃花盛開了,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粉紅的朝霞。艷麗的月季花也競相開放,一朵朵的花兒就像在參加選美大賽。不遠處的池塘里,魚兒互相追逐著,還有一群群的小蝌蚪正在找媽媽。池塘邊的柳樹已經長出了新葉子,長長的綠辮子正隨風擺動。一陣風吹來,小樹林里的樹葉都飄落下來,像漫天飛舞的紫蝴蝶。春天怎么會落葉呢,我仔細一看這些飄落下來的樹葉都是紫紅的,我想那是春風姐姐在為小樹換新裝吧,我們走累了,老師和我們就在這片小樹林里休息了。有幾個同學在打牌,人雖然小,可腦子卻很靈活;有幾個小朋友一起放風箏,一個拿著風箏另一個跑著,雖然跑了半天沒有放飛成功,但他們還是很開心;還有的小朋友干脆就躺在草地上享受日光浴……
植物園的春光真美,有了我們的這春光更美了。
指導教師:汪曄
春游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活動,但在活動中很少有小朋友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景,而這位小作者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春天的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春天的美。在她眼里萬物皆有情,景物和人物都充滿了生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好像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很忙碌,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生活,沒有給自己放松的時間,也不敢給自己放松的時間,怕一放松就會落后一步乃至后悔一生。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在充實而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怎樣讓自己放松一點呢?
此刻,我放下手中因為被握得太久而略有些溫度的筆,揉了揉發脹的眉心。放眼望去,看見窗外樹蔭下的垂釣者,羨慕得嘆了一口氣。
經常釣魚的人肯定知道,心急釣不了大魚,如果有大魚上鉤,你想一下子把它扯上岸,那是很糟糕的。因為情況一共兩種:一是,魚線被扯斷了,而是大魚的最被撕裂了,這兩種情況的結果都是大魚逃走了。只有時放時收,這才能釣到大魚。這多像生活中的我們,往往急于求成,緊緊扯著那條線,但結果總是意料之外的。為什么不可以做一個聰明的垂釣者呢?讓自己放松一點,將心靈的負擔卸下一點,快捷的節奏再慢一點。
適當的放松一下自己,總是能夠事半功倍的。在感到疲倦,不如意的時候,聽一首好聽的歌曲,做一次盡情的運動,抑或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電影,做一些可以令自己快樂的事情。沒事的時候,還可以發個呆,打個盹,想想今后的路,想想最初的夢想,回憶走過的歲月,回憶陪伴過的人……或許也是放松身心不錯的選擇。
叮鈴鈴鈴鈴——叮鈴鈴鈴鈴——,這節是活動課,同學們興奮極了。
體育老師葉老師先帶我們做完了體操,然后,葉老師說:“我們現在跟二(6)班、(七)班來比接力賽。
我們組先是”巨人“——張行健來比賽,葉老師一聲令下,張行健沖了出去,可是還是被追上了。然后,第組的”飛毛腿“——潘樂玎出場了,葉老師又一聲令下,潘樂玎如閃電般地沖了出來,誰也追不上他。輪到我了,我把所有的力氣積聚在一起,葉老師再一聲令下,我”嗖——“一下沖了出去,可是在半路上被田婧琦撞了個四腳朝天。
葉老師宣布:”第四小組是第五名。“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同學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操場。
一天早晨,一只老虎非常饑餓,就出來找吃的。
忽然,老虎看見一只小兔,連忙追上去,小兔見了,連忙逃走。小兔以最快的速度也比不上那健壯兇狠的老虎,心里非常恐懼。
忽然,一只毛毛蟲看見瘦弱的小兔決定幫助它,于是爬到老虎的腳上狠狠地咬了一口,老虎痛地倒在地上。
小兔乘機逃走了。
喜歡在傳統美學的通達中找到現世生活的共鳴,自己雖不能完全理解,卻也敢寫下對孔子的思想過于生硬和藻飾的純個人主義的泛泛之談——泛泛之談——
“仁”、“義”從行動事實來看像是兩個廣義并且抽象的概念,但“義”較于“仁”來說卻又是相對狹義的概念。這本身并不矛盾,它們之間不僅具有“仁”對“義”的追源解釋。“義”的觀念是形式的觀念,“仁”則是對這種觀念的具體申發和闡明,這也揭示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規范所依據的道德準則。通俗地說,“仁”成為為什么要“義”的原因,深入到人性美的范疇。而這里我提到“忠”、“恕”,作為“仁”、“義”的一個基本部分,為什么要專門提到它,因為它是能夠淺顯地由自然人性過渡到人際關系準則的一個具體體現。“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意在推及仁愛,折射出“播撒與分享”的現代責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更強調尊重他人的獨立人格——忠恕之道的核心在于將心比心地對待他人,這就對我們的個人素質和人格修養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剛好契合了“仁”、“義”對己、對人,于內、于外自我教養并廣泛應世的思想內核。總的來說,孔子是老子之后用更和善貼近的目光著眼于現實倫理提出廣為人接受的道德條目的最偉大的思想家。
我一直將“知天命”視作孔子最高智慧的體現,也是孔子在略顯狹隘特色的民族觀念中觸及到的最深刻的哲學層次。雖然被帶上了強烈的政治色彩,它還是體現出了一種超脫凡俗的坦然。在經過長久的學習和一系列繪聲繪色的人生體驗之后,經過他“四十而不惑”之后,他終于到了這個最恰當、最剛剛好的年齡,與人的發展規律相吻合,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他把宇宙外在視作不可逆的條件和因素,不計成敗地,做他知道應該做的事情——他在“能夠做什么”和“應該做什么”之間找到了一種哲學和詩學的平衡——即使“我”所推崇的大道無法實現,但“我”仍為自己的精神歡呼,為事物的內在價值歡呼,為“我”無法見到的民族光明前途歡呼。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精神的堡壘不垮塌,追求的信仰不歇止,孔子就永遠不會失敗。也正在這時,孔子才算真正意義上地完成了從“知者”到“仁者”的轉變。
僅憑一個人,一個時代,創造出中華文化的靈魂所在,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我多么希望自己能踮踮腳,觸到云端上那個白發老人的平靜目光。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