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1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需要使用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1各位尊敬的學生家長:
我是高一(13)班的班主任陳士亮,首先讓我代表本班的所有任課教師歡迎各位的到來,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家長會。這次家長會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一方面讓家長大概了解一下學校和班級的情況,以及學生在學校將近一學年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我們想通過這次見面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創造好的環境進行探討,以便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兩年后的高考中能夠考出滿意的成績,考上滿意的大學。這是我們今天坐在一起的最直接也是最終的目的。我相信:通過今天的見面,初步達成共識,為今后的交流溝通打下一個良好的平臺。正如我們家長會的主題——溝通、交流、合作。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所以我想就有我給各位進行一些情況的介紹,并就家庭和學校之間的配合問題提幾點建議和看法,今天參加會議的還有幾位任課教師,過一會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再進行單獨的交流,對于一些特殊的問題,可以在今后的適當時間里進行單獨的交流。
下面我先對班級進行一點簡介:
我班是歷史政治班,共有學生63名,其中男22名、女41名。剛分班時,班級有58人,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又進來幾個,現在班級人數在8個歷史政治班中是最多的。目前,班級整體紀律很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也是融洽的,師生都在為下一次以及期末考試做著精心的準備。
部分同學表現:
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了解,結合進入我校以來的歷次考試成績及行為表現,班級的這樣一些同學成績比較突出:李曉冬、李燕、閆秋含、閻朝敏、谷玲、于艷、祁冬雪、韓旭、張安娜等。有些同學進步比較大:如王祝福、匡穎穎、王高祥、張萍等。但有些同學成績不穩定,好的時候進入班級甚至年級的前列,有時又在班級處于中下水平,如范娜、王梅、王宜強、閆言、張揚、張偉等,對于這部分的同學我已經與其中的一些人交流過,還將繼續進行這件事,但是我不希望各位家長現在就談這個問題,稍有言語的不妥當就可能影響師生的關系,我們等待看下一次成績。還有一些同學雖然在學習上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行為表現上與前期特別是上學期相比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學生和家庭的三方努力,下面我重點對這個方面談幾點看法:
學生家長教育孩子幾點建議:
高一的這個時期特別是到了高二對學生的學習是機遇,是轉折,更是挑戰!各位家長其實應該有體會的,你的孩子成績下滑在初中時是在什么時候?應該在初一下和初二吧。這個時期三方協同努力,基礎差一點的學生也能趕上來。把握不住,好的也會下去,差一點的就失去希望了。做為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非常自然的事。但是要夢想成真,則需要學生、老師、家長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那么,做為家長,應如何配合學校工作、共同讓自己的子女成才呢?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學生:他們都在17-18歲的年齡段。這一時期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任何事總想試一試,但他們的愿望與自己的實際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們的獨立性增強了,總想擺脫對教師和家長的依賴,總認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師長交流,處于一種半封閉狀態(特別是男孩子),和同齡人訴說又冒著曝光的危險,所以他們感覺沒有朋友沒有人可以理解他們。他們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沖動,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識能力差。所以父母和老師,一定要加強教育和引導。
家長在這時候總是覺得孩子不如小學甚至初中時期聽話,很喜歡頂嘴,所以父母常罵他們“越長越調皮了”或者父母的一句話就能讓他賭氣不吃飯。父母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應該講道理,態度不要粗暴,語言不要挖苦,要講究分寸。如果還用小學時期的簡單說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們提高了認識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長統一認識,只要從內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針對以上學生特點,在此我談談如下問題:
(一) 要強化家庭教育意識,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環境和氛圍。學校教育不是萬能,有的家長有這樣的觀點,我們把孩子送到你們這兒,他們好與不好就是老師的事。誠然我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但也離不開各位的大力配合,這也是家長會的初衷。家長要努力配合學校的教育,把孩子的智力開發好和訓練好,其實就教育的潛在力分析,學校教育的潛在能力遠不及家庭教育潛在能力。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首先要創造一個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一個成天吵架、問題成堆的家庭是無法教育好孩子的。不負責任的放任,不管不問,更是對孩子的謀殺!所以要給孩子創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起碼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無知的人,盡量少在家中接待,在孩子星期的幾天不要在家搞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娛樂,例如,以前有學生不愿回家,問其原因原來是孩子一個月回家一趟本想與家長交流一下,感受一下家庭的溫暖,但家長整天見不著人,忙于打麻將、打牌,讓學生討厭回家。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緊密配合。作為家長,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礎和品質基礎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質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通俗的將就是家教的問題,在學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過程中,離不開正確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師資和學校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學校的教育形式是群體性的,一個老師要負責幾十人的教育教學任務,所以學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一個學生身上,無論從教育的時間和精力上來講,還是從教育的對象情感上來說,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優勢作用和地位都是不能小看的。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們沒上過學,教不了孩子,我想說的是家庭教育不是要求家長的知識有多高,而是要從自身的行為上給孩子樹立榜樣,一個做事認真的家長,孩子不會馬馬虎虎,一個為人正直的家長,孩子品質不會太差,一個通情達理的家長,孩子不會無理取鬧。這里說的都是言傳身教,不是要家長自身的文化有多高,有時我們經常聽到的是家長沒上過學,兩口子都是文盲,但小孩卻個個成才,原因就在于家長利用了家教的力量。
(三)家長要全面而準確估計孩子的智力,正確分析學生的成績。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對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并做出切合實際的準確估計,這種評估不能過高,也不可過低,過高和過低都會導致家庭施教的不準確。錯誤和不準確的估計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緒。有的家長在沒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況下,單憑某一次考試成績、某一學科或某一單元的學習成績就盲目斷定孩子“笨”,還有的家長盲目過高估計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 ……此處隱藏46365個字……一個家長對孩子先生的諉宛衰求,深有同感。唉!是老師不懂教育心理學,還是明知故犯?說到底,他(她)們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歸根結底是中國教育體制的缺陷,是社會分配制度變革產生的怪胎。本來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受人尊敬的,教師節是對這個弱勢群體的一種安慰。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隨著一些下海經商、建筑包工頭等的暴富,以及腐敗現象的產生和向各行業深層滲透,教師、醫生等腦力勞動者心理上也開始失衡,醫生開始利用他們手中的手術刀剌向病人,抽他們血;教師只好食孩子,通過挾持孩子做人質讓家長們大氣不敢出乖乖掏腰包。一方面,老師們是身不由己,你不補,別人補,分數是貓捉老鼠的標準,是評定教學水平的硬指標,是名譽、地位、工資的基礎;補課的第二個動力是直接的收入,表面上合理化的、社會和主管部門認可的創收,甚至是對得住自己職業道德的本事創收。因此,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補課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盡管家長們也覺得不可思議,教育部對此也早已明文禁止,但禁而不止,并有愈演愈烈之勢的惡習,已成為危害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國粹”,其結果是培養了新一代中國人的仿制造假投機鉆營能力,卻扼殺了國人的發明創造能力,也泯滅了孩子們的同情心、愛國心和社會道德等智力以外的技能、情商。
“怎樣教育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應引起社會重視,政府關注。“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救救孩子吧!”
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15各位家長:
下午好,很謝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參加這次的家長會。我姓黃,是本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這次我們學校請各位家長來開會,主要是為了老師和家長能得到一定的交流。尤其是我們一年級學生,不知不覺中從開學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了。如果家長們自己仔細想一下,你們就會發現:孩子從剛開始什么都不懂的幼兒班小寶寶慢慢的變成一個合格的小學生了。(我的感觸也是很深的,這18位孩子剛開學那段時間很多都不知道怎么做:跳繩、排隊、掃地、做眼保健操、上課舉手的習慣等等,但是慢慢的,他們已經熟悉了這些。尤其是個別同學,比較愛哭,但是慢慢的也把愛哭的毛病改了。這說明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懂事了。)雖然,孩子慢慢的長大、懂事了,但是在他們成長、學習中各位家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剛開學,智力差不多,知道的知識也相差不大。但是,到期末,學生各方面差距就很明顯了,這主要是看平時家長對孩子學習、習慣養成重不重視。所以,希望家長能從“
習慣養成”和“學習”兩部分來進行。
一、習慣培養。
很多家長也許會覺得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了,對習慣不太重視。其實,習慣就是一種態度,一個習慣都不好的學生,成績是很難提高的。
而我指的習慣具體來說比如:個人衛生習慣(衣服、頭發、指甲,尤其是指甲,在班里是比較重視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時剪掉,但是還是有幾個學生要提醒好幾次才去剪;有些人的手也很臟,這在學校我會強調,但是在家就需要各位家長的督促了。);文明習慣(上學的時候校徽和小黃帽是要求戴的,校徽是我們學校學生的標志,小黃帽是為了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的安全,但是也是有個別學生老是忘記戴,或者弄丟、弄破了,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連這兩樣基本的東西都不帶好,那在學習上也不會很好的用心去學。)學習習慣(我這里說的“學習習慣”指的是學生在回家做作業的寫字習慣,以及準備鉛筆、橡皮等文具習慣。我開學時就強調過,每天來上學至少準備好三支削好的鉛筆,但是班上有個別學生在早上第一節課的時候鉛筆就很粗了,說明在家根本沒準備好。準備鉛筆這一工作在剛開始希望家長能督促好,慢慢的等孩子自己知道做了為止;還有就是在家做作業寫字的習慣,我們就一兩個學生回家寫字不真,其他學生都很清楚,我相信這也是有家長的很大功勞的。吃零食習慣(孩子吃零食是難免的,但是也要盡量吃得健康。在我們班里中午不許孩子買東西,只能下午掃地課的時候才能買;我也是不允許他們買辣條吃。當然,買零食是要有錢,希望家長們平時在給孩子零花錢時不要超過1元,也不一定每天給,偶爾給他們一點。)
二、學習。
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各位家長最重視的,其實在一年級,如果家長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不會差的。對于語文來說一年級學習重點內容無非是拼音是生字。
一年級剛開學學的是拼音,拼音其實是很難的,但是班上學生大部分已經能夠熟練的拼讀了,說明已經掌握了,但是還是有些學生在拼拼音時有點慢,或者會拼錯,這就需要家長引起重視。當然,家長也不用著急,拼音本來就要在不斷讀不斷讀中掌握。這學期我們班買了《日有所誦》這本兒歌,這里面的兒歌都是比較簡單、有趣的,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背誦一首,在背兒歌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不要馬上告訴孩子,讓他自己拼拼音,這樣拼音就會越拼越熟,在背誦過程中認識的字也會越來越多。
除了拼音就是識字,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大的話在學習課文、考試做試卷中很容易看出來。因為考試的時候老師是不讀題目的,如果字認識的很少,那連題目都讀不懂,更不用說做題目了。現在我們班里,學生跟學生之間識字量差距已經是有點大了,像班上有些同學認識了很多字,但是有些同學學過的生字過幾天去讀又忘記了。我們一年級課文很緊,所以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去復習,希望家長平時每天帶著孩子復習一下前面的生字,不用很多,每天復習兩三課就行。其實這一點的話我們班汪詩瑤的媽媽做的是很好的。剛開學的時候汪詩瑤字認得比較慢,但是她媽媽除了讓她完成我布置的作業,每天讓她在家練寫學過的生字,這樣我們學過的字就記得很牢了。
為了能讓學生多認識字,我在前段時間發給學生一本本子用來剪貼字(這些字可以是包裝袋上、報紙上)的。漢字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飲料罐上、包裝袋、汽車、小店牌子等等。但是孩子平時不會刻意去讀,這就要家長在生活中帶著孩子多認認(比如說吃零食時讓孩子讀讀包裝袋上的字,到街上去看到店的名字指給孩子讀讀,這樣孩子慢慢的就會有一種意識去認字);現在班里讓大家貼字的也是需要家長多指導的,因為孩子在剪字、貼的時候會有點困難。這一作業我班上有幾個學生坐得很好,也是家長的功勞占很大部分的。
其實想要孩子學好語文有一條最簡單的路——看課外書(這“課外書”指的是除了語文書以外的書,主要是故事書之類的)。剛開始孩子不可能都喜歡看書的,也需要家長多鼓勵,帶著多讀。也許有很大家長因為孩子太愛看電視而頭疼,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少看電視呢?就是讓孩子愛上看故事書。
三、孩子的性格
別看一年級孩子小,但是一個個孩子性格上還是有很多特點,班上有幾個學生的脾氣也不好。當然,在孩子耍脾氣或者不聽話的時候我是希望家長們能用“語言”——就是說話來好好交流,而不是一不聽話就打、罵。其實跟孩子好好交流,孩子還是能聽進去的。
上面我零零碎碎地講了那么多,希望對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幫助。也希望各位家長從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重視她的學習和習慣,這樣在以后的三四五六年級中你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不聽話而苦惱了。我們每位孩子都很好,只要家長們能好好栽培,當然作為老師的我也會盡我所能讓孩子們學習成績提高、并且養成好的習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