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敘事作文錦集六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敘事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日的陽光愈發顯得可愛,放肆的再見黃的樹葉上跳動,折射出一片暈眼的金黃。獨自一人走在生活的路上,一如秋天的安靜,身邊川流不息的人群映襯著我的孤獨的心,就這樣,我不停的奔跑,不停的咆哮,感嘆我的似水年華。
即使大宴賓朋于觥籌交錯中,我內心依舊孤獨。昔日知心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有記憶深處的痕跡。
突然想起出現在我生命中的許多人,有的給我痛苦,有的給我歡樂。但是隨著時間不知疲倦的向前奔跑,他們中的許多人正在慢慢的離我遠去。
還記的剛剛懂得感情是什么東西的時候的我,曾經喜歡的那個女生,不知道暗暗做了多少承諾。現在再次看見她的照片時,再也沒有了那種揪心的悸動。現在想起那時的我,站在人生轉彎的路口時不知所措的樣子,嘴角總是不由自主的滑出一絲笑意,這笑與嘲笑無關。
還記得在中學時意氣風發的我,與知心好友高談闊論,雄心勃勃的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大聲的朗讀: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幾年后的今天,我們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艱難的前行,再次見面時,已經少了年少時的張狂,多了幾絲生活的皺紋。
時間使我慢慢地明白,我們正在漸漸的失去原來的生活,我們身邊的人,包括我們自己,年華似流水一樣向前流走,而我們,只是河底的一株水草,任憑生活在我們身邊溜走,想伸手抓住什么,卻發現自己是那么的無力。
已經有一些人開始走遠,漸漸的就與我毫不相關,各自都有不同的方向,停不下來然后就越來越陌生,就這樣一直走下去,相互背離。
記憶總是所有惆悵的根源,總是有些事情在不停的沉淀,讓我們不忍觸碰,直到慢慢地變為深不可測,變得我們自己也學會遺忘。
但是我知道,我們依然會記得對方,即便他給我帶來不只歡樂,還有憂傷,還有淚水。只是卻將對方放任心底,連同少年時的夢想一起。
身邊的人在不斷的變更,有人慢慢的離我遠去,有人有加入我的生活,沒有什么是會一成不變的,我們都沒有能力去恒久的去對待一個人,沒有勇氣去面對守候一份感情。想要的東西總是很多,所遇的追求都無法停止。生活總是矛盾的,選擇一些,放棄一些,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我們都已經接受了這樣的規則,慢慢的變得冷漠,慢慢地變的眼中只有黑白兩種顏色。
因為似水年華,所以一再的回頭都是不能被原諒的錯誤;因為似水年華,所以一切傷痛都會像流水一樣滑過;因為似水年華,所以時間在摩擦,風在沉淀,樹在開花。抬起頭來,灰塵在陽光里飄搖,糾纏,然后落地,變得沉默,一如我們的記憶。時光急速的奔跑,像風一樣從指縫間溜走,留下一地光的碎片。我們要做的,只是把頭從哪些泛黃的記憶中抬起來,忘記那些飛舞的灰塵,然后,看見窗外那如水一樣明凈的陽光。
似水年華,一去就不會再回來。我們沒有人能遇見未來,所以我們不知道現在做的是否有意義,是否能夠成功。當年的我喜歡在時間的河邊放下希望的小船,卻不知道它最后會被時間的河水無情的打翻,沉入時間的河底,最后只有在我們的記憶里留下美好的希冀。今天的我若能夠重新回到那時的河邊,看見那時的我,不會粗魯的阻止他,告訴他真相,告訴他未來會讓他失望。我會說,孩子,放吧,一切都會像你想的一樣。
時間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太多的無奈甚至還有太多的傷痕。但是我們無法選擇,放棄與選擇,得到與失去,快樂與痛苦,這些矛盾的兄弟是時間留給我們的。而我們能做的只有把他們留在心底,任他們蒙上厚厚的灰塵,直到我們老去的那一天,老眼昏花的時候,躺在搖椅上,把他們從心底取出,吹去上面的灰塵,靜靜的翻閱我們年少時的記憶,到那時不論是什么,哪怕是淚水,我想,它們中也全是溫暖。
說起‘第一次’,我們會想起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野炊,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幫媽媽做家務等等吧。
“‘咕嚕~’,啊,我的肚子好餓啊”我有些郁悶的大叫起來。早上起來的時候,媽媽告訴我他去西寧了,大概中午不到的時候就回來了。可是,現在已經一點多了,怎么還沒有回來啊。所以此刻我的肚子也不爭氣的叫了起來。沒辦法只好找些食物來充饑了。“啊,為什么,怎么什么東西都沒有啊,難道要餓死我嗎?”我有點無奈的叫了起來。廚房,冰箱,櫥柜都找過了,可惜什么都沒有找到,除了找到了一袋掛面,幾個西紅柿和幾個雞蛋。我在沙發上癱了一會,還是起身去了廚房。因為我想通了,不管好不好吃,也不要當餓死鬼。
于是,我起身去了廚房,拿出炒鍋,接了小半鍋水,放在燃氣灶上,我又拿了兩個西紅柿,兩個雞蛋,把西紅柿洗干凈后,放在切菜板上將他們切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準確的來說是切成大小不一的一塊一塊)此刻,鍋里的水也煮開了,我趕緊將掛面往鍋里下,水也慢慢的靜了下來。當我把第二個西紅柿也切好的`時候,我看見鍋里起白沫了,想是水又一次煮開了,我把西紅柿用手抓了一把就扔進了鍋里,沫沫也慢慢地下去了,我拿起筷子在鍋里攪了一下。額,面好像黏在了鍋底,哎,沒辦法了,我接了一碗涼水倒在了鍋里,為了讓水慢點滾起來。我呢就跑去看電視了,額,忘了過了多長時間,便聽見水從鍋里冒出了灑在火上的聲音,我連忙跑過去把火關掉,然后拿毛巾把灑出來的湯給擦干凈了,并且把鍋換到了另一個燃氣灶上,打開火,鍋也不一會就有煮開了,我在里面放了一點鹽,看著讓鍋里的水煮開(這回可不敢在粗心大意了)開了之后,我把火關掉。盛了一碗面,味道還不錯吧。嘻嘻。
第一次做飯讓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應該認真去做,不應該有任何的疏忽。
暑假一開始,我正在采集那些嬌艷美麗的花朵的照片時,不經意間,發現了一個比花兒更“芬芳”的童心……
“小貓,你怎么了?”一個三四歲小男孩口齒不清地說,他懷里抱著一只滿身雪白但腰部有傷的小貓,看著小貓血肉模糊的傷口,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難道他不知道受傷的貓會咬人嗎?我剛想叫住他,只聽見“咚咚咚”的敲門聲,“來了!”一個清秀的女孩出來,打開門,當她看見小男孩懷里受傷的貓時,瞪了小男孩一眼,不滿地說“咱家可沒錢給貓治病!”并示意他把貓放下,小男孩嘴里嘟囔了兩句,慢慢地把貓放在家門口,走進了家門。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手里拿著衛生紙和膠布出來了。他把衛生紙一圈一圈的綁在小貓的腰部,纏了一次,兩次,三次,怎么也纏不好。可他還是一圈一圈的纏著。看著他纏得滿頭大汗,我可真想幫幫他。可一看到小貓張大的嘴時,我就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怎么幫他呀?只能越幫越忙。看著小男孩像護士照顧病人一樣照顧小貓,像媽媽安慰孩子一樣安慰小貓。我的心弦被小男孩的愛心與動物和人之間無障礙的心靈溝通撥動了。
每當我看到路邊嬌艷美麗的花朵,就會讓我想起一個小男孩純潔無瑕的心靈和他那無盡的愛心。那次心靈的溝通讓我明白了:愛是無界限的的!
我問自己,這些年一直在尋覓些什么?
無語。
生的扉頁,我一直想為自己作個序,可一切都還未央。
《聲聲慢》的愁,《菊花臺》的憂
一闕詞,一縷韻。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諸如郭敬明的憂郁,七堇年的頹廢,夾雜著種難以名狀的朦朧。也許就是一份畸形的美吧,讓我為之共鳴,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愫。
日子己如糨糊無序,緘默或許就是最響亮的回應。
走在雨天,觸著姍姍來遲的入秋小雨,期待雨巷里那個舉著油紙傘的姑娘。用指尖劃過附著綠苔的舊墻,看土礫蘸著略有涼意的雨,濺起幾朵嬌小的水花。白球鞋上不大不小的泥點,有些抽象,像文化衫后面放大的藝術圖案。發梢濕濕的,水珠沿著幾縷垂至頸邊的發,嘀嗒。
癱在老藤椅上,隨手將昨日看過的晚報搭在臉邊,沉沉地睡去。當透過陰霾的第一縷光芒浮在臉上時,我才潛意識的從夢里掙扎出來,揉著睡得麻木的半邊臉,迷迷糊糊地透過玻璃看向窗外。呷了一口礦泉水,才發現瓶蓋上已經有了一層淡淡的霉。正感嘆日子像這終日不見陽光的霉在腐朽,隨喉節一聲清脆的“咕嘟”,腐朽的霉終是溶入了這日漸腐朽的軀干。呃,澀澀的,大概日子是該曬曬了吧。
總覺得自己是空氣中游離的粒子,時時刻刻要提防著障礙,而日子就像肥皂泡,飄逸,無拘無束。三顆不起眼的鵝卵石還躺在文具袋里,在清華園拾起的時候似乎還粘著幾粒沙。我很珍惜它們,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三生石吧。它是否記載著我前世的記憶?我的前世,好遙遠,一樣可以從瞳仁中看到迷離的神色嗎?那么,未央的呢?
手懶懶地搭在鐵跡斑駁的球架上,朝暉中,略卷的頭發蕩漾著柔和的色澤。向往淵明的桃花源,可我舍不得同桌遞來的那載熱氣騰騰的老玉米,舍不得那支即將斷作兩截的油畫棒。猶如迷茫在滿耳梵音的通幽小徑,努力地摸索,卻依就在原地徘徊。
“菊花殘,滿地霜,你的影子剪不斷。”
曲盡,余音淡淡地縈繞在耳際。寬大的落地窗外,路燈的光線很暗,延伸不到視線的盡頭。這種感覺很奇妙,似乎一眼無法望穿的未來,很深邃,很深邃。
悄然劃落的歲月帷幕
紀念那些不經意間逝去的或匿去的。
有過留戀,或是惋惜。眼巴巴的看它隨白駒過隙,從指尖,發絲無聲無息地劃落。這份滄桑的灑脫,甚至有些像琵琶女凄清弦音里的傷感,彌漫著淡淡的痛。
我很會享受,因為煩惱不過須臾便逝,知足常樂也許就是教人將名利看個透徹。這物質化的世界,欠缺的大概就是無所羈絆的心境。我信馬由韁地追逐未來,就好似這谷地嶙峋石間穿梭的獵獵風聲,勁道,無所桎梏。
喜歡心意暢然的感覺,因而我會于某閑暇之時去某幽謐之地,入神地吹那柄老老的口琴。或輕盈,或低沉,亦或和著清風撒落些許憂郁,蕩著流嵐飄揚幾多超脫。看未曦的露自矮蕨葉緣滴落的歡騰,與其分擔著風雨,分享著陽光,因為我會靜靜地濾去喧囂,靜靜地聽著它訴說閉在心中的秘密。外婆滿是莢香的枕邊,無數的傳說也曾令我如此深深地思忖著幸福,可童年已伴著罷口的歌謠離我而去了好久,好久。常靠著香樟樹,任林蔭間隨風翩躚的光斑在我頰邊跳躍著。腮幫隱隱的疼,是塞了太多的波板糖吧。又想起了那些個瞇著眼一起唱《東風破》的日子,可現實的屏障卻牢牢地擋住了后退的腳。伸開手掌,在朔月暗淡的光下,細細的品著一圓一圓毫無規律的紋路,炫目,失落。街燈的光線依舊慘淡,殤葉打著旋蹭過鵝黃的簾,歸根,點綴在滿滿已枯的葉間,很綠,很綠,仿佛在愜意地夢囈。在它不禁風吹的身軀下,卻斷然感受不到未老先逝的悲傷。
哦……
該去的,也就是那些不朽的歲月,我會微笑著為它餞行。累了,就該停下歇歇,我會為小憩的它虔誠地祈禱。而我,依就向著未央的路,追逐待續的未來。
我是一名旅者,一路走來,看時過境遷,看物是人非。光陰不駐足,一切都在走,靜悄悄地走。
淡定。
心靜如鏡,心靜如鏡。
未央的那些
日昳前,嗅著隨麥浪起伏的淡香,斜靠在稻草人上。殘陽透過漫天云霞,懶懶的把漸漸逝的光投在飽滿的穗角。隨意的將帽緣往下拉了拉,卻看到月已爬上了樹梢,吳剛還砍著桂花樹嗎?多年的守候,就像這遲遲未央的夜,一直沒有個盡頭。期待或許是一種安慰吧,就像苦淚是幸福的前奏一樣。
褪漆的手表依就轉動,化膿的傷口也終會結痂。倚在窗邊,聽風鈴吟唱,低低的一起和著。攤開一直捂著胸口的手,手
心不知何時放上的幾顆許愿星,浸在涼涼的液體里,折射著陽光,亮閃閃的。
手指在鋼琴黑白的鍵上行云流水,糅著些許欣,些許凄清。空曠的房間,墻壁白得刺眼,燕尾服觸到了木地板。唯一的一扇窗開著,光透了進來,恰巧就安詳地撫在那把遺落一旁的拂塵上,暖暖的。琴音很急在無人的世界里久久地回蕩著,音頻交錯著,激得得三千青絲四處飄揚。
一瓢水,肆無忌憚地泄下。
趴在窗邊,依稀覺得有水珠從額邊滴落,我努力往下看,卻終無法看穿。落下的那幾滴辛酸曬過大概就成了幸福,至少淋浴在陽光下。
我,似乎也一樣。
未央的呢?來吧。
未央的花季。
未央的蛻變。
未央的歲月。
在我們魯西南地區,有“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的說法,這清明節自然就成了一個被雨水和淚水泡透了的日子。這一天,大凡失了親人的,都要滿懷悲傷來到親人墓前,流著淚點燃大把大把的紙錢,口中念念有詞,數落親人會過了一輩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這下一定要收好銀子收好錢,該買啥的買啥,揀好的吃,揀好的穿,別太委屈了自己,然后就是放聲哭訴,好像一年的淚水都集中到了這一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煙雨鎖重樓,一路傷魂陌上游。”倘若趕上雨天,雨如淚,淚如雨,凄凄切切,怎不叫人斷腸斷魂!
在我們農村,即使到了今天這個年代,大家依然稱清明為寒食。其實清明與寒食是兩碼事,只不過年代久了,大家過習慣了,就把兩個節日過成了一個,這清明與寒食也就成了一個節上的兩個稱謂。清明原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前后共十五天,期間天氣清朗,四野明凈,有春和景明之美和心曠神怡之妙,謂之清明不但恰如其分,更是美妙無比。至于寒食,顧名思義,就是吃冷食,吃前一天備好的寒冷食物,原因很簡單,就是寒食這天家家戶戶禁忌煙火,為的是紀念那位割股救主的介子推先生。“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這人便是至忠至義的介子推先生。
清明也好,寒食也好,因為上墳祭祀的原因,在眾人心目中,這日子便沾染了太多的陰氣,于是就生出了諸多忌諱。像結婚、開業、奠基這些喜慶之事,自然是要避開的。人之往來,除了一些沒了父母的苦命女人要回娘家祭祀外,一般的走親訪友,包括看望病人在內,也都沒誰選在這兩天,只怕給人家帶來晦氣,落個搭了東西不討好的尷尬。有公干的,能推即推,確實推不開的,就打個電話安排一下,一般不上門討個不快。也有粗心大意的,大大咧咧突然造訪,主家一般會擺出一兩個理由,絕不會留你在家里用餐,有心直口快的,一兩句話便會讓你長了記性。
畢竟打小在鄉下老家生活,我對寒食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就是從未和傷感連到一塊,所有的只是這樣那樣的樂趣。小時候,我對寒食的印象大致有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寒食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折來嫩綠嫩綠的柳條插在門上,至于原因,大都說不出個一二三,只是從莊東頭到莊西頭調侃似的傳唱“寒食不插柳,死了變個狗”,雖然沒誰信以為真,但私下里難免疙疙瘩瘩,不由自主地撇來幾枝插在門旁,心里清靜了許多。第二,就是寒食當天的早晨,我們都要跟著老師去村東祭掃烈士墓,聽老支書或校長講述烈士的英勇事跡,盡管講得干干巴巴,但同學們都會爭相流淚,有擠不出淚的,就用手背在眼上揉個不停,只把眼睛揉得通紅,好像受了十二分的感動。回到家里,每人還要寫一篇主題作文,結尾處都要表表決心,話說得剛剛的,句句都像豪言壯語。第三就是寒食當天的早飯,雖然名為寒食,但很少有人真的禁了煙火。這頓飯雖然與春節、元宵節無法相提并論,但比平常是改善了不少,一般家庭都會包頓餃子讓孩子們解解饞。想想那頓飯,一把又鮮又嫩的韭菜,一鍋底金黃金黃的雞蛋面糊,剁碎摻勻,再滴上幾滴香油,不等包成餃子下鍋,那種美味早已勾出了我們的饞蟲。當然,這頓飯最讓人盼望也最讓人難忘的就是水煮雞蛋了,條件好的每個孩子還可以分得一枚鵝蛋。大家吃飽喝足之后,就央求大人用過年剩下的大紅紙把雞蛋、鵝蛋染得通紅,在上學路上相互炫耀,有的兩兩相碰,看看誰的皮硬,被碰破的自然像泄了氣的皮球,沒了半點興致,完好無損的自然像過五關斬六將的勇士,嗷嗷叫著尋找下一個對手去了,直到自己也敗下陣來。除此以外,清明節再沒有多少特別之處,像“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農事,像“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的游戲,都是春天的故事,而非清明特產。
杜牧的一首《清明》,把一個尋常節日寫得如詩如畫。紛紛雨中,行人匆匆淚沾襟,寫的是一種凄美;杏花香里,牧童遙指酒旗飄,畫的是一種清麗。在清明的舞臺上,傷心自有淚漣漣,于逝者是一種懷念,于生者是一種激勵,人生便有了接力,美德便有了傳承。傷心之外,大家自然不會冷落了這片春光,或一人漫步,或兩兩相伴,或扶老攜幼,或三五成群,都無拘無束地融入到自然之中,一任清風拂面,一任花香撲鼻,一任童音悅耳,一任新燕入簾,哪有不迷不醉之理?
清明是一首詩,讓人永遠都讀不夠。
清明是一幅畫,讓人永遠都品不透。
清明是一部厚書,讓人念念不忘,讀者這頁,回味著前頁,更期盼著下頁,而非年年此日只流淚。
今天中午吃完飯,我去鏡湖濕地公園拍照。
我拍了新娘子,可惜有點模糊了,我又拍了油菜花,我和爸爸都覺得不錯,我還拍了小水滴,有幾顆還挺大的,真想嘗嘗它的味道,一定很清新吧。
我想,每年都把我自己拍的照片選出最好的12張做成日歷,看看我的水平有沒有進步。我還要把這些日歷送給我的好朋友們,讓大家看看我可是一個小小攝影家哦!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