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趣的實驗的三年級作文匯編九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實驗的三年級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我先拿一個杯子,裝水,再拿一個雞蛋放到水里,加一大勺醋,加一小勺鹽,準備做實驗,要讓雞蛋浮起來。我能成功嗎?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雞蛋,而那雞蛋卻絲毫不動,像個溺水的旱鴨子,這可把我惹毛了,不過,我沒有馬上放棄,而是又趴在那盯著雞蛋。
我心想:雞蛋呀雞蛋,你怎么不浮起來呢?一會兒過去了,雞蛋時不時冒出氣泡,好像雞蛋也在漸漸變大,但是雞蛋還沒有浮起來,這讓我很失望,只好見著雞蛋全身還不斷冒泡泡,泡泡還調皮的跑到水面,雞蛋也慢慢浮起來了!“浮起來了!Yes!”我興奮地大叫起來。它露出了半個身子,但身邊還被它身上冒出的泡沫包圍著:這是怎么回事?我到網上查了一下,原來,蛋殼中含有碳酸鈣,能與醋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產生時,會冒出汽泡,同時蛋殼變軟,變輕,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雞蛋緊跟著就浮起來了。鹽水的密度比水大,所以質量會比水高,受到的重力比水大,因此浮力也就浮起來了。
完成了這個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做事情要耐心,要有那種求知的精神,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還蘊含著科學的道理哦!
今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雞蛋浮在水面上。雞蛋怎么可能浮在水面上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先準備好材料:一個杯子、一袋鹽、一杯清水、一雙筷子,還有最重要的材料——雞蛋。
我先往杯子里加了三分之二的水,再往水里加了兩勺鹽,用筷子攪拌,只見鹽很快地溶化了,淡淡的清水變成了咸咸的鹽水。接著我把雞蛋沿著杯壁小心翼翼地放進鹽水里,生怕它被我弄碎了。可是雞蛋卻晃悠悠地沉到了水底。這是為什么呢?是鹽放少了么?我又往水里加了一些鹽,這次雞蛋一下子浮在水面上了,即使你把雞蛋按到水底,只要你一松手,它就會像彈簧一樣升起浮在水面上。你看,多么神奇啊!
雞蛋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了雞蛋的密度。科學實驗真有趣啊!
科學課上,老師帶領我們做過許多有趣的實驗。但最有趣的,卻是那一次叫作“食鹽提煉”的實驗。
“叮鈴鈴”,上科學課了。老師帶來一杯鹽水,對大家說:“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要當一個‘小小鹽工’,做一個將鹽從鹽水中提煉出來的小鹽工,好不好?”大家聽了后大為驚嘆,連連叫好。
首先,老師將鹽水裝滿在器皿中,接著,用三腳架和石棉網做成了一個“小小制鹽臺”。然后將裝滿了鹽水的器皿放在“制鹽臺”上面。最后將酒精瓶里倒滿酒精,裝上燈芯,擰緊蓋子,將燈芯抽出來做成酒精燈后點燃它,放在“制鹽臺”下,就可以開始制鹽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器皿上冒出了縷縷青煙,我們看一下器皿,咦,水怎么會變少了呢?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在酒精燈的加熱下,器皿里的水給蒸發了,那縷縷青煙,就是那個水蒸氣呀!”哦,原來是這樣呀!大家似乎都明白了。又過了5分鐘,奇跡發生了。器皿里的水全都消失了,里面只留下了一些大大的,方方的結晶,還有一些熱呢!老師趕緊用蓋帽熄滅了酒精燈。大家都很疑惑,問:“為什么鹽會從鹽水中脫離出來呢?”老師回答道:“因為 水和 鹽溶解在水中時,大家看不見。鹽水中的水蒸發后,鹽當然會留下了。像我們平時在家用白醋放在鍋里,用電磁爐蒸發,用來消毒房間,就是運用了水會蒸發的道理呀!”大家聽后,終于明白了這個道理。老師又告訴我們:“鹽就是將海水裝到一個沙坑中,再用陽光蒸發水分,留下結晶,最后再經過幾道工序加工一下,才成為我們在家里最常用的調味料。”我們聽了之后目瞪口呆,原來鹽就是這樣來的。本來老師想再介紹幾個有關于蒸發的知識給我們聽,讓我們更加了解它的。但是,這無情的下課鈴響了,我們只好結束了這堂有趣的科學課了,大家都很失望,都很希望這節課再長一點。但,這是不可能的了。
這一次實驗可真有趣呀,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科學課,做更多有趣的實驗。
一次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講有關螞蟻的知識,老師留給我們一個問題: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呢?還讓我們查一查試一試。
于是我從圖書室借了一些書籍去查閱。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后,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我想小小的螞蟻真的這么聰明嗎?
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準備親自動手試一試。我先準備了一個細小棍,在小棍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只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停下來用觸角碰了碰又停下來像是在聞一聞。我趕緊將木棍截下一部分,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一次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我高興極了,哈哈!我終于知道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了?原來它們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記得我做過最有趣的一次實驗,那就是在一位老師家里做的,當時老師讓我們將一塊布手帕全燒起來,然而并不將手帕燒掉。當時我們怎么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可思議。
我拿出一塊手帕,沾了點水,點了起來,可怎么也燒不起來,我又點另一個沒有沾水的角落,大火燒得十分旺,我立刻將它扔進水里,再一看手帕全燒了,就我沾的水的那角落沒有燒掉。
同學拿起另一塊手帕將它放進油里,然后也用火把它點起來了。可誰知最后他的實驗更加慘烈了,他手上的手帕全燒光了。
就在這時老師捧來一盆清水,一小盆油,再拿來一個大鑷子,兩個盆子。大家都感覺莫名其妙……
老師將手帕先放進水里,再將手帕擠干,然后又把擠干的手帕放進油里,再用火點燃。老師將點燃的手帕立刻用大鑷子夾住,舉起來,我們一起瞪大眼睛望著那塊手帕,手帕在半空中燃燒了幾十秒鐘后,終于熄滅了。
我們爭先恐后的將老師手中的手帕拿過來一看,都驚得摔在了地上,奇跡發生了,手帕竟然完好無損,沒有絲毫被燒過的痕跡。
這時老師告訴我們:水和油合在一起,油是浮在水面上的,它倆倒在手帕上,而油只是浮在手帕表面上,它點燃后只會將油燒掉,但水卻留在手帕上,所以燒著的只是手帕上的水,而手帕卻永遠不會燒掉。
通過這個原理,同時讓我悟出了人生的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注意內心深處。
“科學實驗樂悠悠,今天做個小實驗……“我唱著自己編的歌,興高彩烈地走在路上,今天,科學徐老師要帶領大家做一個小實驗,材料有:電池,連接線,開關和小燈泡。
一進科學教室,徐老師就說:”誰能把我手中的小燈泡點亮?“我迅速舉起手,老師指指我,我馬上到講臺上做了一遍:先把連接線接到電池正極部位,再把連接線的另一端接到開關的接頭上,然后把另一根連接線接到開關的另外的接頭,再把這根線接到小燈泡的接頭,最后,拿出第三條線由小燈泡連到電池。
我手舞足蹈地按了一個開關,燈泡沒有亮,我帶著疑問又按了一下開關,燈泡還是沒有亮。“這不可能!”我大叫一聲,教師和同學們立刻圍了過來。老師小心地檢查了好一會兒,哦,原來是電池沒電了,重新換了一節,果然如此,電燈真的亮了,我和同學們頓時歡呼起來。
隨后,老師說了原因:電流從電池到了開關,把開關打開,電流經過開關到了電燈,所以燈泡才會亮,隨后經過燈泡返回電池。
聽完原因后我和同學們恍然大悟。我想:只要我們細心探索,堅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今天,我們一起走向科學的'路徑,去探索一下科學的奧秘吧!
今天晚上吃完飯,我做了兩個實驗,非常有意思。你很想聽吧?那就聽我慢慢講來。
第一個實驗,需要準備:洗臉盆、自來水、玻璃杯和紙團。首先往臉盆里接半盆水,再撕一點紙揉成團,記住,要節約用紙呦!把紙團放進玻璃杯的底部。接下來把杯子放進盛水的盆里。我發現:如果把玻璃杯垂直扣進水盆里,杯子里的紙就一點也不會濕。因為杯子里的空氣不出去,水也別想進來,這就是空氣占據了水的空間。如果把杯子斜著放進水盆里,紙就馬上濕透了,因為空氣出去了,水就必須得進來,這就是水占據了空氣的空間。
第二個實驗需準備:洗臉盆、自來水和塑料袋。先網盆里盛滿水,讓塑料袋里充滿空氣,像氣球一樣扎緊塑料袋的口,再往水里按塑料袋,我發現它不會下沉,水里還會咕嘟咕嘟吐泡泡,我感到非常奇怪。假如往塑料袋里灌上水,往下一按,水里既沒有泡泡了,塑料袋也下沉了。這是因為塑料袋里沒有水時空氣的質量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
怎么樣,很有趣吧?大家都親自動手吧!
小時候,我們吹過氣球。但也不用嘴吹,氣球就能變大。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接下來就聽我細細講解吧。
周六,我和同學,老師在悅讀書房看書時,老師說給我們做一個實驗。我們瞬間就跳起來了。實驗材料是一袋氣球,一個空礦泉水桶和一個盛滿開水的鐵壺。這能做什么實驗呢?首先老師把氣球口掰開,我和白晨宇幫忙把瓶子穩住。老師小心翼翼地把氣球套上去。剛套上去的時候,氣球耷拉著腦袋像一個病人。我一點兒也不喜歡這個氣球,但當塑料桶放入熱水中。氣球就立馬精神好了起來,變胖了,同學們驚喜地叫了起來哇!慢慢的,慢慢的越來越大,當老師把塑料桶從熱水中拿出來,氣球就癟了下來呢!我們高昂的情緒也瞬間低落了。
我們問老師:為什么氣球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老師笑著回答:水瓶子里的空氣碰到熱水就開始膨脹,越脹越大,最后瓶子裝不下空氣就跑到氣球里,氣球自然就會鼓起來了。等到冷卻后,空氣漸漸縮小,氣球里沒了空氣就癟了。
這是一堂有趣的課,我希望以后多上這樣的實驗課。因為我們既能增長知識,又給我們帶來開心。
我有一柄放大鏡,今天,我準備做一個實驗——放大鏡取火。
準備好了材料——一張紙和一柄放大鏡。便走出了家門。
我面對著太陽,把紙放在地上,用放大鏡對準了紙的邊上。果然,一個又亮又熱的光點出現在了紙上,我異常地興奮,本以為,紙很快就會燃燒起來。十分鐘過去了,紙還是沒有燃燒。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紙一點也沒要燃燒的意思,就在我絕望的時候,爸爸來了!我請教了爸爸為什么會這樣?爸爸說:“要把光聚在一個點上,一動不動,而且聚光點越細越好。”聽了爸爸的教誨,我又嘗試著做了一遍。可是,紙就和我作對一樣,就是不燃燒。我決定放棄實驗,討論,研究一下。
回到家我和媽媽研究了很久,發現了幾個問題:放大鏡度數不夠,照射的時間就要好久;其次是焦點一定要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要左右搖晃,不然熱量不夠大,紙是不會燃燒的。
雖然,實驗失敗了,但依然是一次有趣,難忘的實驗。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