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演講稿(精選15篇)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怎么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禮儀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明禮儀演講稿1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我今天講的題目:《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校園處處盛開》。
首先,我們來看在校園內出現的幾個令人欣喜的現象:
早晨,總看見同學們背著書包走進校園,抓緊時間認真地進行早讀。還有不少值日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打掃班級衛生;或在綠化包干區撿拾落葉和紙屑。三(6)班、三(7)班的一些同學,每天認真地擦著玻璃窗,他們班的玻璃窗總是最亮的。
中午,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有的去食堂用餐,有的回家或由家長送飯。食堂用餐的學生用完餐后整理好餐具,翻好凳子,然后走出食堂,決不把沒吃完的雞腿之類的食物帶出食堂;而回家吃飯或送飯到校的學生,也按照學校的要求,拿了飯菜在教室里用餐,吃完后再把餐具拿給家長帶回家。
傍晚放學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伍,帶著一天學習的收獲,由家長接回家。
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著名學者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遺憾的是,在我們周圍,也總有一些不和諧音符的存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抓拍一下:
每天中午,總看見一些在荷花池邊玩耍的小朋友,看著池中金魚的游動,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抓金魚。要知道,這樣既不文明又不安全。池邊的楊柳樹的枝條抽出了新芽,柔柔軟軟的,看上去確實比較美。可總有一些同學喜歡攀折。要知道,你折去了,后來的人看什么呢?前幾天,學校的櫻花開了,竟然由幾個三年級的同學在賞花之余使勁搖樹,要知道,你們那不叫賞花,那叫摧殘。
每個星期三或四,只要學校提供水果,總可以看見隨處亂扔的吃剩的水果,一號樓前面的水泥路、草坪上特別多。學校內負責打掃衛生的阿姨經常跟我說起這事,今天居老師請那些亂扔的同學實在吃不了可以扔在垃圾箱里,當然,最好是帶回家再吃。我們三月份養成訓練的主抓點是:課間不狂奔亂跑、愛護校園綠化、果皮紙屑自覺放入垃圾箱。我剛才所談到的那些同學,你們有沒有聽班主任的教育,你們照班主任的話去做了嗎?
走在二號樓、三號樓的樓梯上,總可以看見一根根不銹鋼管被弄癟了。要知道,那可是不銹鋼管哪,不是故意損壞公物,那些鋼管會癟成那樣嗎?不知那么做的一些同學,你們看見被弄癟的鋼管會不會不好意思。
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并不應該是我們21世紀小學生的作為。在這里,我倡議大家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也不應該停留在口頭。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和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文明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處處盛開!
文明禮儀演講稿2今年,有兩件事引起國民高度關注:一件是“佛山小悅悅被壓,路人熟視無睹”;一件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發出了“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動員令。我相信:“道德”兩個字出現的頻率一定會更高、更強。
最近,新聞媒體接連不斷,報道了不少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其實,道德在遠方,更在我們的身邊。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引用一位哲人的話就是:“道”是天地萬物之本,“德”乃萬物和諧之大本。要走正“道”必先具其“德”。為什么“德”字的位置如此重要呢?因為中國有位皇帝說過“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中國的千千萬萬老百姓更加明白:百業德為首,為人當明德!只有明德,才能至以千里!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證明:人無德不立,家無德不興,政無德不威,國無德不強!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也沒有什么先見之明,但有一件事使我早就明白___什么叫“德”。略....
最近,機關開展的“明德敬業,崗位創優活動”,使我在思想上又產生了一次不小的震動,有幾個似是而非的問題,都變得清晰起來。比如:對“究竟如何看待女性”這個好象永遠說不清、道不白的問題,就有了一個嶄新的概念:略.....
最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句話,叫做“男人醒的比女人快,女人懂的比男人多”。真是“I服啦You”,這話說得太對了。有一位女性,略.....
中華民族的先哲——老子,在《道德經》里有句名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學”是指知識或技術,是學問;“道”是指自然和人事法則,是大學問。簡而言之,學問和大學問就是“一加一減”的簡單運算。好多人常常喜歡加法,追求加法,卻不知減法比加法更加英明、更加智慧,更加有益。不是嗎?減少浮躁偏見,減少自我中心,減少裝腔作勢,減少低級趣味,減少意氣用事、咋咋呼呼,減少斗心眼、耍花招…...哪個減法沒有加法重要呢?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過去,我總笑她很幼稚,現在看來她卻是技高一籌:我說人應多賺點錢,她說賺錢不能陪上自己的靈魂;我說人越走越高才能有成就感,略....
在傳統道德氛圍里,一個人倒在地上,是扶還是不扶?不應該是一個問題。然而,在今天卻成為一個道德選擇難題。要不,為什么“小悅悅事件”能引發一場關于道德危機的全社會的大討論?要說難,其實也不就是舉手之勞么?有一次,就在機關門前那條大街上,一個人躺在冰天雪地的血泊中沒有人理睬。是她,趕忙去不遠處的醫療室勸說人家救死扶傷,在醫務人員也不愿意到場救助時,還是她拉著我的手,把跌倒在鮮血和冰雪交融的大街上半個多小時的傷者,扶起送到了醫院,直到聯系并等到他的家人到來,才肯離開。
還是在一個寒冬,那天,我的科技成果通過了有關專家的鑒定,評價是“添補了國內一項空白”!當時,我真想象電影上一樣,振臂高呼“我成功了!”然后,有可能的就是獻花、祝賀一類的場面。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由于組織者的疏忽,鑒定試驗一完畢,領導和專家都去賓館吃大餐了,我們幾個技術人員卻被涼涼地撂到了一邊,當時我的心里真是五味陳雜、悲喜交加,真想去找領導理論一場,或到家大哭一場。沒想到還是她,專門為我親手做了一桌熱乎乎的飯菜和餃子外加慶功酒,面對著即將臨產、行動不便、滿臉笑容的她,我憋在肚里的話一句也 ……此處隱藏7787個字……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在這個文明的國度,全中國都彌漫著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于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無負于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愿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文明禮儀演講稿12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
每當提起“文明”這兩個字,我們的腦中總會閃過一連串的景象:在同學們大水的時候,把水灑在別人的鞋上,一聲“對不起”可以化干戈為玉帛。當別人幫了你的忙說一聲“謝謝”讓彼此的心頓生暖意。
說到文明禮儀,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的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是文明禮儀的體現嗎?
在我們的校園里,有很多不文明的事:有隨地吐痰,隨處可見飲料瓶,還聽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在教室里,大聲喧嘩。后來,校長說:“我們要文明行事,還要文明走路。走路時要做到快、靜、齊。自從學校開展了“文明伴我行”,這個活動后,同學們像變了個人似的,隊伍排得井井有條了,走路時也不再說話了,大家都戴上了小黃帽,排著整齊的隊伍出了校門。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做起,從我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
三月是全國的文明禮貌月,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不亂扔垃圾,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讓漂亮的文明禮貌之花開滿我們的校園。
文明禮儀演講稿13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
我們的祖國自古就有“禮儀只邦”的美稱,禮儀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孔融讓梨”、“張良拜師”、“廉藺交歡”永遠是我們值得驕傲和學習的典范。如今跨入二十一世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人才素質的競爭。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已成為我們參與競爭的一項基本才能。而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又必須從文明禮貌抓起。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可見孔子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
其實,我們從小就已開始接受禮儀教育:不亂扔紙屑、愛護清潔衛生、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候、禮貌待人等等。但是我們很多同學都沒有養成文明的習慣,把禮儀丟在一邊不管。更遺憾的是
在升旗議式中,我們都沒有做到肅立致敬。升國旗、奏國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莊嚴肅立、目視徐徐上升的國旗、向其行注目禮,而不應該彎腰、低頭或者瞻前顧后、東張西望。這是對國旗和國歌的尊敬也是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的起碼行為。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國家都不尊重,那么憑什么去讓別的國家來尊重我們呢?
在一般的社會交往中,我們更要尊重別人,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
一個人的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眼便知道你的修養。歌德就說過:“一個人的禮儀,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所以如果想要讓別人尊敬,讓自己尊敬,就首先要去尊敬別人。相信我們都知道“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所以讓我們傳承起禮儀的使命,展示出新世紀學生的精神風貌,讓文明禮貌的芳香彌漫遍我們美麗的校園。
謝謝大家!
文明禮儀演講稿14中國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數千年來,以傳承儒家思想,尊崇孔孟之道為主要文明內核,進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禮儀之邦。如今,中國雖然經過40余年的改革開放,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文明禮儀的主題思想沒有變。當然隨著經濟、文化的深入發展,新的時代,賦予了我們禮儀的新的文化內涵,向世界展示了我們東方文明古國特有的精神面貌。
小的時候父母教給我們餐桌上的禮儀,長大后才知道禮儀有很多種,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禮儀,如今我們到了步入社會的年齡,需要學習更多的禮儀,就速錄工作來說,懂得職場禮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速錄工作是一個與社會高層人物經常接觸的工作,也就是說不只是簡單的速錄技能要非常的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也顯得尤為重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的時候爸爸對我說過一件事,我現在記憶猶新,在公交車上,有一位年輕人主動為上車的老人讓了一個座,可就是這一舉動,使這位年輕的畢業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進了一家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工作。
這個簡單的例子足以說明禮儀的重要性,無論是人際關系的處理,還是為人處事,禮儀都會是很好的溝通渠道,一個員工有較好的綜合素質,不僅代表著自己的員工形象,更多的也是體現了一個公司的發展程度、綜合水平,所以禮儀絕對是你通往速錄工作的橋梁!
文明禮儀演講稿15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很榮幸能站在莊嚴的國旗下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是浸透在中華民族骨髓里、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一種文化、一種精神。文明禮儀對個人來說,是個體素質的體現;對國家來說,是民族素養的體現;對于學校來說,則是校風校紀,學風學紀的體現。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又有何作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先成人,后成才,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人。
開學已經五個星期了,有些同學的行為規范很不好,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校園里還有個別同學不穿校服、不戴校章,還能見到很多食品包裝袋、衛生工具亂擺亂放;有的同學在教學樓的走廊上追逐打鬧,部分同學之間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公物等。我們很多同學把學習文化知識放在首位,卻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以實際行動向那些不文明的行為說再見,從我做起,從自己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不再是純粹的口號,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自我內化的一種快樂!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建友好、關愛、溫馨、和諧的文明校園。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