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家長會發言稿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發言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發言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你所見過的發言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前班家長會發言稿,歡迎大家分享。
學前班家長會發言稿1各位家長:
上午好!
首先感謝你們能抽空來參加我們學前班的家長會,這讓我感受到了你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對你們孩子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正是有了你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我們的開學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在這里,我真誠地對你們說一聲:“謝謝”!同時更希望你們能一如既往地關心與支持我們的工作。
一、學前班的情況介紹:
學前班有三個教學班,一班35人、二班35人、三班34人,共有學生104人。不足齡的26人,沒讀學前大班的30人。
在學前班上課的老師7名,具體分工是:柳家菊老師一班的班主任,代一班的數學、體育游戲、一班和二班的美工、三班的科學。潘家書老師二班的班主任,代二班的拼音、二班和三班的語言。李瑾霞老師三班的班主任,代三班的數學、二班的科學和社會、三個班的音樂。楊明友老師代二班和三班的拼音,一班的語音和科學、三班的美工。柳家貴老師代二班的數學、三班的體育和體育游戲、兼職門衛。譚從元老師代一班和三班的社會、一班和二班的體育、二班的體育游戲。二班和三班的音樂。官純貴老師代三個班的英語活動課。
兩名炊事員負責做好師生的早餐和午餐,管理食堂的食品衛生,師生的開水供應,食堂內外的清潔衛生保持與整理這兩名炊事員每天早晨三點鐘就起床給我們燒開水、做早點,毫無怨言,做的飯菜有顏有色,味道很好,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滿意。你無論什么時候走進廚房,看到廚房里都是干干凈凈的很舒服。 。
二、課堂上的情況簡介:
我們學前班到底教些什么,孩子們到底學些什么,肯定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楊明友老師從教30多年,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給拼音編序號、聽音判斷單韻母、聲母和音節訓練、摘蘋果游戲、開火車朗讀、拼音填空練習等多種形式的教學不但促進了小孩大腦的發育,提升了小孩的智力水平,還是為了您的孩子順利升入一年級,打好基礎,不在起跑線上輸給別人作充分準備的。柳家菊老師、柳家貴老師教學30多年,長期代高年級的數學是數學把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具,復習舊課,探究新知,充分利用圖片、畫圖、提問、游戲、作業、獎勵等,她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譚從元老師的各科教學都非常有特色:以教材為藍本,結合現實社會生活,抓住幼兒的心理特征,以身邊的人與事實施教學。采用多種激趣方法,如講故事、律動、猜謎語、繪畫、表演等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尊重、信任幼兒,多和孩子一起活動,體育游戲課做《貓捉老鼠》的游戲,打了下課鈴,一張張可愛的小白臉還緊緊的抓住老師的手,舍不得離開,師生課內外和諧共處,做得很好。
三、習慣養成,常抓不懈
孩子是可愛的,每個孩子的心靈都象一張白紙一樣純潔,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范例。因此,學前教育的重點,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日常工作的重點放在學生習慣養成方面,例如:教育學生把物品擺放好的習慣:柳家菊老師教育學生把書本在課桌上擺放整齊,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好習慣已基本養成。吃飯的習慣:吃飯的時候,先在教室里排好隊,按順序到講臺前端飯,然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吃,吃飯不講話,不挑食,盛在碗里的飯菜要吃完,課桌上不掉飯粒,要愛惜糧食。學習習慣:楊明友老師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上課的坐姿要端正,學會傾聽老師講課和同學的發言,發言時要先舉手得到老師允許后再說話。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集合站隊的習慣:譚從元老師、柳家貴老師在學生的體育課上的訓練很到位,從九月下旬開始,只要是晴天,李瑾霞老師教了幼兒廣播體操,我們堅持上課間操了。衛生習慣:我們教育學生不要隨地丟垃圾,在這方面多數學生做得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節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它必須貫穿在整個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課堂中要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等幾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
但由于學生自覺性和自控力都比較差,避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過急。當你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忍無可忍時可以不留余地地進行批評,但平靜過后必須給學生講道理。不能讓學生因為怕老師發脾氣而約束自己,應讓學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慢慢的自覺地遵守紀律。要不斷地給學生打氣,過一段時間就要針對學生的一些進步,給予表揚,讓學生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產生前進的動力。切忌貶低自己的學生。
四、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配合非常重要。付覲宇、譚睿孜、陳曉晗、王義偉、楊冉、劉鵬飛、林開立、閆芷晗、田恬、覃靜怡、盧喆、魏子越、周恒葳、陳玄童、夏雨荷、孫宏軒、譚禾智賢、張玉佳、章靖蕓、楊德斌、向悅康、陳孝宇、陳方奧、陳夢園、明廷承等同學的家長與學校配合很好,非常支持學校的工作。接送孩子經常要問一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及孩子的學習情況。各方面都表現好的學生付覲宇、譚睿孜、陳曉晗、王義偉、楊冉、劉鵬飛、閆芷晗、田恬、楊思雅、孫宏軒、李明宇、陳宇鋒、夏雨荷、夏悅茜、向思楊、張玉佳、章靖蕓、楊德斌、向悅康、陳孝宇、陳方奧、陳夢園等。許多教師感到,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最大困難,校內外教育不一,孩子校內校外表現判若兩人。因此,老師會不定期進行家校電話聯系,指導和督促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抓好對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齊抓共管。
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對人的一生影響之大,萬萬不可忽視。學前教育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更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重視,為學生畫個美好的未來。
五、安全為天
1、學校操場上的體育設施如:單杠、雙杠等,由于年久生銹,不牢固,不能去自由活動。
2、在教室內、樓梯間、操場上不準追逐打鬧,特別是有的學生喜歡在操場上撿小石子扔來扔去、拿著棍子你追我趕不安全,二樓的學生不能在教室前的護欄上往下看,怕從上面摔下來了,上下樓梯不能從樓梯間的扶手上往下滑,有這種行為的同學一定要改正。
3、教室內的插座任何學生,不可以亂動,不能隨便去插電源。
4、接送學生家長要嚴格執行簽字制度,特別是不能把學生單獨放在校門外,家長或者開車的師傅走了孩子無人看管,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希望引起各位家長的警惕,以免產生不好的后果。
人們常說:人無完人,因此我們在工作中難免有不足之處還請家長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提寶貴意見,我們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工作,請家長放心,最后我希望通過我們大 ……此處隱藏32048個字……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和加減運算。請大家注意一下,這里我們所要求的是讓孩子掌握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加減運算就足夠了。我很能理解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呢?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急于求成,把孩子這個年齡段還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識硬塞給他們。當然有的孩子已經可以吃透更難的的知識,那么我們可以適當給他增加難度,學習更難加減運算。在這里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只看到孩子有的數學計算題不會算就覺得自己的孩子笨,不如別人。計算只是考察孩子各種能力的其中一個方面。這學期我們將認識鐘表、日歷。這兩個知識點對于孩子來說比較抽象,不太容易懂。本學期我們試著讓孩子理解幾點(整點和半點)、幾月幾號是什么意思,我將以后幾乎每天都要問問孩子今天是幾號?對幼兒進行過逐個問詢統計,讓小朋友能準確的說出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和說出日歷上所有數字以及其他文字所表示的意義,這些都是我們這一學期要抓的重點。我們將采取點滴滲透的方法讓孩子反復感知逐漸理解,并不斷復習(也希望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可以多問問孩子現在幾點鐘了?今天是幾號?昨天幾號?明天幾號等等)
3、科學領域方面將培養幼兒
(1)好奇、好問,能積極參加探索、操作活動。
(2)能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征,能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尋求答案,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健康領域方面將培養幼兒
(1)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2)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能熟練、協調、靈活、快速地進行走、跑、跳躍、鉆爬、攀登等活動,能大膽地玩各種大型體育活動器械,會用球、繩、棒、圈及利用其他廢舊材料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活動,有良好的整理習慣。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有自我保護的簡單常識和行動。能主動遵守必要的規則。
5、我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不太會和同伴相處,請家長理性的思考和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孩子天性活潑好動,他們之間有了矛盾或磕磕碰碰很難避免,但孩子的矛盾來去都很快,我們希望家長和老師一起正確引導,讓幼兒寬以待人,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和小伙伴友好的交流和相處。
二、可能有些家長很關心幼小銜接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
本學期是大班下學期,有些孩子下9月份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能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上小學跟不上,特別想抓緊上學前這段時間給孩子提前喂點知識,免得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和父母想得不同的是,小學老師發現,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習慣的培養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這也是我們教師和家長共同努的方向。
那孩子入小學前,或孩子入小學之后的一段時間,我們家長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些什么?
1、孩子的心理準備在幼兒園里,由于幼兒教師時刻關心著孩子在園的全天活動,對孩子的照顧比較周全,孩子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大。而在小學里,老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孩子的生活、活動的關心會相對較小,因此最初會使孩子不易用適應,進而出現抗拒心理。
幼兒園的生活是松散型的,進入小學后,學習的模式成為課堂教育,課間休息時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和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習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自己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孩子不僅要盡快適應新的學習要求,還要能獨立解決原來由幼兒園老師幫助解決的許多日常生活問題。因此在入小學前關注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前提。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的。
學齡前兒童在進入小學以后,會感到與幼兒園的生活相比有著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就是:在小學里,許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顧自己,比如:自己記住自己的作業,鞋帶開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傘,自己背書包,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這些事情小學老師是很少過問的,也不會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學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的能力
2、培養孩子生活規律化。
比如每天晚上規定有30分鐘是讓孩子寫作業和看書的,每天晚上9:30分鐘就必須上床睡覺,可能有些家長會認為很難,但我相信原則,只要我們堅持了,就不會怕做不到,要讓孩子懂得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什么時間不能做什么事,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為。
3、要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學會忍耐,學會與小朋友分享。
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尤為重要。首先家長要對孩子形成一個正確評價。一直以來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成長的孩子,許多都沒有受到過什么挫折,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長采取的賞識教育方法是,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贊賞。雖然這些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其次讓孩子明白大人沒表揚我不代表我做的不好。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經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后,老師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經常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的更好。
4、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將來如小學后,為某種原因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產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尷尬而受到同學嘲笑等等,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么辦?讓孩子知道,誰都會遇到這些事情,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伴,要讓孩子慢慢懂得,與同伴相處要學會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三、家園配合
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必須家園溝通,綜合家庭與幼兒園綜合因素對實施教育的影響下面簡單提一下需要家長配合得方面:
1、希望家長在家的教育要與老師們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明確告訴孩子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不應該做,我們和家長都是孩子的老師都有責任教好他們,我不想家長們把全部的責任都放在我們的身上,請家長理解我們。
2、孩子都已進入大班,生活自理方面的是希望家長們不要包辦,這樣會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3、現在幼兒已經處于大班下學期,馬上就要升入學前班了,班級的學習內容很多,所以如果沒有什么特殊情況,請你堅持每天送孩子來園,如有特殊情況不能來園,請您及時的跟班級老師請假,我們好清楚你的孩子是什么原因沒有來園。
4、如果你的電入園話號碼有變動也請及時告訴我們,以免有急事時聯系不上。
5、早晨、下午離園請家長一定要按時,為讓幼兒能參加晨間活動和不耽誤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希望各位家長能按時送孩子來園,盡量讓孩子在8:00前到園,如果有特殊情況請預先向老師通知一聲。
6、當班里要求孩子從家里帶一些材料的時候,請家長給予支持和協助,這是為了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而必須的資源。
最后,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共同努力!歡迎你隨時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