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報告15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市場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市場調查報告1我國冷飲工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27-1950年)
19xx年美商海寧生在上海開設海寧洋行,并用機械方法生產棒冰,這是我國最旱的冷飲廠家。當時產品為圓柱形,日產量只有20xx-3000根。1932年該廠把棒冰模具改為扁長形,棒冰品種除果味外,還生產赤豆、綠豆棒冰、20xxg馬口鐵聽裝冰淇淋、320g三色和香草大冰磚及雙色紙杯、紫雪糕等。
1948年,該廠轉售給偽后勤部(即現益民食品一廠),后又與英商怡和蛋廠合資開設海和有限公司,繼續生產以上產品,注冊商標為"美女牌"。班產棒冰和雪糕12噸,冰淇淋2噸以上。這是解放前我國最大的冷飲廠,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
第二階段(1951-1980年)
全國各地相繼擴大冷飲食品工業,在全國開展技術交流,冷飲年產量達到8萬噸左右,可稱為生產發展,技術交流階段
第三階段(1981-1990年)
許多廠家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增加花色品種,年產量達到54.4萬噸,此階段技術引進和技術咨詢相當活躍,可稱為廣泛交流,推陳出新階段。
第四階段(1991-現在)
外商紛紛來華投資、合資,聯營企業紛紛成立,私營企業涉足,年產量達到120萬噸,品種三千多種,此階段可稱為飛速發展階段。
目前國內冷飲市場三分天下:三資企業占據大部分高檔市場,固有企業居中檔,大部分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占領低檔市場。廣東、北京、上海是目前產銷量最集中的三大地區,占全國銷量的25%。
冰激凌(冰淇淋)市場特點分析
據20xx年5月23日中國食品報報道,20xx年上海的冷飲年人均消費量為5.08Kg,已超過全球人均年消費量1.3Kg,從上海市場綜合因素的分析,預計今年上海冷飲的年銷量將達到7.6萬噸,年零售額8.5億元,特點是消費季節淡化,品牌質量強化,家庭消費擴大化,價格2元以下集中。從全國情況看這也是全國冰淇淋市場的特點。
1、消費季節淡化
在美國、歐州、日本等發達國家冰淇淋早成為四季暢銷的食品,在我國最先出現淡季不淡,冬季冷飲銷售興旺要算是東北的市場。這主要是我國東北雖然冬天氣候寒冷,但室內溫度高,氣候干燥,對冷飲的需求量仍然大。我們常說東北的冷飲有兩個旺季(夏季和冬季),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國各地冬天吃冰淇淋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2、品牌質量強化
隨著人們對健康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廣大消費者選購冷飲更加理性。人們不僅要注意冷飲要符合衛生和質量標準,而且要選購名牌產品,讓自己吃得安全、健康、放心。上海冷飲生產企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已從1994年130家減少到去年43家,預計今年將會減少到40家以內。經過8年的市場篩選,上海益民一廠的光明牌、聯合利華公司的和露雪與蔓登琳品牌、內蒙古伊利集團的伊利愛貝品牌、雀巢福樂公司的雀巢和圣麥樂品牌、冷狗公司的冷狗品牌、大唐公司的思諾貝品牌脫穎而出,占有了上海80%的冷飲市場(見表5,20xx年旺季上海冷飲銷售額排行榜)。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面向大眾,推出針對市場不同對象的符合不同層次的有高、中、低檔的冷飲,適應上海市場多元化的需求。
3、家庭消費擴大化
近年來,全國各地尤其是各大城市,消費品的流通渠道已經發生劇變,以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為主要代表的新型商業態已取代了過去傳統雜貨店。居民的購買習慣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從超市、大賣場和冷飲批發點帶回自己喜愛的冷飲供全家享用,這種現象在上海蔚然成風。超市、大賣場和冷飲批發點成了消費者購買價格便宜、實惠冷飲的主要場所。據上海一份最新的消費者調查顯示,有57%的消費者在購買冷飲時喜歡在超市、大賣場和便利店中購買,而在冷飲批發站和路邊小店購買的分別占39%和31%(見表6,上海消費者購買冷飲場所調查統計表)。這充分說明新型商業態已成為冷飲購買的主要場所。
4、價格向二元以下集中
為了迅速拉動市場,降價銷售是一個有效的"殺手锏"。和露雪旗下的產品與去年相比平均降幅達40%,如可愛多,去年售價為4元,而今年為2.5元,百樂寶去年2元,今年僅售1元,一份對今年上海市場流通的冷飲零售價格調查統計顯示(見表7,上海冷飲價格調查統計表),一元以下的產品占到40.9%,一元-二元占到23.1%,從中發現低于2元的品種占到總品種的64%,是冷飲市場的主體。
冰激凌(冰淇淋)行業發展趨勢
1、冰淇淋產量呈緩慢上升趨勢,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調查分析,可以認為我國冰淇淋市場未來五年的增長速度為5-6%。由于冷飲市場受不確定因素影響大,尤其是天氣因素,冷飲是靠天吃飯的產品,與天氣變化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出現不規律波動的可能性較大,但總體來講冰淇淋產量是緩慢上升趨勢,市場前景廣闊,預計到20xx年市場規模達到200萬噸,市場總銷售額約為120-160億元。
2、追求質量與品牌,創新求發展
對冰淇淋市場來說,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是口味和價格。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心理的日益成熟,質量和品牌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強,因此,中、高檔產品占據總消費量的比例將不斷提高,低檔產品所占比例是下降趨勢。
產品創新會給企業注入活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兒童、青年男女是冰淇淋消費的主要群體,創新產品一方面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入一些營養保健成分增加營養功能的需求。創新要新、奇、特。20xx年上海冷飲推出的新品可謂眾多。光明推出新品20種,和露雪推出新品17種,伊利推出新品17種。總體上講反映?"三新"、即新工藝、新口味、新包裝。伊利的"冰工廠"、"滾雪球",光明的蘆薈冰淇淋,和露雪的"千層雪"廣受市場歡迎。國內外知名企業都有自己的新產品、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立足于市場。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和露雪成功的公式是:國際品牌+國際質量+本土生產=競爭中獲勝。
3、企業規模化、大型化的趨勢
我國冰淇淋行業的發展已逐步進入成熟,經過幾年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各大中城市和地區的冰淇淋有的會被合并,有的被淘汰,如上海從1994年的130家減少到現在的40家。河南的南陽地區原來冷飲廠家有幾十家,現在只剩下兩家,規模都達到日產60噸的中型企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加入世貿組織后,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公司將會繼續步和露雪和雀巢公司的后塵,憑借雄厚的資本優勢和著名的國際品牌 ……此處隱藏34737個字……不時最高目的,中醫是科學還是偽科學并不重要,只要中醫中藥能夠在西醫之外,提供另外一種就醫的可能性,就沒有舍棄中醫的理由,西醫也不是萬能的,那么多一種選擇,對病人來說不是更好嗎?”對待“食療”,筆者認為也應該持有這種觀點,“藥療”不是萬能的,多一種“食療”對病人來說有什么不好呢?當然這里面有一個“度”,食品和藥品絕不能等同,“食療”是“食療”,要讓消費者明白二者的區別,不要誤導消費者。
2、保健食品的經濟意義:
從調研材料分析,在“食療”前,用于藥療的費用是人均2.894萬元,開始“食療”后人均費用為0.349萬元,“食療”費用為“藥療”費用的12.06%。有效率從“藥療”27%上升到83.3%的顯效率。(這里的“藥療”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藥療”,而是由于調研中都是“藥療”效果不好的對象。
醫療費用明顯高于“食療”,其原因除醫、藥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條,調研中的人群均屬慢性、頑固性疾病,所耗治療時間長,總費用相應較高,而食療所耗時間均較短,見效快,費用就較低(實際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圍內,其費用不一定低)
3、時間就是金錢:
72位消費者,藥料時間,人均所耗時間為7.59年,采用“食療”后,所耗時間僅4.5個月,是“藥療”的4.9%。這不僅減少了疾病折磨的時間,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復,恢復了工作能力,能為社會、為家庭創造新的財富。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調研材料中,保健食品應用于“養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調研總數的9.7%,其中純粹是為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們每年購買保健食品的投入數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強全年無感冒發生,年齡偏高者還呈現“年輕態”!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獲得全年無病災,真正實現了“花錢買健康”。
市場調查報告15一、市場現狀
中國巧克力市場中,品牌市場份額位居前十位的分別是德芙(38.61%),吉百利(13.22%),金帝(11.12%),雀巢(9.49%),好時(5.52%),金絲猴(2.94%),費列羅(2.32%),M&M's(2.10%),金莎(1.89%),申豐(1.58%),合計共占整個市場的近90%的份額。其中,德芙、吉百利、金帝就占了近2/3的分額。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巧克力市場基本被幾個品牌瓜分,如果同他們正面交鋒會付出較大代價,將導致成本過高,而且會形成一種對品牌成長極為不利的局面:在中國的傳統思維方式和近幾年合資風潮,以及中國市場“洋名”風的影響下,會被誤認為合資品牌或本土公司取了個洋名。所以,必須避開同中國巧克力市場中原有品牌的正面交鋒,尋找市場啟動的新渠道,直接命中中國市場中的巧克力主要消費者。
二、主要消費者在中國,當問及青年人在表達愛意、展示友情首選的方式是什么時,許多人會不約而同地說是巧克力。
這種作為倍受年輕人歡迎的舶來品,不論在愛意濃濃的情人節還是在充滿感思之情的母親節以及在朋友的生日聚會上,巧克力都已經成為集高雅情調、喜慶歡樂、溫馨浪漫于一身的代名詞了。在中國,巧克力的消費者呈以下主要特征:
1、以年齡在16到30歲的未婚青年為主,占約82%的比例。
2、巧克力的頻率與年齡有較強的關聯,年齡低的人群購買的頻率較高,高頻率購買的比例呈現從低年齡到高年齡逐步遞減的規律,低頻次購買正好相反。
3、青少年是巧克力消費群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歲以下的購買者自己消費的巧克力比例30很高,尤其是15-24歲的人群為自身消費的主要群體,而35歲以上的消費者購買的產品絕大多數是為青少年購買,特別是35-44歲的人群,這一比例高達86.3%。由此可見,中國市場中的巧克力主要消費者是:青少年。
三、建議策略
1、借用慈善基金組織的政府資源優勢和青少年資訊優勢,圍繞巧克力公司的品牌文化舉辦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在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就營造出一種姿態較高的健康的公益形象,為巧克力公司品牌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將來進行政府公關積累資源。
2、借用青少年雜志的傳播渠道優勢,在專門開設的“品牌故事”欄目中講述巧克力公司品牌的品牌故事,可以著重為巧克力公司編輯這個欄目。
3、在青少年雜志開設“健康新知”欄目并講述巧克力對健康的積極意義,巧克力公司可著重強調自己品牌在這方面的獨到之處。
4、為每期雜志提供與巧克力公司品牌相關的包裝,或以巧克力公司品牌形象為原型,針對雜志和中國青少年習慣制作雜志包裝。
5、在每期雜志上附送與巧克力公司品牌相關的禮品或產品試用裝等。
6、符合青少年利益和習慣的其他有利于巧克力公司品牌營銷開展的方案。
四、目標范疇目標是讓每一個接觸到青少年雜志的中國青少年都認識和認可巧克力公司品牌,為巧克力公司品牌順利在中國進行品牌的價值的提升,包括經濟利益的和社會效益的。
五、文化營銷策略巧克力是種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的產品,它的發展史充滿了神秘文化、宮廷文化、愛情文化和健康文化,到今天又出現了禮品文化。國內的金帝巧克力打出了“送給最愛的人”,上海的愛美思則是“心意的傳遞,盡在愛美思”,都在向文化靠攏,并且金帝取得了國內品牌在巧克力市場的第一把交椅,成為了國內巧克力企業抗擊國際品牌的領頭軍,可是“最愛的人”這個范圍實在是太廣了,小孩、情侶、愛人、父母親等,剛解放的時候,老百姓把解放軍稱為“最愛的人”,也許金帝是想一網把所有的消費者打盡,但市場營銷的法則是一顆子彈打中一只鳥,而不是把所有的鳥都嚇飛。如果說,金帝的定位已經和愛文化進行了對接的話,也只能說,與愛文化有了一定的聯系,但是和巧克力本身的情侶文化還是相差甚遠的,因為“送給最愛的人”的主張,戀人、情侶只是“最愛的人”中的一部分。每年的2月14日西洋情人節的時候,巧克力出現銷售高峰,其實就是巧克力情侶文化對市場作用的直接結果,龐大的情侶人群也是巧克力最大的消費人群,但是在對巧克力消費者進行街頭攔截式調查時,問到“想起巧克力,你能聯想到什么”,被調查者90%回答是“情人節,情人禮品”,但問到情人禮品,你最先想到什么時,100個人里面竟然只有10多個人說巧克力,再往下問,什么牌巧克力,10幾個人說出了8個品牌,由此可見巧克力品牌在情侶文化宣傳上的弱勢,就如腦白金在打出禮品的概念之前,誰也不知道禮品是哪個品牌,只知道送禮的時候可以送高檔的煙酒,保健品,但具體買什么樣的保健品作為禮品,沒有人知道,直到腦白金祭出了禮品的旗幟,人民在選擇送禮時,立刻能想到腦白金,并且進行消費,直白地說禮品文化幫助腦白金成為了行業的贏家。巧克力的文化營銷是企業品牌之路的最終趨勢,可以這么說,誰第一個站出來,將情侶文化囊入品牌中,誰就能成為贏家,當然你不要喊一聲就沒有力氣了,你要不斷地喊,大聲地喊,喊的時候還得講究方法。在巧克力的情侶文化營銷中,企業可以利用的市場法則是第一法則和搶先法則。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