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敘事的作文400字匯總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敘事的作文400字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欲頹的夕日,暗示著即將來臨的無盡黑暗。看著家中的光線一絲一縷的消失,我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恐懼。
我站在窗口,面對著夕陽消失的方向,看著樓前那戶人家窗口中散發出的橙黃色的光暈,我心中充滿了向往,那或許只是一只小小的蠟燭所發出的光吧,盡管不如電燈那么明亮,可是卻充滿了溫馨的感覺。
我轉身,看著家中的黑暗,不免有些失落,想要找一只蠟燭點亮,卻奈何對家中的物品位置不熟悉,況且還沒有一點光亮供我尋找蠟燭。
我繼續在黑暗中彷徨,一邊期盼著趕緊來電,一邊渴望著父母回家,為我點亮那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我蜷縮在沙發角落,無助的看著對面樓上的那抹橙黃。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門開了。我一下子就蹦了起來,看著媽媽點亮一支蠟燭,我仿佛看見了希望,看見了幸福。
橙黃的光充滿了屋子,我似乎看見了幸福充滿了屋子。
有人說,幸福看不見,摸不到,只能用心去細細品味。可我卻發現,幸福有時只是在黑暗中的一抹橙黃。也許,在我內心深處,那就是幸福所擁有的顏色。盡管單調,卻比那七色的彩虹還要美麗。
原來,幸福并不是悄無聲息的,總會留下些痕跡,就如,那黑暗中的橙黃……
小作者筆下的幸福很簡單,但是獲得幸福感悟的過程卻很復雜。不置身于黑暗中,小作者可能對幸福依舊渾然不覺,黑暗中的恐懼在橙黃的燭光下一點點的消失殆盡了,幸福不是那小小的燭光,真正的幸福是親情,是家人,是愛。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房屋瞬間倒塌了,有不少的人被埋在廢墟中,生死不知。已有不少的解放軍武裝部隊去汶川救人,而我只能奉獻一點愛心,就在這周三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大型捐款活動。
這 周二早上我們班的梁家偉問徐老師:“學校什么時候組織捐款?”說著從兜里掏出了要捐的錢。然后崔景晨也拿出了一百元錢,隨后就又有很多同學拿出了隨身帶的 錢給了徐老師,徐老師把錢給了大隊長李云蒙,李云蒙把錢交給了大隊輔導員何老師。在中午廣播時,何老師告訴我們:“現在在汶川縣的孩子都失學了,樓房全塌 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將以班為單位捐款,再把錢交給學校。”上完下午兩節課后,我回到了家,在吃飯時,我對媽媽說:“明天,我們學校就要捐款了, 我捐多少呀?”你自己想捐多少就捐多少,我和你爸都捐了。“媽媽說。我想了很長時間,終于作出了決定,把我積攢的錢全捐了,我數了數,不多不少剛好150 元錢,于是我決定捐150元。
第二天我到了學校,看了看旁邊的同學,都帶了很多錢。很快就到了捐款的時候,廣播中響起了音樂,大隊長說:”要捐錢的同學可以捐了。“我鄭重地把錢放入了捐款箱,這次學校一共捐了30多萬元。我想汶川縣人民肯定能利用我們的錢修建他們的家園。我很高興。
回到家,我對爸媽說我捐了150元,他們都感到很高興,雖然這150元不多,卻代表著我的愛心。
元旦的時候,我和奶奶一起坐船游古城河。
坐在古色古香的船只里,聞著河水散發出的那淡淡的氣息,嘴里品著碧螺春,望著湖邊的美景,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小資生活吧!
帶著一天的好心情,我們的小資生活就從“萬人碼頭”開始了。
游船伴著歌聲帶我們走過了覓渡橋,南園橋,一直來到了人民橋。人民橋很特別,不僅橋身修筑得如同亭臺樓閣一般,橋底也別有一番風味。橋底兩旁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刻畫的都是些有關江南的歷史典故,如“鑄劍江南”“筑城爭霸”“江東都會”“園林始興”“五人墓碑記”。那一幅幅精美絕倫的浮雕,仿佛帶領我們穿越了蘇州的歷史。
沿河的景色很美,有隨風飄蕩的柳樹,有令人回味的歷史古建,還有令人贊嘆的現代建筑。在微風的吹拂下,河邊時不時還會有些垂釣者,耐心的等待上鉤的小魚。河邊的公園更是情侶約會的地點,整個公園都彌漫著愛的味道。
試問什么最能夠代表蘇州?園林,刺繡,昆曲?如果你認為能夠代表蘇州的就只有這些的話,那你就太不了解蘇州了。當你游完古城河后,會發現蘇州又多了一樣代表物,那就是“飛檐翹角”。幾乎每一處的景物都會有它的身影。
看到這里,是不是也想去感受一下蘇州別樣的風味呢?趕快去“萬人碼頭”感受這1小時的小資生活吧!
我們的生活像七彩的圖畫:在教室里讀書,在操場上游戲;去生態園參觀,去汶源講堂看演出;去小河邊釣魚摸蝦,到樹林里采集標本……在快樂的'生活里,我們一天天長大。我們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其中的一樣是——畫畫。
畫畫能激起我們的無窮無盡的、豐富的想象力,又能讓我們以多彩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我的家里有許多好看的書,每本書的封面或者內容中都會有精美的圖案,我都想把它們畫下來。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個藍色的保溫杯,上面有一個小女孩在做飯的圖案,小女孩那兩個麻花辮長長的,戴著一頂紫色的職業廚師帽,好看極了!我顧不上吃飯拿起我那無顏六色的畫筆就開始畫起來,大約十幾分鐘左右,一個正在做飯的小女孩的生動形象躍然的白白的紙上,媽媽還夸我畫的很好呢!
每天晚上我都會畫一幅畫,作業多時,我也會擠出一些時間來畫畫,而我也有一個習慣:當畫面上事物多時我會用整整一張紙;而畫面上事物比較少時,我會把一張A4紙分成兩份,分兩次畫,這樣就不浪費紙了,還環保呢!
畫畫使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以后我會爭取畫的更好一些,畫的色彩再更加豐富一些,讓我的畫更加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愛畫畫!
剛上完科學的《光與顏色》那一節,也知道了許許多多的知識,聽老師說綠色植物最不適應綠色的光,難道這是真的嗎?我真的很好奇,如果真的不適應綠色的光那會適應怎樣的光呢?
我找來了一些一樣的種子,等種子發芽了,長出了一些綠色的葉子,我找了7盆差不多的植物,分別放在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的燈光下,每天放入一樣多的水。
過了幾天,我把放在不同光的植物拿出來,看見了在綠色光里的植物果然是長得最差,又黃又弱,都快死掉了,可我有發現在藍色和紅色燈光下的幼苗長得最好,又粗又壯,長的可好了。
可這是為什么呢?我查閱了許許多多的資料,原來是因為一種顏色的燈光只能讓同色的光透進罩內,其它各色的光都被燈光吸收了,所以一個燈光里的豆芽只能得到相應的一種色光。這個小小的實驗證明了植物最喜歡藍色和紅色的光,不喜歡綠色光;因為不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植物的葉子呈綠色,說明植物反射的是綠光,也就說明綠光正是對植物生長無用的光。只給植物照綠光,植物就會因為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長緩慢,甚至枯萎。
看了這些資料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
晚上的時候,我正在看新聞聯播突然看見了農民伯伯用塑料大棚種植蔬菜時,使用藍色或紅色的塑料薄膜,哦,原來農民伯伯是用這個來大大增大產量的。
冬天悄悄地去了,春天悄悄地來了。她用靈巧的雙手把校園打扮得煥然一新、生機勃勃。讓我們一同在校園里尋找春天的足跡吧。
小草得知春天到來后,爭先恐后地脫去舊毛衣,為校園增添了生機,給校園鋪上了一張綠地毯。見到小草們的舉動,花兒們也不甘落后。黃花鈴木開花了,花兒擠滿了枝頭。禾雀花也競相開了,一串串禾雀掛在藤子上,好像一串串風鈴,遠遠望去,就像一只只小麻雀聚在一條藤子上;石榴花也開了,橙黃色的花兒只開了一點,就像一個個羞答答的小姑娘;木棉花花苞綴滿枝頭,含苞待放,但還是有一朵按奈不住,偷偷綻開了笑臉。見小草和小花們那么高興,盆景也來湊熱鬧了,看,這兩顆紅果仔緊密相連,還真是一對“親密伙伴”啊。哇,這棵榕樹的根交織在一起,真像一條“飛流瀑布”。小草、花兒和盆景那么熱鬧,把大樹給鬧醒了。大王椰又長出了綠葉換了新裝,一棵棵大王椰就像綠色衛士守衛著我們校園。晃傘楓又冒出了新葉,就像一把把雨傘。酒瓶椰也探出了新葉,就像酒瓶上長出了葉子。羅漢松的葉子里藏著一些圓圓的果實,就像羅漢光禿禿的頭。鐵冬青原本光禿禿的樹枝上爬滿了綠綠的葉子。狐尾棕又長出了新的葉子,啊“狐貍尾巴“又多了一條!枇杷樹開始結果了,一個個青色的果實凌駕在琵琶形的葉子上,葉子的形狀就像它的名字一樣。
同學們校園里這些春的足跡,你發現了嗎?
綿雨淅瀝,父親的車沒電了,我和母親開車去接他。
父親在船閘工作,分在三區的一個小港口里,里面那叫個山路十八彎。父親是三班式的工作人員,有時候摸黑也要走到這離家有六七公里的工作間,風疾疾地吹著,吹得父親的關節十分的疼痛,像沒上油的機器,不可以靈活地運動。
父親工作的時間里,誰的電話也不接,包括家里打來的。他天天對著電腦,嫻熟地打下字碼。父親的工作間里有時只有他自己一人,說寂寞是寂寞,說空虛是空虛,罷了,那運河邊的船只連寂寞的機會也不會留給父親。
我總是埋怨父親的早出晚歸,埋怨他繁忙的工作,埋怨他留給我的父愛太過寥寥。我總可以說,在我躊躇滿志的豆蔻年華中,他是一根若影若現的雁毛,很輕又很重。
停止往事的浮想,我們到了父親工作的地方。那里沒有伴陪的路燈。我們不得不扶墻摸索,挪步而移,父親在回眸之時見到了我們腳步的翼翼行動,便立刻大步流星地朝我們奔來,干凈利落,不帶半點遲鈍,刀揮過一樣敏捷,我不禁振了振。
回家后,父親在我的右眼上留下往常一樣的吻,輕輕地,像蝴蝶掠過水一樣。我的心漸漸地輕了。母親知道我在想什么,扮起了和事佬,對我說:“你爸也挺辛苦的,每日工作,連假都不休,發下的錢,都要給你上學用呢!”聽后,我無比輕松。
時光荏苒,剎那芬芳。
我終于接受了父親。是啊,只是沒有說罷了,只是停留在那迷途的港灣之處罷了。
船停船行,迷途中,總有港灣在伴你。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成為五年級的小學生了。在這短短的五年中,我循序漸進的接觸了很多五花八門的科目。有鍛煉我們思維的數學;有錘煉我們的朗讀能力的語文;還有加強我們身體素質的體育等等。但如果你問我我最喜歡的是哪個科目,我一定刻不容緩的告訴你:“美術”。
我對美術課源于一件意外的事,大概是一年前,我想上網去查查資料,看看新聞,我不小心點進了一個名叫動漫圖片的網址。但當我看到那一個個生動、迷人、精致的人物,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沒想到畫家僅僅只用了一支筆,就能畫出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我心想:原來畫畫是一件這么神奇的事情啊!于是,我對神秘的美術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決定了我一定要打好基礎,為了將來,不,是在不久之后,我也能畫出這么生動的人物來。為此,我經常畫一些人物的輪廓,努力的上好每一節美術課。美術老師講的知識也都背的滾瓜爛熟,美術老師留得每一次作業也認認真真完成。
果然,通過我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我的畫經常被美術老師表揚。從此以后,我每天都盼著美術課,想我下一次該怎么畫。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的畫畫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層樓”我堅信著……
一棵看似淡凡的樹,卻能釀造出一張張潔白的紙,但有些紙中卻摻雜著一些不明物體,而有些紙卻無任何雜質。
我的童年里最為深刻的記憶,便與紙有關……
家里總是冬暖夏涼,全是因為后門口有百十棵樹,濃濃的樹蔭遮住了大半個院子,在兒時我的心中,那樹本身就是再美麗不過的風景。每當百無聊賴之時,我總會拿出一把小小的斧頭,奮力地劈向樹干,我想弄明白,樹究竟是怎樣變成紙的。樹干中的飽滿原漿順著樹皮流了出來,我慌忙拿起塑料瓶,將瓶口對準汁液流動的軌跡,拿起膠帶,用嘴咬掉一截,粘在裂縫上。
之后,取出一個圓盤,將它攤在上面,靜靜等待著汁液凝固……等了很久,看著這灘水好像不動了,猛地碰擊一下桌腿,水泛起的波紋依稀可見,頓時有些失望。雖然陽光照射著桌面,但我卻一點都感覺不到幸福,在旁邊瘋狂地抓頭,百思不得其解,也就此放棄了觀察,因為這樣苦苦的等待,實在太累了。
我毅然選擇了放棄……我只想領悟紙中的樂趣,苦苦的等候,他依舊還是原來的模樣,但我好像領悟到一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含義。
漸漸地,天空中升起了一輪明月,點點繁星在這紙漿中閃爍。原來,童年的思索、探求的渴望,或許都來自自己身邊熟悉的“一棵很古板的樹”和里面的“汁液”……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