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敘事作文通用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敘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敘事作文1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佳節來臨,此時此刻,也許你正陶醉在旅游休閑的愜意之中,親身參與到賽龍舟,包粽子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中;也許你正與你的家人或朋友一道品嘗著美味可口的粽子,相聚言歡,其樂融融。然而,我們既要好好休這個”假”更要好好過這個節。過一個回味無窮的端午節,不光要吃粽子,更要體味端午節所蘊涵的豐富歷史和悠久文化,感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力量。
愛國主義精神是端午節的永恒價值所在。說到端午節的起源,人們自然會想起著名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據說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后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屈原的這種對祖國和人民忠貞不渝的高尚情懷,贏得了后人的深切尊重和真摯懷念。
我家過端午很簡單,祭拜祖先,還有吃粽子,包粽子,往年都是我媽媽那一輩的人在包粽子,我們小孩子的不會的今年,媽媽卻主張教我們包粽子,早晨,媽媽到街上去把粽葉買回來,我和爸爸把糯米準備好。等媽媽回來,媽媽開始教我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粽葉,把粽葉向中折出一個圓角,左手捏緊,最后,再用事先撕好的粽葉條向粽子的兩頭各繞兩匝緊。一個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于是,我又別出心裁地給它做上記號”吟”。我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幾個粽子,怎么看也沒有媽媽包得美觀結實,但是媽媽卻說我的是最好的,我又奇怪又開心。我想下個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做到不是被媽媽安慰似的表揚,而是實實在在的夸獎。
這次的端午節真是一個回味無窮的端午節,我既好好過了端午節,又好好的體味了端午節所蘊涵的豐富歷史和悠久文化,難道這不是一個十分回味無窮的端午節嗎?
端午節敘事作文2又到端午節了,又要發頓牢騷了,又要說累了,好累啊……
每到這個時候,總是被親朋好友的粽子包圍,連呼吸都有糯米的香氣。我做為一個偉大的吃貨,對別人的粽子總有些不太滿意,偶爾吃到好吃的粽子,總能讓我心中一陣狂喜。
我老公不太喜歡吃粽子,每當看見我張羅著包粽子總說我自討苦吃,何必費這些事,滿超市都有各種各樣的粽子,想吃什么口味隨便買就是。
但是我不這么認為,包粽子送親朋好友對我說是件很神圣的事。從一開始就尋找新鮮的葦葉,再用最好的和田大棗,包上北方人最愛的紅棗粽子。也會泡上紅豆和綠豆,放在粽子里也特別好吃。今年有好友想念家鄉南方粽子的味道,我便也嘗試著包了南方人愛吃的肉粽。材料也精挑細選,用了當地最好的黑豬肉,頭—晚用生抽和大料腌上,聞到肉里的那種類似香腸的味道就可以包了。包粽子時緊緊的包裹,層層的纏繞,把滿心的真情都滲了進去,里面也許會嘗到思念的味道。
等到煮粽子時,—般會用農村常用的大鍋,先用大火煮開鍋后再用慢火煮上四五個小時,再保溫悶上—夜第二天—清早就可以吃了。趁熱趕緊給親朋好友送去,再放上粽子鍋里煮的雞蛋,每一個雞蛋都有煮透了的葦葉的滋味,聞著都覺得香氣逼人,早餐就可以吃這兩樣吃食了。
其實幾個粽子不值幾個錢,但里面的情意是買不到的,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今天回家看到我爸媽,弟弟和弟妹吃得那么可口,我心里無限欣慰,所有的累都蕩然無存了。想像每—個吃到粽子的朋友的表情,也許他們會是開心的。都能體會我包每—個粽子的情意,也有離得遠我送不去吃不到粽子的好友,除了遺憾我不知還能說點什么呢?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緣分讓我們相遇,感謝他感謝你,感謝一路相識相伴相知。又到端午了,又聞滿是粽香氣撲鼻,又想起了你,對不起,今年的吃粽子的人里又沒有你……
端午節敘事作文3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定的。
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賽龍舟,在門前掛艾草,家家其樂融融。早上,我被一股粽葉的清香所吸引,走進餐廳,看到桌上放著幾個粽子和幾個雞蛋。灰綠色的粽葉將香甜的糯米裹住,仍無法掩蓋糯米的氣息,我急忙將粽葉打開,咬一口粽子,口里芳香四溢,我突然想到,曾經的端午節,我玩過撞雞蛋的游戲,便讓爸爸和我一起撞雞蛋,我挑了一個看似堅硬的雞蛋,信心滿滿的向爸爸手中的蛋撞去,可沒想到這個蛋外表堅硬,其實十分脆弱,只撞一下就成了爸爸的手下敗將。看著爸爸那得意的表情,我又從盤里拿出一個雞蛋,向爸爸手里的那個蛋挑戰,果然,這一次,我贏了。
然后同粽子一起進入我的腹中。下午,我們來到發奶奶家,奶奶家門前掛著草和葫蘆,奶奶正在包粽子,她把粽葉,洗干凈,折成漏斗狀,往里面放入糯米和大棗,再用棉線將粽子系上,然后下鍋煮粽子,不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就飄出來了,吃完飯后,我戴上奶奶買的五彩繩,這個用五種不同顏色的線編織成的的手鏈,說是能夠避邪消災聽爸爸說,他小時候家里窮,到過節的時候,奶奶才會把會雞蛋拿出來煮熟,而他們姐弟都舍不得吃,就一直放在手里把玩,如果饞了就剝下點雞蛋殼,看著蛋殼解饞,等到晚上,才小心翼翼剝開蛋殼,一口一口的吃掉,聽著爸爸講的兒時往事,我不禁在想,現在的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外國節日涌入了我國,我們開始越來越去關注洋節,而淡忘了我國的傳統節日,這是不對的,傳統節日代表著一種文化,我們不應該舍棄它,而是要保護它,珍惜它。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端午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它已不只是一種傳統節日,而是我們的一種態度,一種對對待文化的態度。
端午節敘事作文4每當五月端午來臨時,陣陣粽香總讓我想起那一幕感動的情景……
兩年前的端午節那天,夕陽已經完全下山了,我和媽媽還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大街兩旁飄來一陣陣粽子的香氣,我的肚子早已經餓得咕咕叫了,我是多么想吃到噴香的粽子啊!我甚至幻想此時天上能突然下起粽子雨,那樣我就可以飽餐一頓了。于是我向媽媽央求:“媽媽,我要吃粽子!我要吃粽子!”聽到我的央求,媽媽立刻說:“好的,可是現在我身上并沒有錢。這樣吧,我們先把書包放到家里,拿了錢再去買粽子吧。”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吭聲了。盡管嘴里不叫喊了,但是想吃粽子的心情依然十分強烈,有增無減。可是,身邊沒有帶錢,又能怎樣呢?我只能等著……
一到家門口,我們居然發現門外多放了一雙鞋子,瞧那鞋子沾滿了泥巴,會是誰的呢?媽媽掏出鑰匙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奶奶來到我家里了!最讓我喜出望外的是我的鼻子聞到一股清新濃郁的粽香,還沒來得及和奶奶打招呼,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從一大堆散發著熱氣的粽子中拿起一個,解開箬葉,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好像一個干渴的人突然發現一大眼清泉一般……。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奶 ……此處隱藏5834個字……亡國之后,屈原悲憤至極,投江而死,也被人認為是懦弱的表現。
屈原并非武將,不能沖赴前線,率兵殺敵,馬革裹尸;作為文官,他努力上諫過,但毫無用處,那他除了痛心疾首,又能有什么辦法呢?而且,他僅憑一人之力根本無法復興國家,既然如此,他唯有以血祭國,以身殉國,喚醒人們。屈原是用他強烈的愛國熱情支撐起他的斗志。任用時,他沒有停止過斗爭;被疏遠時,他沒有停止過斗爭;被流放時,也沒有半點動搖過他的斗志;就連在殉死之時也不曾泯滅過他的斗志。因為愛國,他充滿斗志;因為愛國,他潔身自好;因為愛國,他忠貞不渝。他借《離騷》抒發了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愛國是他全部精神的精華、源泉和力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端午節是我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在每年端午節我們能一同懷念屈原,在偉大民族復興之路上,傳播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弘揚民族文化,重振民族精神,共圓中國夢!
端午節敘事作文13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于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和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后,決心救人民于危難之中。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回天乏力。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著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著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著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著中華大地,成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么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筑屋而棲,于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于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著品嘗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么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節敘事作文14“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于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敘事作文15大家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吧:生在青山青朵朵,爬巖爬坎去找我,找到回家吃飽飯,拿跟繩子栓住我。你們一定知道,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粽子。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粽子的來歷和怎么包粽子。粽子的來歷大家應該都有點知道,是為了紀念我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在屈原投江后,楚國人非常想念他,于是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駕著船帶著飯來到汨羅江上,把飯投入江中祭祀屈原。有一次,人們夢見了屈原,他對人們說:“謝謝你們把飯送給我,可是你們送來的米飯都被魚蝦龜蚌吃了,只要你們把飯用竹葉包起來,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也許就不會吃了。”人們按照屈原的話做了,把做成黍的飯投入江中。又過了一年,人們又夢見屈原對他們說:“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只吃了一點,大部分還是給魚蝦吃了,你們用船送的時候,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這樣水族見了以為是龍王送來的飯也就不敢吃了。”從此以后,端午節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今天就是端午節,我纏著媽媽教我包粽子。媽媽先是把粽葉泡在水里,再把要準備的米,包在粽子里面的肉準備好。最關鍵的一步是把粽葉洗干凈之后千萬不能晾干,這樣粽子蒸好后就不會粘到粽葉上,這樣的粽子才算到家,我先看看媽媽怎樣包,只見她熟練地拿起一張粽葉,襄成漏斗狀,但是下面沒有漏洞,把米放進去一半,再放上肉,然后再加米,最后用準備好的繩子綁住,大功告成一只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前面幾部還是挺順利的,到了加米時,我不小心把米加多了,一顆顆米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的往下落。原來包粽子也有許多技巧,還有最后綁繩子也太難了,學了好長時間才把粽子綁住,終于一個不是很像樣但是完整的粽子包好了。
我們在學習某件事情時,一定要認真學,決不能半途而廢,我們的學習也要這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