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敘事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敘事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敘事作文1夏意漸濃,憶十載沐浴書香,如過往飛鴻,萌然心動。書雖不是生活的全部,卻是我靈魂的根基。
城市總是霓虹耀眼,人喧車鬧,緊張的節奏,忙碌的人群。隨著學業的緊張,與書在一起的時間越發少了,但只要走進書房,看著滿架的書籍,再次傾聽翻合書頁的旋律,倏然察覺――書,還在。
清芳傲梅凌寒生
“看到光明就是快樂”,如果說讀書難,我想沒有人能比上海倫凱勒,八歲那年,無意間從母親書架中翻出一本陳舊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從翻折的書頁,卷邊的封面可以看出,母親顯然讀過很多遍。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與海倫結下了一段不解的塵緣。初讀不由為海倫鼓掌,為她不向命運低頭,不向挫折頷首的豎毅鼓掌;十歲,復讀,只覺心隨海倫在無邊的希望原野上暢游,雖然海倫聽不到,可她卻用筆尖渲然出清晨林間潺潺溪水細流之聲,萬千飛鳥蘇醒嚶嚶爭鳴之韻;雖然海倫看不到,可她卻用文字刻畫出紛紛暮雪飛下,散落枝頭銀裝之素美;茫茫表浪翻騰,農民欣喜收獲之豐饒。不由為其精妙的文采折服。十三歲,再讀,我看到海倫光輝背后,默默為她付出心血的人――莎莉文老師,一個教會海倫識字,說話,陪伴海倫成長的良師益友,或許當莎莉文第一次見到海倫時,就注定要背負那不平凡的使命。當她無私教誨海倫時,莎莉文是幸福的;當海倫第一次發出聲音時,莎莉文是偉大的。她用畢生心血,灌溉出了一個文學史上不朽的奇葩――海倫凱勒。因為有書,讓一個獨處黑暗中摸索的女孩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也是因為有書,使一個徘徊寂靜環境中孤獨的女孩吶喊出自己心靈不羈的靈魂;也正因為有書,讓海倫突破困難,不完美的身體卻綻放出最美最燦爛的人生。
過隙白駒催木成
大家可還記得斜陽下那個看駱駝的小女孩嗎?她就是英子,林海音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的主人公。離開海倫凱勒恢弘筆觸,英子仿佛帶著我回到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回到她那自然、清麗的童年時光。
清風和煦,一個梳著四角齊發型,帶著小氈帽的小女孩同父母來到了北京,從此,開始了一段不同尋常的童年經歷,一段走向成熟的心路歷程。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沒有黑暗,沒有污穢,只有美好與純潔。瘋女人秀貞果真那么可怕嗎?草叢中的厚唇男人難道那么可憎嗎?斜陽依舊,一件件事,一個個人都默默地離開了英子,同時帶走的,還有英子幼稚的內心――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也再不是小孩子,可我相信,待英子驀然回首之時,她仍會選擇感激,感激過往的那些人,在她美麗的年代給她最美好的記憶;感激經歷的那些事,讓她含著成長酸澀的淚水變得愈發堅強。而伴著英子的故事朦朧間告別了童年,成長的是年齡,不變的是那晚風、斜陽和那胡同里回蕩著的清脆笑聲……
出淤青蓮終迎風
同林海音一樣,還有那么一位悠然灑脫的女性,一直打動著我,她就是記憶中永遠的三毛。如果說《撒哈拉的故事》讓我認識了三毛。不如說是《哭泣的駱駝》讓我真正愛上了三毛。一張撒哈拉的照片勾起三毛前塵的記憶,促使她義無反顧的踏上撒哈拉的沙漠,這就是三毛,只因一絲靈感的牽動就可以不懼千里。在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帶我看盡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啞奴的感恩,姑卡的善良,以及熱情單純的沙漠人民。當跟著三毛走進《哭泣的駱駝》,卻變成令我心情沉重、深思良久的一章,象是突然展開了人性的另一面,愚昧、殺戮……
風停了,沙落了,一切都結束了,唯有駱駝的悲鳴久久不停……過往匆匆,善惡交織,世事無奈,卻推動她的前行。淚,晶瑩隨風,散落,那無盡的凄情……
漠漠黃沙,塑造那一絕世妙心;滴滴幕幕,練就這一曠世奇女。那個神仙般的女子在一個清晨無聲無息的離開了,那個自由的化身卻永恒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自然、不羈、天真的三毛啊!那個在撒哈拉茫茫無際的黃沙中,彩裙飄飄向遠方奔跑著的三毛,想必已化為撒哈拉上空游蕩飄浮的靈魂,永遠的守護著那片神圣的土地——那塊黑暗籠罩的凈土,那讓他嘗盡世間冷暖的頓悟之地。那個令人無法忘卻的三毛,讓我學會感激的同時,也更懂得了珍惜。
東風又過,吹來梅花乾坤芬芳;鶯啼回響,高踞秀木莞爾歌唱;細雨蒙蒙,裝點青蓮淡雅云妝;昔日鷹隼,終成雄鷹長空翱翔。
抬眼窗外,已是夕陽余暉,馬路上又傳來人聲鼎沸,都市霓虹竟相閃爍,而我這一刻卻心靜如水。
書,真的從未離開。
優秀敘事作文2我不喜歡醫院。每當穿過長長的走廊,嗅著醫院特有的味道,我就會感到非常苦悶。我覺得,那不僅僅是好的氣息,在其中,還彌漫著寂寞、痛苦、絕望……但我別無選擇,我是這里的護士,在這所醫院的腎內科上班。
一次長假之后,再次回到醫院,我正要走進值班室,忽然看到一個小女孩慌慌張張跑出來,手里似乎還抓著什么東西。我快步追上去,一把抓住了她。`
她那么瘦,瘦得出乎我意料,一件寬大的藍條衣服松松垮垮掛搭在她的肩膀上,褲腳還沾著泥斑。她掙扎了幾下,惶恐地轉過頭,仰起臟兮兮的小臉看著我。看她的樣子,大約只有八九歲。
這下我看清了,她手里抓著一只空點滴瓶。我迅速奪過瓶子,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手,她的嘴角抽搐一下,忍不住吸了口涼氣。這時,我才注意到,她手背上有一道長長的傷口。
“撿垃圾別到醫院來,這里有傳染病。聽到沒有?”我斥責道。
她抽泣著說:“阿姨,我不是撿垃圾的,我媽媽在醫院看病。”
原來是新住院的病人家屬。我不再理會她,轉身走進值班室。小女孩呆呆站在走廊里,透過玻璃門望著我。過了一會兒,她貼著門框,低聲說:“阿姨,我叫小梅。”我隨意點點頭,她又走近幾步,怯怯地說:“我媽媽住在402病房,她很疼,可我爸爸不在了,我陪媽媽治病。”
我忽然有些不安,不由多打量了她幾眼。她干脆走進值班室,倚在桌邊,臉上還掛著淚痕,卻用力笑了笑,說:“阿姨,你的眼睫毛真長啊。媽媽說,穿白大褂的叔叔阿姨都是天使。”我心里顫了一下,為她真誠的語調,也為她純凈的目光。但是,說實話,我是很討厭醫院的,我不想讓自己多姿多彩的青春年華消磨在這一片單調枯燥的白色里。我勉強地對她笑一笑,問:“你怎么不上學?”
“等媽媽病好了,我就去上學。”說到上學,小梅似乎高興起來,“我家隔壁的麗麗比我小一歲,都上二年級了。”很快,她又低下頭,眼睛里充滿同齡孩子沒有的苦難和沉重。我拉過她的胳膊,往她手背的傷口上涂藥水,她使勁地抽鼻子,我以為她很疼,便放慢了動作。“阿姨,我不疼。”小梅懂得我的意思,笑著說。
我摸摸她的腦袋,“回去吧,媽媽該擔心了。”她卻不走,遲疑著,盯住桌上的空點滴瓶,終于鼓足勇氣,對我說:“阿姨,這個能給我嗎?我想用它賣錢。媽媽治病要用好多好多錢,我已經攢了15塊錢了。” ……此處隱藏7285個字……推磨的”魔力。在我看來,財富不會買來健康和如意……
在爸爸小的時候,我的爺爺和我的爸爸、姑姑、伯伯生活在一起,說起來,我爺爺還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在爺爺小時候,這個村里一共有4個人考上了重點中學,其中爺爺和奶奶就是其中的兩個。因為爺爺和奶奶的努力,爸爸的生活還不算困難,爺爺和奶奶每月都有40多元的工資,在那個時候算是令人滿意的數字了。我的爸爸、姑姑、伯伯都很爭氣,現在都有上千元的工資,爺爺和奶奶每月的退休金一共也在4千元以上,我在這個家庭算是個寶貝,過得很幸福。可是天公不作美,在爺爺和奶奶正想要享受晚年的幸福的時候,奶奶卻不幸患上了腦血栓和糖尿病,爺爺又有氣管炎,那時,奶奶說話和走路很費勁,因為他的右腿和右手都不能動了,所以常常急的大哭,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就會在旁邊皺著眉頭說:“你看看你,唉呀!你這哭個什么勁兒,又沒多大事!”他心中的悲痛又有誰能理解。從此,爺爺便對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學會了做香噴噴的飯菜。每次都給奶奶道尿盆,6年了,爺爺一直堅持著,每次做一次飯都會大汗淋淋,不是熱的,是憋的,是因為氣管炎。也許是老兩口生活的時間長了,再加上爺爺總是管奶奶吃的東西,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奶奶就總是訓爺爺,爺爺每次一挨訓,一邊笑,一邊拍手說:“嘿呀呀呀,好了好了好了,哈哈哈哈!”直至把奶奶逗笑,其實只有我才看得出他心里的無奈和難過,只是沒在外表上流露出來罷了。
現在,我搬家了,雖然在一個縣城里,但我和爺爺的交流也少了,加上我上了初中作業非常多,平常的一天假期過的都很緊,總是沒有時間去看爺爺。但是每逢節假日,爺爺就像一個小孩子似的非纏著讓我去他那里轉轉,我抵擋不住,也就去了。我發現,每當我去爺爺家里,爺爺和奶奶的眼神里都流露出一種異常的驚喜,像是領導下鄉。爺爺和奶奶因為我搬了家更加喜歡我了。
爺爺和奶奶都很喜歡打麻將,在寒假里,有時候爺爺的朋友們不來找爺爺打麻將,我就湊湊合合和他們玩一會,誰讓我不會打呢。
老人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越老就越想和兒女們一起說話、聊天,為的就是讓我們多陪他一會兒!我的爺爺就是這樣,一個堅強、飽經滄桑的老人。
天下的子女們啊,快回家和你們家的老人吧,不要讓“沒有時間”這四個字給你帶來遺憾!
優秀敘事作文7三閭大夫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萬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難免有過失。就算是圣賢,也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那么,圣賢和庸人的區別在哪里呢?其關鍵就在于對待過失的態度上:聞過則怒,是為庸人;聞過則喜,是為圣賢。孔老夫子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且不說改正錯誤,單說知錯,便已是不易。對于別人提出的批評,是惱羞成怒,還是虛心接受并對別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聞過則喜,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事業。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羅勃初任校長之職時,流言從四面八方席卷而來。這位年僅30歲的年輕人,出身低微,閱歷淺薄,頓時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面對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頭上的批評,他沒有灰心喪氣,更沒有惱羞成怒,而是認真收集那些批評他的語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撲在芝加哥大學的管理工作上,終成該校歷史上最著名的校長之一。試問,假如羅勃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退縮怯懦了,或是沖動惱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為芝加哥大學的驕傲呢?面對批評,我們應有的不正是這樣一種謙遜的低姿態嗎?
聞過則喜,可以帶領一個集體走向勝利。縱觀歷史風云,哪一次戰役的作戰計劃不是經過了一次次的修改、審議,再修改、再審議才最終制定的?如果作戰計劃的制定者沒有聞過則喜的胸懷,何來一次次戰役的勝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會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會有多少無謂的犧牲?面對批評,我們要學會冷靜,冷靜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們的錯,有則改之,并做出改進,為多數人的利益去奮斗。
聞過則喜,可以興盛一個王朝。“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對于魏征直截了當的批評,他沒有以皇帝的威嚴震懾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這種聞過則喜的品質,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倉廩富足、百姓安居樂業的空前盛況。
聞過則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胸懷。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面對“咬文嚼字”的糾錯所表現出的,不正是聞過則喜的胸懷嗎?聞吾過,心竊喜,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養。
聞過則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林青玄在他的《心的菩提》中所說:“我們要以全心來綻放,以花的姿態證明自己的存在。”我想,是啊!在生活中,我們為人做事要以全心全意的態度,集中思想,心無旁騖,那么,結果也往往是遂心如意的。
我們其實有共同的感受,站在泥濘的田間,那雙溜滑的鞋子讓我們很難挺直站穩,當脫下鞋,卷起褲腳,重新回到那片土地上時,你頓時覺得有一種穩重之感。你的腳的每一個神經都處于泥土之中,扎在其中,像大樹一樣,有牢固的根基。也因此你的每一個腳印都是那樣實,那樣一步一步地走來,也因此,你沒有了負擔,不再害怕滑倒,走得很專心,很踏實。最終,你踏過了那片泥濘的土地,感到一種成功,而這種成功來源于你的專一,來源于心無旁騖的境界。
荀子有云:“蚯蚓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鰲,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們就要像蚯蚓那樣用心一也。那么,首先就要靜。只有在靜中,我們才可秉氣凝神,有一股浩然之氣,全心地對待一件事,也因全心而忘我。就如一弘清泉,一片落葉于其上,頓時水面起伏,但泉的深處,卻安謐靜止,這也說明,不管外界如何變化,我們自己始終要有一顆沉靜之心,才可能有所作為,才可堅持到最后。其次,就是要拋開一切雜念,不管外界多么美好或丑惡,我們不能因此喪失了自我的節奏。要把多余的顧慮全放下來,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能躁動,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則,結果往往很不好。
只有在忘我之中,我們才能讓一件事更加圓滿,也只有在忘我中,一切的事物會變得自然。忘我,可讓我們專心,專心則讓我們更加用心,世間之繁雜,讓我們每個人都有點不安,有點躁動,那何不學學陶淵明,擁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定,何不學學王國維進入“內美以修能”的無我之境,有這樣的心態我們才能有這樣的思想與認知,也因為上升到整個人生當中去,把物與我相結合,達到一種忘我,無我之境,那么,我們的步伐才會更加穩重。
正嚴法師說:“凡心佛心,實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為靈山。”要秉持一心,我們才可從中獲取人生中的大智慧,也正如同是泥濘的路中挑擔子,忘記你的衣服,忘記你會摔倒,那么,你得到的,是踏過這片土地,走到了對岸。同時,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全心,忘我,去除一切雜念,這是我們今后所要的,同樣,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只要有高格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有高尚的品行與情操。也同樣,在靜、穩、沉中,才可能具有這樣的品行。因為人靜,就如一弘水,可以容納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容納,能屈能伸,柔能克剛。因人穩重,就如磐石般堅不可摧,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正因此,以全心之態,對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才可至善,至美!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