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的日記
一天即將過去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潑水節的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潑水,在人們的腦中并不陌生吧?一提到它,幾乎每個人都會興奮,摟著盆子,灌著清水,輕輕朝別人一潑,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吉祥、健康和幸福。
在云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最重視的一個節日了,因為它是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的傳統節日,就像漢族人民過新年一樣,潑水節這個日子是傣歷的新年,一般在四月的中旬開始聯歡。傣家人過潑水節要祭祀先靈、潑水祝愿、賽龍船和放火花等等。
在潑水節期間,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盛裝,艷麗的服飾像朵朵競相開放的花兒,顯得異常耀眼。人們挑著清水,徒步走到佛寺廟里給佛像沐浴,以求自己多福少災,這就是浴佛。離開佛寺后,潑水節就走到了最重要,也最開心的時候——潑水。在廣場上,不管男女老少,人們提著盆子,在水池中舀一大碗水,見到誰就把盆中的水潑灑出去,被潑到水的人也不生氣,兩個人只是一笑而過。在他們看來,這可不是戰爭,而是報求平安的儀式罷了。
記得我在那一次去云南的西雙版納旅行,趕上了傣族人的潑水節。人們圍在圓形的廣場周邊,拎著紅色的塑料盆,隨時準備著大樂一場。隨著主持人的發令,人們沖進水池中,把盆子按進水里,再一提,滿滿的一碗清水當做消災多福的符咒,揮動手臂,把一碗水撒出來,像是把一年的災難全部驅趕了。浸在別人的身上,像是把一年的福氣全部沾上了。廣場上,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地位的人,在這一刻,全都同一級別,同一民族,用相異的方言敘說著相同的祝福。
瞧,傣族那歡樂的潑水節!雖然它并不是全國人民印象最深刻的節日,但對于傣族人來說,它是傣家凝結了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悠久歷史。潑水節是帶來無窮歡樂的節日!
大家都知道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在這個節日里,傣族人民都互相潑水祝福。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在這個節日互相潑水祝福,決心弄個明白。于是就將一本比詞典還厚上幾倍的書翻出來,從中查明了為什么要互相潑水的原因了。
傳說,這個潑水習俗是由古代傣族人民英勇除掉了一個混世魔王的時候開始的。這個魔王法力高強,無人能敵。他霸占民宅,強搶民女,無惡不作,害得傣族人民民不聊生。直到有一年,一位法力高強的僧人來到傣族,看到這樣的情景,僧人決定奮身一戰,解救傣族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這個僧人跟魔王大戰了一天一夜,結果,僧人戰敗了,不過,僧人在魔王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法咒印,僧人對魔王強娶來的七位妻子說:“只要一年后,這咒印一發光,就會在一天里把他的咒印痕勒住,就能殺了他,你們也能解放了。”魔王的七位妻子也決心為民除害,她們等啊等,終于,等到了那一天。這一天善良、純樸的七位妻子在一起討論如何才能將魔王殺死。第七位最聰明的妻子說:“我們把他灌醉,然后再勒住他的脖子,就能殺了他,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再繼續為害老百姓了。”
晚上,魔王被灌醉了,七位妻子勒住他的脖子殺死了魔王。誰知,這個腦袋卻成了萬惡的火種,血跡灑到哪兒,哪兒就燃起了熊熊大火,村民們花了三天三夜才把火熄滅。最后,村民們就想辦法用圣水將這萬惡的血跡洗個一干二凈。從此以后,傣族人民就在這個日子里,用圣潔的水潑灑,寓意就是希望滌蕩去這個世界上的所有邪惡。
這下,大家都知道潑水節的由來了吧!
我學過一篇課文——《難忘的潑水節》。多么有趣的潑水節,我多么想自己也能過上潑水節呀。
沒想到這個夢想居然如愿以償了,只不過,地點是在我家,還是讓我細細地告訴你吧。
那是寒假的一個晚上,我在廚房里洗碗。我打開水龍頭,水嘩嘩地沖進碗里,不知怎么,水花又飛濺起來,有的沖到紗窗上,有的飛到我臉上……我的腦袋驀然一熱:干脆我過個廚房里的潑水節吧。于是,我先在碗里盛滿了水,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碗,一手拿著筷子,在碗里沾了沾,然后揚起手,向四處潑水。只見水花飛揚,濺在門上,水珠緩緩地流下,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真美呀。潑呀,灑呀,水灑向高壓鍋,水花重重地落在高壓鍋上,變成了兩半。接著,我又把水往玻璃柜上灑,只見水花沖上玻璃,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太好玩了。
我開心的笑聲吸引了調皮可愛的妹妹。她情不自禁的走過來,和我一起過這歡樂的“潑水節”。她也學著我的樣子,把手一甩,使勁的往高處潑灑,水花落在我的頭上,冰冰的,涼涼的。我也用手捧起水,向她潑去。她滿臉沾著水珠,繼續向我“挑戰”……
一次又一次的潑呀,灑呀,我們全身變得濕淋淋的,寧靜的小屋里充滿了我們歡樂的笑聲。天上的星星扎著眼睛,好像在說:“多有趣的潑水節呀,我也想參加。”
媽媽回家時,看到滿屋子的水,氣得目瞪口呆。雖然,我被媽媽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但是,我的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多么快樂的“潑水節”呀,我現在回憶起來,感覺這一切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
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兒童節終于到了,我們四年級的活動就是小型“潑水節”。大家有的拿水qiāng,有的端小盆兒,有的'穿雨衣,還有的……
潑水節開始了,第一個游戲是運水。每個班選派十幾個人來運水,還有幾個人是“干擾”的。
“陳晰!”王怡然持著水qiāng氣沖沖的來“報仇”了,“讓你拿水qiāng噴我!”不一會兒陳晰的衣服就濕透了。我也參加了運水,看到過去的人都成了“落湯雞”,拿水qiāng干擾的人“水力”也很猛,快到我的時候,我就只能“穿越水線”能躲的就躲躲了。到我了,我左躲躲,右閃閃。水qiāng噴出的水大多數我是躲開了,不過,盆潑的我可沒躲開,這可比水qiāng威力大多了。一下子就把我潑成個“水人”。
真正的潑水節開始了,我的“目標”還沒找好,就看見劉一鳴跟著段嘉桐,不斷的用水qiāng噴,她用盆潑了一下劉一鳴就沒“彈藥”了,我也趕過去湊熱鬧幫劉一鳴把段嘉桐“趕走”了。
“嘩”“是誰?誰潑的我?”
“張楠!”劉一鳴指了指正在“逃跑”的張楠。
我很快就追上了她,打開瓶蓋兒,把水沖張楠潑去,不一會兒,張楠也被我澆濕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又到了放學的時間了,我們意猶未盡的回家了。
民間傳統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侗鄉的花炮節,古老的社火臉譜,仡佬族的吃蟲節。而我最喜歡的卻是傣族的潑水節。
四月間,如果有人在你頭上潑水,你肯定會氣得暴跳起來,可在傣族,潑水節那天,有人給你潑水,那是幸福。去年的今天,我和爸爸來到了云南的傣族親身體驗了潑水節。
潑水節可真熱鬧,大家都穿著盛裝,在鋪子擺滿了很多好吃的東西,可隆重啊!人們歡歌勁舞,迎接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日。
這里的人真好客呀!一見我和爸爸來了,就立刻在我和爸爸頭上灑點水,嘴里還念叨著什么,這表示慶賀,也表示對我和爸爸的美好祝福,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但我們都感到很幸福。
中午是潑水節最熱鬧的時候,大家歡聚一堂相互潑水。老人們只是稍微灑點兒水表示自己的心意。而那些身高馬大的青年人是捧著一盆又一盆的水使勁兒潑。小孩更是“瘋狂”,光著身子,“撲通”一聲跳進河里,洗了個大澡。
下午,舉行歌舞會,老人就去做禱告、拜佛。我和爸爸參加了賽龍舟。我們坐在龍舟上環視我們的對手,竟然還有幾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來參賽,我們心里暗暗沾沾自喜:都年過花甲了,一定劃不動,我們一定贏了。槍聲一響,我和爸爸努力地劃。但到了半途我和爸爸有些力不從心了。最后,居然是那幾位老人贏了。我們回到岸上,這時,又有人給我們灑水,我們感覺清爽又充滿了生氣。
天色漸漸暗了,夕陽已親吻著西山。我和爸爸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了一路月色,回到了家中。啊!這真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可以盡情往別人身上潑水,大家誰也都不生氣,反而很開心。
潑水節!一聽這個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潑水。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一到,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再潑水節期間,傣族的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伙子接不著輸了以后,小伙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再傣族潑水節,放高升和孔明燈也是并不可少的,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贊美聲不絕于耳,好不熱鬧。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浴佛、放孔明燈、放高升以外,還有趕擺、賽龍舟、誦經、章哈演唱、斗雞、跳孔雀舞、白象舞等民俗活動,以及其他藝術表演。傣族的潑水節如同我們的新年一樣重要,他們把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Hi!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又到了。人人都在旁邊觀看免費的“男女潑水大戰”的好戲。
其實今天并非真正的潑水節,而是我們班的王佳雯和謝東煜比賽潑水。這樣一來,吸引了許多“游客”來這兒參觀。
“嘩”!一大盆水從天而降,過了幾秒后,一只名副其實的“落湯雞”誕生了—謝東煜渾身上下全濕了(被王佳雯“澆”的)。
又一會兒工夫,謝東煜“報仇雪恨”開始反戈一擊,不一會兒,另一只“落湯雞”也新鮮出爐了—王佳雯渾身上下被謝東煜的“天女散花”給“澆”濕了。
不要急,這才是“男女潑水大戰”的幕起,好戲還在后頭呢!
“加油!加油!”一陣陣“加油”聲傳進了我們班,也傳進了我的耳朵里。再看看我班同學,有的站在謝東煜那邊為他加勁,有的站在王佳雯那邊為她吶喊。
這兩名對手針鋒相對,唇槍舌戰,寸步不讓,一個比一個潑的厲害。還好,在他們潑得最厲害的時候,我們班的“和事佬”徐周杰及時來阻止,不然……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謝東煜和王佳雯只是發生了一點小矛盾,只要他們其中一個讓一步就可以把這件事情順利解決了。可問題是:他們兩個人誰也不愿意下一級臺階,于是,就發生了“兩敗俱傷”的結果。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人與人相處一定要互相關心,互相關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和別人相處是融洽。千萬不要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不可開交;也不要為了幾毛錢甚至幾分錢和別人絕交,甚至把別人當做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不會有朋友,與不會有快樂,因為這種人一天到晚只知道記仇,從不想到和別人和好。
我們從小就要有一顆寬容的心,這樣我們才會生活的更愉快!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