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后感(通用15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安妮·弗蘭克,這個與我同齡的女孩,她著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么小的年紀,就被殘酷的戰爭逼著躲進了黑暗的小屋,整天提心吊膽的過著生活,每天她處處都受到拘束,卻一直沒放棄,可惜就在戰爭快結束時,她卻離開了人世。
比起安妮的生活,我們現在過得生活簡直就是一個美好的天堂。安妮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都能表現得如此樂觀,還能一邊學習一邊快樂地生活著,而我們,一群在天堂里的孩子,卻還不知足于現在的生活,整天向父母要這要那的,父母也都順著我們的意思做;在家里,簡直就是一個個“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人們忙得團團轉,而我們自己卻在那兒玩得不亦樂乎。
由于種族的歧視,安妮他們的逃亡生活并不好過:明天都吃爛了,變質了的食物;沒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內遠動;不能看見陽光與光明;不能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學習;不能發出響聲。在這些惡劣的居住環境下,他們還要時刻擔心會來小偷;因為害怕被人發現而整天提心吊膽的;被突如其來的子彈和大炮嚇到;有心事無人訴說,只能在被窩中偷偷抹眼淚。
在如此艱苦的生活下,安妮還是十分樂觀,懷揣著希望:她相信英國很快就會打敗德國;她相信這種日子很快就要到頭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見光明的那一天。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里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是老師推薦給我讀的一本書,我在假期間閱讀了這本的書,讀了之后,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
這本書記敘了在荷蘭被德國納碎占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巖漿,火山隨時都有可能噴發,憤怒絕望恐懼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加油吧!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不公平的。下面我來寫一寫吧!
這本書作者是:安妮·弗蘭克,他已經16歲了,想當一名作家,可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候失去了生命。在安妮的世界里:她沒有安靜的上課,沒有和孩子們嬉戲玩耍,只因為她痛恨戰爭。
這本書中我痛恨戰爭。因為戰爭讓許多可愛的孩子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也讓安妮這樣失去了生命,讓我們像社會發誓:請不要再有戰爭出現。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要向安妮學習,憎恨戰爭!維護和平!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里,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
大家可能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安妮日記》就是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的的活實錄。
讀過了《安妮的日記》看到了這個小女孩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個記者作家。
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孩子像安妮一樣,在法西斯瘋狂怒吼中,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永遠無法忘記安妮赤裸身體被削發的.空洞眼神,永遠……
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是安妮以假托給好友“吉蒂”寫信的形式,真實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描寫了成長的困惑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以獨特的方式講述了法西斯對猶太人的迫害,以及安妮對和平的呼喚。
也許我們常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也許我們會因一點點小困難而怨天尤人,這時,我們不妨想想安妮,她也許會給我們啟迪和激勵。她那種歷經磨難而樂觀向上的態度,身處絕境卻永不放棄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永不放棄,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
安妮,你是我的榜樣!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著黎明并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愿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世界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本私人日記,真實記錄了安妮與家人等八個人躲避。
納粹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歲生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1944年8月,他們的密室被德國衛軍查抄。不久,這個不滿十六歲的女孩便被傷寒。
奪去了生命。這本日記成為人們對那場殘酷的戰爭進行深刻。
我很是喜歡安妮日記,更喜歡安妮這一人物。我感覺她就是一個小天才,無心插柳柳成陰!在密 室寫了兩年多的日記獨白,最后經過爸爸的幫助下成了一本書!
在她的日記中,我看到的是安妮的坦率,透明,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無病呻吟,完全把自己的 心事告訴于日記朋友——Kitty!或許這就是我喜歡安妮日記,喜歡安妮的理由吧!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安妮伴隨著淚水,耐心與歡笑,在自己身上不斷耕耘,幸福而真誠地微笑 人生!我相信這微笑,即使在貝爾松,即使在她無力抗拒人類的虛妄時,也不曾失去過!有一句話 就是最好的證明: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 不幸福!
今天,我讀完了安妮的日記,老師讓我們寫完后的感覺,我今天才開始,是最后一次寫。
安妮的日記寫她的生活和經歷,我很同情她,但戰爭時期的同情是沒有用的,因為她已經去世。戰爭真的是很不幸的,因為戰爭安妮等人成為逮捕的人,他們是步行逃跑,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住了下來。
有位哲人說:蝴蝶之所以能破繭而出,是因為它在束縛中不斷拼搏。繭,就好比一種苦難,在繭中不斷拼搏,才會掙脫出來;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只會作繭自縛,呆在那狹小的空間里,永世得不到掙脫。
所以說,面對苦難,不能望而怯步,要不斷拼搏,在苦難中破繭而出,敢于直視人生的愉悅和慘淡。要學會像安妮一樣,雖然苦難數不勝數,但她從未放棄過,對和平的渴望,對大自然的渴望,不都是她笑對苦難的表明嗎?
你可能有寫日記的習慣。“安妮日記”是記錄生活的一個小女孩的描述的視角。
讀過了《安妮的日記》看到了中國這個小女孩的愿望就是發展成為我們一個需要記者作家。
我想會有很多孩子喜歡安妮,作為法西斯瘋狂咆哮的,笑著說,“我相信善良。”安妮永遠不會忘記的赤裸的身體被剃了頭空洞的眼神,永遠......
希望通過類似的悲劇再也不是不要發生了。祈求世界和平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