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節的日記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節的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為了等到這一天,我家的月餅都快等得不耐煩了!
我上網查了一下中秋節的資料。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為*元朝的一個暴君。他們說:“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里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元朝被老百姓們*了。老百姓們很高興,把今天建為“中秋節”。
我想為什么要把中秋節定在秋天呢?是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這種日子里,和家人一起團聚、賞月那是多么美好。
今天,是我們十一小長假的第一天,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早上,我們一家三口吃完飯以后,爸爸開車帶著我和媽媽去奶奶過中秋節,我欣喜若狂。到了奶奶家進門一看,叔叔、嬸嬸和小表弟早就到了。奶奶正忙著包我們中秋節傳統食物——包子。我換上拖鞋,就和小表弟去客廳玩了。爸爸和叔叔陪爺爺喝茶說話,媽媽和嬸嬸則幫著奶奶干活。中午,我們一家八口人圍坐在桌子旁,吃著剛出鍋的、香噴噴的大包子,包子是我最愛吃的食物之一,所以我吃的特別飽,而我的小表弟特別貪玩,所以吃得很少。
晚上,奶奶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有香味撲鼻的北京烤鴨,有我最愛吃的豬頭肉,有新鮮美味的魚、蝦,還有清燉的排骨等那么多的美味佳肴。吃完晚飯以后,我和小表弟迫不及待的拿出我們盼望已久的、像生日蛋糕那么大的月餅,爸爸用刀把它切成一塊塊的,我們一大家人坐在院子里,邊吃著美味的月餅、邊看著天上那圓圓的像銀盤一樣的月亮。爺爺、奶奶坐在那兒看著我們,嘴角總是笑瞇瞇的。
我真希望一年中能多幾個中秋節,這樣大家就能多回家幾次和家人團聚。
今年的x月x日晚上,我在外公家渡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下午,我們全家乘著車風馳電掣地趕往外公家過中秋節。一到外公家門口,就看見從xx千里迢迢趕來的阿姨和舅舅正沖我招手呢。我一溜煙似的沖了進去,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出現在眼前,家里熱鬧的就像在開舞會,我轉來轉去地,可開心了!
吃過晚飯,我們拿了幾把凳子到院子里賞月。月亮又大又園,高高地掛著天空中,皎潔的月光好像一把把銀粉散落在人間,草叢中還不時傳來了蟋蟀的琴聲。這時我想起大詩人蘇軾的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當阿姨拿來了香噴噴的月餅,我迫不及待拿了個狼吞虎咽起來,大家見我滿嘴是屑都捧腹大笑起來,我禁不住也哈哈大笑,院子里洋溢著歡樂的笑聲,那笑聲多么甜蜜。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一個令人終身難忘的中秋節!
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掛在夜空中,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一般溫柔,圓月里的嫦娥、玉兔似乎也在欣賞這美麗的夜空。中秋之夜,可以說,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圓滿、最嬌美的。那么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呢?
傳說是這樣的,后羿射下了九日后,得到了兩顆仙丹,打算和嫦娥一起服下。結果嫦娥獨自吞下所有仙丹。從此,月亮上便出現了一名女子,有人說她就是嫦娥。
過中秋怎么能少了月餅呢?我幻想著月餅的美味。這時,弟弟回來了,手里拿著一盒月餅。我飛速跑過去,從他手里將月餅搶了過來,打開一看,哇,好多月餅,我們一人一個。我一口咬下去,月餅的味道不對呀。我連忙沖向垃圾桶。弟弟一臉欣喜地又拿出一塊給我:“姐姐,這是我做的,好吃嗎?”全家人哈哈大笑,原來我把唯一一個苦瓜味的吃了。中秋節便在我們的笑聲中過去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是今年沒有這么幸運了,從早上起天空中飄灑著蒙蒙細雨,天陰沉沉的。看來今天晚上無法看到那皎潔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們一家人圍成一桌吃著團圓飯,開開心心地聊著天,我和弟弟吃著團圓的月餅,不時地望著夜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去年的中秋,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便迫不及待的來到賞月。“出來了,出來了”我興奮地叫起來。月亮從云層中露出半張臉,害羞得像個小姑娘。慢慢地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像一個大玉盤月亮猶如一個穿著白紗裙的仙女,將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晝。明月在天幕上,從月光中我仿佛看見了嫦娥姐姐在孤獨地哭泣,她雙手抱著自己的親人。這時,爺爺叫住我,“快看那里好美呀。”原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個月餅,江水倒映著周圍的燈光,再襯托著美麗的圓月真像置身于一副美麗的畫當中。
多么難忘的中秋之夜啊。這個中秋節雖說有些遺憾,但我過的同樣愉快。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老家有個傳統做法就是拜月亮。
每年一到八月,我們家鄉每家每戶就開始做好拜月亮的準備,我問爺爺:“為什么要拜月亮?”爺爺說:“我們中國有個美麗的傳說,傳說中有個美麗的姑娘——嫦娥,她住在月宮里。‘月到中秋分外明’,我們到中秋節這一天拜月亮是要祈求嫦娥保佑我們幸福安康!”“是真的嗎?”我好奇地問,“那用什么拜呢?”爺爺笑瞇瞇地說:“是傳說,美好的傳說,代表著美好的祝愿。祭拜時要準備好金黃色紙幣,還沒到中秋節就要折疊好,大家發揮想象再把紙幣疊成高塔形的,扇子形的,盤子形的……”“那要怎么拜呢?”我打破沙鍋問到底。“哈哈!中秋節你不是放假嗎?你回來就能親自體驗啦!”爺爺笑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天人們都會和家人團聚。所以,中秋節還是團圓節。
在度過中秋節的時候,我去了奶奶家,去奶奶家的路上,我看見馬路旁邊有賣多種多樣的月餅。人山人海的人群在馬路上挨挨擠擠的買月餅,奶奶愛吃的有豆沙的月餅我買到了。來到奶奶的家里,奶奶身上穿著漂亮的衣服。我進到家里高高興興的來到床上,打開電視興高采烈的看起電視來。到了晚上的時候,桌子上有許多好吃的菜,還有許多是月餅,月餅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金黃色的,還有的是黑色的。我說:“只有月餅嗎?”奶奶說:“農歷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了。每當中秋節時,賞月,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我就嘗了嘗,眼前一下子就亮了,真是太好吃了!媽媽說:“這就是不吃不知道,月餅真奇妙。”媽媽的一句話,逗得大家開心地笑起來。月亮終于出來了,我看著圓圓的月亮,脫口而出地說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我真希望這個節日能永遠傳下去。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早晨天氣晴朗,我想晚上可以賞月了。
十五的晚上,月亮是這個月里最圓的,而中秋節那天的月亮卻往往格外地耀眼,因為這天對于流浪在外的人來說,非常的想家,非常想與家人團圓,正如詩句所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在那一天,我們常常用吃月餅的方式來思念遠方的家人。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在月亮下邊賞月邊享受月餅,是人間最美妙的事情。
晚上,我從樂之園回到家,急切地問媽媽:“家里有月餅嗎?”媽媽微笑著說:“當然有了,有好多口味的,任你挑。”隨即媽媽把好多種月餅放在我的面前,可把我饞的。雖然今天沒有月亮,但我似乎看到像月餅一般的月亮正掛在樹枝上,我的腦海里也出現了家人團圓的景象。
轉眼間,又來了。中秋節呀,既可欣賞到餃潔的圓月,又可吃到美味的食品月餅。
月餅,對于大家不是陌生的吧。那種皮薄、香甜、好吃的圓圓方方各種餡兒的東西讓我們口水直往下流。烤得發黃發黑的香皮兒還模糊地印著點字,是寫著這月餅是什么口味的。最普遍的就是蓮容蛋黃、豆沙這類的了,而水果口味的則比較少有,但近年大力推廣,(我就十分喜歡吃哦)別說,還真不錯。
今年早早就發下了月餅,我禁不住月餅對我的思戀,拿了二個來吃。咬著第一個月餅那薄薄的皮兒,嗯,真香,一口咬著了里面好吃的餡兒。餡兒是別具一格的草莓味,醬紅色,軟軟滑滑的,還具有草莓的甘甜,配合穌皮,哇,真是太好吃了。我三除五除便吃掉一個。隨手拿起一個,細看上面的字,寫著:哈密瓜。哈密瓜味啊,看起來挺不錯。干脆大口咬,露出了里面深綠色、柔嫩美味的餡兒。哈密瓜味既有甜味,又有點酸味,還有點月餅味哪。真是越吃越好吃。
看來這次吃月餅但是頭一回吃到那么好吃的水果月餅哦,哈哈。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氣x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品嘗著美味的月餅。
雖然中秋節這天沒有月亮,但媽媽還是準備了許多食品敬月光。媽媽首先哪一張桌子放在外面,然后把許多新鮮的水果和蓮藕放在桌子上。哦、對了還要倒三碗水和放三個月餅。媽媽告訴我這象征著家人團圓。一切準備好了,燒香、放煙花。敬過月光后,一家人就一起品嘗美味的月餅。我們吃著不同口味的月餅,有草莓月餅,哈密瓜月餅、水蜜桃月餅……
爺爺奶奶看到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臉上洋溢了幸福的笑容,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吃完月餅還玩了一個游戲叫“對詩”。每個人都要說一句帶“月”的古詩。說到這、哥哥靈機一動立即搶先說道:“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我連忙接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剛說完,爸爸立即答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月盤”。輪到媽媽了,可是媽媽想說的.都被我們說完了,在那急的來回直走,這時媽媽眼珠一轉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聽到媽媽說的,我們都為她鼓起了掌……我們玩的開心極了。
這真是個快樂的中秋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我們家在陽臺擺設了一個宴席,上面有月餅、橘子、蘋果等。
在夜幕降臨的時候,一個(明晃晃)亮晶晶的月亮從山坡上升起來了。他,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的穿過一個一個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白了。他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他圓地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潔白的月亮,你引起了多么多的想象啊。
嫦娥偷吃了仙藥,正在寂寞的廣寒宮里守首夜;吳鋼正在月亮里砍桂花樹,我多么想去陪寂寞的嫦娥,又多么想去幫助吳鋼砍桂花樹,還想去逗一逗正在搗的小玉兔。
在中秋夜晚,我們一家在月光底下,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香甜的月餅。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次我讀到這首詩句,我的腦海里不由得想起一輪圓月,靜靜地懸掛天邊。
這不,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這天晚上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把一張圓桌搬到了院子里,桌上擺放著月餅、水果。我和哥哥拿了一張凳子,坐在院子里,靜靜地等著月亮出來。
月亮終于出來了,開始她還掛在樹梢下上,突然她趁人不注意,猛地一跳,露出大半個身子,我和哥哥癡癡地抬頭望著她,想象著月亮里面是不是真的住著一個嫦娥仙子。不一會兒她漸漸地上升了,幾乎充滿了我的視線。她圓,圓的像一顆球,像一只玉盤。皎潔的月光,柔柔的,軟軟的,灑滿了院子里的每一處,我和哥哥姐姐也都成了“銀人”。
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現,以前我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過中秋的熱鬧情景,那時候的月亮也是這般圓,這般亮。我的鼻子一酸,差點落下淚來。爸爸媽媽中秋節快樂,我在心底道。突然我的頭不知被輕輕打了一下,我一看原來是哥哥。他說:“弟弟,你想什么?快吃月餅。”說著遞給我一個月餅。我邊吃邊回味剛才的出神,不禁笑了。
月亮啊月亮,今晚我悄悄的在心里向你許下一個愿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現在正是中秋前夕。每當春雨綿綿之時,我便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詩。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每年的4月5日中秋節前后的一段日子里,人們都會以踏青、掃墓的形式,來懷念故去的親人。也就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我們活著的人會更加珍惜生命。
那么,我們又該怎樣來珍惜生命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來創造生命的奇跡;我們要好好把握住每一天,來報答父母賜予我們生命的恩情……
記得媽媽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片黃黃的油菜地,一個不太大的小池塘,旁邊有幾座墳墓。有一家人來到墳墓前,跪下。紙錢在燒著,只見得其中有一個人在磕頭,嘴里念叨著:“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這天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中秋節。親人走了,卻給活著的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懷念。此時風兒正輕輕地吹著,悄悄地在將那些人的憂傷帶走。
讓我們去做該做的事,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家人,對得起自己。
終于放假了!因為現在要過中秋節了,所以放了三天假。終于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昨天,老師布置好了作業,我一看,發現一共只有五項作業。嘻嘻,看來這三天假寫得很少哦!
雖然學校作業非常少,但媽媽這位“皇帝”當然不會讓我閑著,她布置的作業呢,不多不少,就是不讓閑著。作業寫完了,她就讓我取快遞,因為她買的東西實在是太太......太多了!幾乎每天我都能取快遞。
你肯定會問:要是這些事情都做完了不看課外書干什么?好!我就老實說:我家有兩只虎皮鸚鵡,它們每天都會拉出讓人吐血的鳥屎,而我呢,就專門清理這些鳥屎。夏天的時候,兩只又虎又皮的小可愛熱得要命,我就把鳥籠放進了水里,兩只小可愛見到水,就飛快地飛了下去,還打起了“水仗”。哈哈,原來鸚鵡也喜歡玩水啊!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于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
它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里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愛的小玉兔呀……可那實在是太遙遠了,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這么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爺爺來。他那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一想起爺爺,我的眼睛就濕潤了,爺爺好像也在我們身旁和我們歡度佳節。這不正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嗎?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里嚼著香甜的月餅,聽媽媽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臺灣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