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快來參考日記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1她是個活潑好動的女孩兒,上課的時候喜歡和別的同學嘰嘰喳喳;她是個充滿想象力的女孩 兒,以后的夢想是當一個記者;她是好學的,尤其喜歡研究古代貴族家譜和讀書 。
就這樣的一個她,與我們普通的女孩子沒有區別的她,引起了我的思緒。
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篇課文,有關納粹二戰時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無法想象,一個笑容 明艷的美麗的 小姑娘會和這樣殘暴的集中營有任何關系她是安妮 弗蘭克,一 個多話不安分的小女孩,她在后屋藏了 好幾年不見天日,直到納粹發現了她。
我翻閱她的日記,發現她的日記截止到了1944年8月1日,而1944年8月4日,她被抓了起 來。她的文字是那么充滿了希翼和渴望,我不敢想象她被送入集中營后發生了什么,她的臉 是那么可愛天真,讓人忍不住去想,怎么可以?納粹怎么下得了手?
一張圖片一直在我腦中閃爍,那是一張猶太人臨邢前的照片,被貼在奧斯維辛的長廊 上。照片上的人無不目光呆滯,嘴巴緊抿著,好像都想說些什么。我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搜尋 安妮的身影,一方面我希望找到安妮的
身影,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找到她,我不相信她真的被關在了這種地方。我心里祈禱著 不要找到她。可是,除了這張照片上的人,還有400萬人死于這個集中營,死去的人太多了, 安妮的母親,姐姐瑪戈,范丹一家,杜瑟爾醫生我忍不住來回想著,這太殘忍 了!我有點受不了了,納粹的行為令人發指,是平常人不敢想的。
有很多像安妮 一樣的女孩兒,她們聰明乖巧,勇敢無畏地追求夢想。可是在集中營她們 受到了什么樣的折磨呢?怎樣的死去呢?沒有人知道,只有安妮把自己的一切記錄了下來。 我們應該感激安妮,如果沒有她,她在后屋的日子,對納粹的控訴,就不可能被記錄下來。
荷蘭人特意在安妮住的后屋設置了一個旅游景點,去的人絡繹不絕。我可以想象窗中一 雙明亮的眸子,那是安妮在向外面張望,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安妮。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2這是一本精妙絕倫的書。由一個年輕的。勇于揭露事實的女孩子所寫。是我所讀過的有關戰爭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書。
安妮。弗蘭克介紹了納粹期間,即荷蘭被德國占領的那兩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個人的各種變化。他們生活在恐懼,與世界隔離以及被監禁中,而這些不僅僅來自于外界可怕的戰爭環境,也來自于他們自身。這讓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戰爭造成的巨大邪惡——人類的精神的墜落。
同時,安妮在日記中尖銳而清晰地寫到了人類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貴的閃光點。盡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恐懼與羞辱,但這些人都沒有放棄。安妮自己的個性在這本書中也被生動地刻畫出來了。她在兩年的時間里快速的成熟起來,在人生至關重要的青春期時改變,那么迅速而艱難。憑借她自身的熱情和智慧。她的聰明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很長的時間里,安妮都在思索著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敏感問題。她還寫道了與父母的關系,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成長中的問題。
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環境下的一個少女的思想與感情,她的日記更多地向我們講述了我們自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感到我們與安妮的經歷如此貼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暫的一生以及整個世界里。作文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3許多人都會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這些日記都只是記錄著每天平凡而快樂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記卻不一樣,這本日記記錄著每天都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猶太小女孩兒的生活。在這本日記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她表現出了一種從容和淡定。她的日記十分坦率,她會把許多問題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復掂量,所以僅僅一兩年的時間里,他在內心成長的路上走得很遙遠,并且用日記將自己的成長豐富地表現出來。
安妮是一個猶太人,希特勒上臺后,她們一家就流亡到了荷蘭。“二戰”以后,德國占領了荷蘭,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全家躲進了父親公司大樓的幾間密室里。他們在密室里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為樓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情況下成長起來,并用日記記錄了下來。密室里有兩戶人家和一位牙醫,他們全都是猶太人,他們從此整天提心吊膽,輕言慎行。這種日子對于安妮來說比白天逼她上床都要難,更何況還要將本來各自生活的兩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難過了。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個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動的勾勒出幾間無趣的房間,表現出夜里幾小時的恐怖,和房間里的氛圍,這些描繪都透露出她的從容和天性的活潑。她還跟我們分享了她聰明的父親,沒有耐心的母親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里的人,她把他們都看得很清楚,并且總是帶著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記沒有無病呻吟,也沒有裝腔作勢,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安妮走的不遠,她只活了十五年多,并且是在16歲生日的不久前才去世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這個女孩兒將快樂、耐心、真誠播種在了自己身上,并且幸福地微笑著。我深深的體會到她說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4應該是由于我個人保守的習慣吧,我習慣于杜那些成名的作品,飽受贊譽,銷量過億……無數美麗的光環。但如果靜下心來去品讀,作者在那樣的時代環境下,那樣的家庭背景中,在某一個時刻產生的真摯的感受也一定會引起你的共鳴,和你的心交相輝映。
一個國家千百年的歷史留下的仇恨與罪過沒有必要讓一個只有14歲的小女孩來承擔,但現實不可避免的到來之
時,命運也就如同一把鎖鏈一樣把我們一個一個的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達恩一家,弗蘭克一家,還有杜塞爾先生。當我們靠的足夠近的時候,也就發現了一個個真正的鮮活的人。所以才有了作者眼中風騷的達恩太太,可愛善良的皮特以及那個神經質的杜塞爾先生。當你饑餓的時候,無論是誰都會去爭搶桌上的那點果醬,當處于悲傷的時候,誰都需要心靈的慰藉。這些平易近人的語言揭開了宗教的神秘面紗,沖破了道德的層層阻礙,國籍也變得不再重要,我們終于面對面地坐在了一起,談論對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對與自然不變的向往。
也許這樣的一段的經歷算是一種苦難,但那也是寶貴而不可多得的,在這里,作者收獲了初吻,開始了對于生活與生命不斷的思考。但可怕的是這居然成了安妮生命中的最后與一段時光。了解成書的背景永遠是一件殘酷的事情,透過一個展現在面前的美好看到真正的本質是多么的殘酷。初看是那個愛哭的、叛逆的,時常沮喪喲普不是陽光的女孩的日記卻是被一位無親無故,一無所有的心靈飽受創傷的父親出版的。很難想象他當時的心情。可憐的皮姆看到這一篇篇日記時,也一定禁不住潸然淚下吧。當安妮寫完8月14日的日記是,她的心情已應該還算不錯吧,真希 ……此處隱藏3349個字……把自己的存貨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為清冷的生活帶來一絲熱鬧,為艱苦的生活帶來一絲甜蜜!
我還覺得安妮是一個愛讀書的女孩,也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女孩。因為安妮生日時收到了約瑟夫。考思寫的《荷蘭民間故事》、達西寫的《雛菊的山中假日》十分開心,有零花錢沒想著買吃的,而是想著買《古希臘和羅馬神話》。之所以說她心靈手巧是因為她會打毛衣,為這件事她還和杜賽爾爭過房間里桌子的使用權呢!
安妮和我一樣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世界永遠和平,沒有殘酷的戰爭,只有一個幸福和平的地球。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12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因自身信仰猶太教的排他性,智商高超的優越感,被基督教視為異教徒,在長達二千年的人類歷史中受到基督教的長期仇視,迫害,屠殺!經歷了二次亡國。也正因為猶太人獨特,聰慧,堅持信仰,在流亡二千年后仍未消亡,終于成功復國以色列,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民族!
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生于1929年德國的法蘭克福。1942年安妮13歲,當時歐洲的情景是德國的納粹為轉移國內矛盾及經濟蕭條,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把猶太人當作替罪羊,瘋狂迫害,進行種族屠殺。
13歲時安妮收到了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安妮就開始寫日記。1942年7月,安妮一家為了躲過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躲進一間密室。在那里度過了25個月的密室生活。
安妮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學生,她本來應該過著快樂的生活,可就因為她是一名猶太人,所以她受到了德國的納粹的種族迫害。在密室里,安妮不知道與媽媽吵了多少次架,不知道受了多少困苦。這一切,只因為安妮是一名猶太人!
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在密室里生活的25個月。在密室里生活的25個月,他們白天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靜靜地坐著,就連上廁所都要在特定的時間。可就算這樣,安妮還是樂觀的去面對未來。在狹小的空間里,每天面對未知的恐懼,密室里的8個人對恐懼表示出不同的反應,這是一種真實的表現。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告密而被德國黨衛軍查抄,1945年3月安妮與姐姐一起因傷寒死于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距離她16歲生日還差三個月。
安妮在日記里說,我感到孤單,卻從不絕望!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從13歲到15歲,幾乎每一篇日記,寫的不是戰爭帶給她的傷害,而是她對待戰爭的樂觀。
正是有這么堅強的人,一個民族才不會消亡!正是安妮的控訴,戰爭是悲劇,是災難,它摧毀著生活中的美好!全人類要反對戰爭,堅決不讓愚蠢的災難再次發生,珍惜美好的生活。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13《安妮日記》是我在暑假里讀的一本書,講的是安妮在密室里度過的那日日夜夜。
安妮·費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原來居住在法國的法蘭克福,這天是安妮的生日,她收到這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并給這個日記本起了一個名字叫吉蒂。
可是,好景不長,法西斯戰爭興起了,安妮一家轉移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這時,安妮已經上了中學,開始了她的學習之旅。
可是,法西斯已經侵占了荷蘭,安妮一家只好到處尋找安全的地方隱蔽。
終于,在法西斯沒有發現的情況下,安妮一家又轉移到一家果醬公司的密室里。
在這間密室里,安妮度過了24個月,她躲進去的時間正好是女孩子最重要的的花季階段,可是,安妮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迎接她的只有大炮聲、槍聲等等。還有,在密室里不能點燈,不能有光,不能有……總之還有很多很多的規矩。安妮就在密室里一直寫日記,她用她的筆為了實現自己要做個作家的夢想,寫了一本書,這里面記錄了安妮對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問題的看法,用現代人的語氣,為我們描述這她的世界。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14讀完《安妮日記》這本書,我還一直沉侵在故事情節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氣、溫柔的悲傷的種種表情感動得落淚。
我想原來我一直沒有崇拜的人,但讀完《安妮日記》之后,崇拜的對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誕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籠罩著每天,戰爭讓很多種族滅絕,也讓天空烏云密布。這里有許多的猶太人被蓋世太保的鐵抓襲擊,他們就這么無辜的離開了人世。這是歷史上異常慘絕人煙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個猶太少女,她原來過著多么幸福美滿的生活啊!命運卻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許多人都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當時安妮還是個13歲的女孩。它是活潑好動天真的,卻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幾年不出門,密室每個地方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膽敢你面對這些時,本應該是被逼瘋,但她沒有屈服,反而讓她在遇到這種困境時產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漸漸長大,她在社會中完全獨立了,15歲的他想改變現在,想到了男女平等,這些社會問題。戰爭是恐怖的,它能破壞一切,卻不能破環擁有一顆勇敢、堅強、自由的心!雖然她最后沒有逃過殘害的命運,不過她的心永遠活在世上,或在每個人的心中。當她閉上雙眼時,它距自己的16歲生日只差3個月。“多么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啦!”我不禁悲嘆道。
雖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說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我堅信他的愿望能實現。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這本書會一直壓制住戰勝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她能感動全世界,但愿世界不會再有戰爭!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15《安妮日記》讀后感1942年—1944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愿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么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