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里。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1她是個活潑好動的女孩兒,上課的時候喜歡和別的同學嘰嘰喳喳;她是個充滿想象力的女孩 兒,以后的夢想是當一個記者;她是好學的,尤其喜歡研究古代貴族家譜和讀書 。
就這樣的一個她,與我們普通的女孩子沒有區(qū)別的她,引起了我的思緒。
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篇課文,有關納粹二戰(zhàn)時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無法想象,一個笑容 明艷的美麗的 小姑娘會和這樣殘暴的集中營有任何關系她是安妮 弗蘭克,一 個多話不安分的小女孩,她在后屋藏了 好幾年不見天日,直到納粹發(fā)現了她。
我翻閱她的日記,發(fā)現她的日記截止到了1944年8月1日,而1944年8月4日,她被抓了起 來。她的文字是那么充滿了希翼和渴望,我不敢想象她被送入集中營后發(fā)生了什么,她的臉 是那么可愛天真,讓人忍不住去想,怎么可以?納粹怎么下得了手?
一張圖片一直在我腦中閃爍,那是一張猶太人臨邢前的照片,被貼在奧斯維辛的長廊 上。照片上的人無不目光呆滯,嘴巴緊抿著,好像都想說些什么。我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搜尋 安妮的身影,一方面我希望找到安妮的
身影,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找到她,我不相信她真的被關在了這種地方。我心里祈禱著 不要找到她。可是,除了這張照片上的人,還有400萬人死于這個集中營,死去的人太多了, 安妮的母親,姐姐瑪戈,范丹一家,杜瑟爾醫(yī)生我忍不住來回想著,這太殘忍 了!我有點受不了了,納粹的行為令人發(fā)指,是平常人不敢想的。
有很多像安妮 一樣的女孩兒,她們聰明乖巧,勇敢無畏地追求夢想。可是在集中營她們 受到了什么樣的折磨呢?怎樣的死去呢?沒有人知道,只有安妮把自己的一切記錄了下來。 我們應該感激安妮,如果沒有她,她在后屋的日子,對納粹的控訴,就不可能被記錄下來。
荷蘭人特意在安妮住的后屋設置了一個旅游景點,去的人絡繹不絕。我可以想象窗中一 雙明亮的眸子,那是安妮在向外面張望,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安妮。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2許多人都會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這些日記都只是記錄著每天平凡而快樂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記卻不一樣,這本日記記錄著每天都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猶太小女孩兒的生活。在這本日記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這種壓抑的環(huán)境下,她表現出了一種從容和淡定。她的日記十分坦率,她會把許多問題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復掂量,所以僅僅一兩年的時間里,他在內心成長的路上走得很遙遠,并且用日記將自己的成長豐富地表現出來。
安妮是一個猶太人,希特勒上臺后,她們一家就流亡到了荷蘭。“二戰(zhàn)”以后,德國占領了荷蘭,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全家躲進了父親公司大樓的幾間密室里。他們在密室里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為樓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情況下成長起來,并用日記記錄了下來。密室里有兩戶人家和一位牙醫(yī),他們全都是猶太人,他們從此整天提心吊膽,輕言慎行。這種日子對于安妮來說比白天逼她上床都要難,更何況還要將本來各自生活的兩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難過了。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個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動的勾勒出幾間無趣的房間,表現出夜里幾小時的恐怖,和房間里的氛圍,這些描繪都透露出她的從容和天性的活潑。她還跟我們分享了她聰明的父親,沒有耐心的母親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里的人,她把他們都看得很清楚,并且總是帶著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記沒有無病呻吟,也沒有裝腔作勢,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安妮走的不遠,她只活了十五年多,并且是在16歲生日的不久前才去世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這個女孩兒將快樂、耐心、真誠播種在了自己身上,并且幸福地微笑著。我深深的體會到她說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3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從1933年希特勒證券執(zhí)政后,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fā)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zhàn)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fā)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4這個星期,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是一部真實的以書信為形式的日記體小說,主要內容是作者安妮·弗蘭克用日記記錄了在兩年多時間里經歷的許多事情。通過閱讀,使我對戰(zhàn)爭與和平有了更多的認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由于受德國迫害,1942年,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描寫了在秘密小屋里的每一個日日夜夜和每一件難忘的事情,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zhàn)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直到1944年8月,因為被人告密,和安妮一起隱匿的八個人被捕并被關進了集中營。到戰(zhàn)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弗蘭克先生一人得以生還。后來,他整理了女兒在藏匿期間的日記,出版后引起極大的 ……此處隱藏4690個字……夜才打開窗戶透一透氣,真苦呀!況且,窗戶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訂起來的,這是為了防止德國兵聽到動靜而設計的,等晚上德國兵不在時才能看一看外面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費蘭克有許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關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歡她,有時帶安妮費蘭克到自己家玩,參加一些運動,出汗時請她吃冰淇淋。有時因為時間規(guī)定,所以不能玩,這就是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和犧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開殺戒了,但是后面還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沒有一個知心朋友,所以她過得并不是很快樂,她的日記寫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結束,因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營,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傷寒而去世了。
我閱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感覺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傷害,這種種族迫害讓我們還可以讀到對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長與困惑;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感悟到安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努力學習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有著崇高的理想,自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還要學習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書,可以讓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并伴隨我成長一生。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13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zhí)政后,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fā)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zhàn)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說
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fā)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14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因自身信仰猶太教的排他性,智商高超的優(yōu)越感,被基督教視為異教徒,在長達二千年的人類歷史中受到基督教的長期仇視,迫害,屠殺!經歷了二次亡國。也正因為猶太人獨特,聰慧,堅持信仰,在流亡二千年后仍未消亡,終于成功復國以色列,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民族!
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生于1929年德國的法蘭克福。1942年安妮13歲,當時歐洲的情景是德國的納粹為轉移國內矛盾及經濟蕭條,發(fā)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把猶太人當作替罪羊,瘋狂迫害,進行種族屠殺。
13歲時安妮收到了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安妮就開始寫日記。1942年7月,安妮一家為了躲過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躲進一間密室。在那里度過了25個月的密室生活。
安妮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學生,她本來應該過著快樂的生活,可就因為她是一名猶太人,所以她受到了德國的納粹的種族迫害。在密室里,安妮不知道與媽媽吵了多少次架,不知道受了多少困苦。這一切,只因為安妮是一名猶太人!
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在密室里生活的25個月。在密室里生活的25個月,他們白天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靜靜地坐著,就連上廁所都要在特定的時間。可就算這樣,安妮還是樂觀的去面對未來。在狹小的空間里,每天面對未知的恐懼,密室里的8個人對恐懼表示出不同的反應,這是一種真實的表現。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告密而被德國黨衛(wèi)軍查抄,1945年3月安妮與姐姐一起因傷寒死于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距離她16歲生日還差三個月。
安妮在日記里說,我感到孤單,卻從不絕望!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從13歲到15歲,幾乎每一篇日記,寫的不是戰(zhàn)爭帶給她的傷害,而是她對待戰(zhàn)爭的樂觀。
正是有這么堅強的人,一個民族才不會消亡!正是安妮的控訴,戰(zhàn)爭是悲劇,是災難,它摧毀著生活中的美好!全人類要反對戰(zhàn)爭,堅決不讓愚蠢的災難再次發(fā)生,珍惜美好的生活。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 15《安妮日記》是我從好朋友那兒借來的。一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它牢牢吸住眼球,再也挪不動步子了。因為它,我還鬧出了不少笑話:吃飯的時候被安妮的機智詼諧笑噴了飯;踢球時球還沒踢到我這兒,我就徑直一踢,結果把鞋給踢飛了;走路時為安妮打抱不平。結果一腳踏進了泥水里,后果可想而知……
《安妮日記》中安妮·弗蘭克假借給朋友吉蒂的寫信形式,真實的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日志。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及對和平年代的向往。她不畏強敵,勇敢的用筆墨控訴了法西斯戰(zhàn)爭的邪惡。講述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深深的災難。這本《安妮日記》不僅僅是安妮這位成長中的少女的內心獨白,也是德軍占領區(qū)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是對人性和平與安寧的迫切呼喚。
這冊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在父親公司的密室里完成的。為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殘酷迫害。安妮和家人逃到了父親公司的隱蔽密室里。他們在密室整天提心吊膽,連大門都不敢出。就這樣生活了25個月,直到被捕進了集中營。在這漫長的25個月里,面對一切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心懷生的追求與期盼,以及對未來的向住與期待。安妮這種微笑著面對逆境,永遠樂觀期盼的人生態(tài)度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嗎?
讀著這本安妮用生命寫就的日記,我深深的感受到法國人對猶太人的不公平:猶太人必須佩戴一顆金色六角星;猶太人必須上交自行車;猶太人不能乘坐一切交通工具;猶太人只許在下午3~5時出行買東西;猶太人只能上猶太人開的商店、理發(fā)店;猶太人禁止到娛樂場所、體育場去……如此種種,簡直是把猶太人整天關在家里!我還了解了歷史,戰(zhàn)爭與種族迫害。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地球媽媽的孩子,何必互相殘殺呢!
安妮,我敬佩你。我敬佩你的勇敢和堅強,尤其是你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永遠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