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話題作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話題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話題作文1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非常的開心,因為今天不僅能吃粽子,到了晚上,還有非常精彩的端午節放河燈活動,這可是我最期待的活動了。
夜幕降臨,河畔人聲鼎沸。小河顯得格外美麗,我們瞬間就被這里的夜色迷住了。兩岸柔柔的燈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條綢帶在水面上搖曳閃動,寬闊的河面在夜色下銀波蕩漾,醉意綿綿。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早已有許多河燈被放飛,那那星星點點的河燈,一閃一閃,真有種說不清的韻味。聽老人說,放河燈是一種民間很古老的傳遞思念的方式,而在端午節放河燈則是為了來紀念屈原。
我也拿出蓮花燈,用打火機點燃了蠟燭,站在放飛河燈的臺階上。每一個臺階,都有一個手持河燈的人等待著屬于自己的那一刻。小孩子們拿著河燈覺得新奇好玩,年輕人捧著河燈在默默許愿,老年人提著河燈感慨歲月的變遷,那場面是多么圣潔,我深深地被那放飛河燈的人群所感動了。看著蓮花燈已經接觸水面了,我的手有點舍不得離開了,蓮花燈已經有了我的溫度,它的花心中已經盛滿了我對屈原的敬佩……我突然覺得它好沉好沉,啊,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不是全都裝在這一盞盞小小的河燈里嗎?
知道端午節放河燈活動結束,我才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這里。看著河里面一盞盞明亮的燈,我真期待明年的端午節放河燈趕緊到來。
端午節話題作文2“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又稱端午節、重陽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年端午外婆就會包粽子,外婆早早的準備了蹤葉、糯米、腿肉、香菇等,一切準備妥當,外婆開始包粽子,她就熟練地在手掌上鋪上兩片粽葉,卷成圓錐形、舀一勺糯米,在上面鋪上肉、香菇、然后把它們壓實壓緊,把粽子裹緊,捆扎,一個漂亮的粽子“誕生”了。放到高壓鍋里蒸上十幾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包香噴噴的,讓人垂涎欲滴。輕輕的解開包粽子的繩子,撥開它的“外衣”糯米的香味就撒發出來,咬下去還富有彈性,怎能不愛吃呢?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每當端午節,沙溪河上都要舉行劃龍舟比賽。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漿,用全身的力氣劃了起來,遠遠望去還真像幾條龍在快速的游動,擂鼓的水手氣勢高昂,有節奏地敲著鼓點,觀眾們都熱烈地喊“加油!加油!”幾條龍船的氣勢真是壯觀。
在我們的家鄉,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家家戶戶的大門上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吃粽子、賽龍舟、吃“五黃”插“五端”這幾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話題作文3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立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與別處的差不多,卻仍有它獨具一格的地方。
我們這兒一年過兩個端午,“大端午”和“小端午”。5月初5是小端午,5月15是大端午。每到端午,媽媽就吆喝著吃“糯米纏絲竹葉包”嘍!其實就是粽子。粽子粑是用糯米包成的,還講究包好之后泡上一泡,這樣糯米就會滋和一些,蒸出來也就不會生硬。還有些好口的鄉親還會在里面加點臘肉或綠豆。我更喜歡吃用綠豆包的粽子,因為臘肉的吃起來太膩了。
每到端午節,家里的飯菜也提升了檔次。不僅有平日里不常吃到的菜,而且盤數多。我們這兒還有個特別的說法:菜擺八盤是賞給叫花子的,擺十盤是給豬吃的。所以家鄉人吃飯從不擺八盤或十盤的菜。我們家還有個很傳統的游戲,就是在吃飯的時候,誰拿的第一個粽子里有餡兒,那好運就伴著他。媽媽往往在裝粽子的盤里只放一兩個有餡兒的。玩這游戲也是講究方法的,竹葉子泛黃一點兒的就是有臘肉的,這還是在我屢戰屢敗后外公教給我的方法。端午節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一個賽事——賽龍舟。“劃呀,劃呀,”插艾葉清香縷縷飄四海,賽龍舟號子聲聲傳九州。龍舟在一聲聲震天動地的號子聲中前進,舟子上的選手齊心協力地搖動船槳“一二,一二……”大汗淋漓的樣子,真是端午節的又一大風景!
在端午節期間,我們做兒女的還要去給干爹干媽“打端午”。大多是去集市上稱幾斤豬肉后提去,干爹干媽總是留干女干兒吃飯,拉拉家常,明事理的還會打發點錢。這個在我的家鄉也是很常見的。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又不失活力。
端午節話題作文4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這篇文章,作者主要向我們介紹了端午節所要做的一些事情,如:包粽子、插艾蒿等。作者歲包粽子的細節描寫的十分詳細,可見作者的觀察十分仔細。文章語言淳樸,敘事條理,是篇不錯的文章。
端午節話題作文5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快到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才有了這個節日。
古代詩人屈原十分忠于自己的祖國,十分想報效祖國。但是有許多小人說屈原的壞話,所以得不到朝延的重用。于是屈原投下了汨羅江。后來人們才知道屈原的忠心,于是就有了一個節日一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些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和打鼓,唱雄黃酒……
去年的端午節,我去了外婆家。看見外婆和姨媽們熟練地操作包粽子的技術,我的腦子里立刻蹦出來一個詞"老手"。粽子十分難包,過程也非常復雜。我媽媽都不會包,只得一旁邊包邊學。
到了下午,我們去一條河邊看賽龍舟。一走到河邊,就看 ……此處隱藏2557個字……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于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桿,葉子長長的。“這是什么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和菖蒲。”外婆回答。“為什么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里,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里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卷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余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系牢。最后,剪掉多余葉尾。啊!我終于包出了一只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節話題作文12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戰國時期有一個愛國者,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建議楚王和懷王與秦朝作戰。屈原聽說他的國家就要滅亡了,就把石頭扔到老羅江去自殺。當地民眾立即劃船搶救,洞庭湖,最終沒有看到屈原的身體,普通人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家家戶戶都包著粽子,然后把粽子放進老羅江,讓魚吃飽了,這樣就吃不了屈原的身體了。端午節慢慢地過去了。端午節還將賽龍舟,用絲帶和掛香袋等形式紀念屈原。“爸爸說,我點了點頭。
“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感嘆道。我們趕緊往外跑,我花了兩個竹葉,她的母親得知包,包封裝包中沒有像她母親的,但大米灑了一地。我把氣竹葉在地板上。媽媽說:“不做事的一半就跑了,把它,我們必須先看看粽葉卷成三角行,然后大米到它。”我按照媽媽說的做,包成餃子第一我很高興地說,我會包粽子啊,那幾個連續的數據包。在這個時候,我的母親說,包說:“在我們家鄉的端午節要插草的葉子,虹膜,龍舟競渡的樹葉,喝雄黃酒等習俗。”包餃子,我們就煮了起來。半鐘水餃也熟后,媽媽帶我吃,哇!真香,好吃哦,這是我們的粽子,不由也不油膩的包。 “幾分鐘后,吊車餃子被我們吃掉。
真 的!今天是非常快的一天。我知道很多知識和民俗。結束端午節我感到很高興。
端午節話題作文13每年的五月初五,每家每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斗地主。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里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夠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干凈,洗過了粽葉,接著再將糯米清洗,洗干凈了之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著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接著再將糯米輔在肉上,最后再將“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接著將多余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扎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地包著愛心粽。
終于,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夠驕傲,只有沉著冷靜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淺。
端午節話題作文14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傳統端午佳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統端午佳節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傳統端午佳節,又稱重五、端陽、傳統端午佳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傳統端午佳節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后,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團,后來怕飯團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團,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傳統端午佳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系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嘗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傳統端午佳節!
端午節話題作文15“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讀到這首兒歌,我仿佛就聞到了奶奶煮的粽子的香味。
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是用碧綠碧綠的蘆葦葉包的,里面裹著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各種各樣的餡料。這些餡料有的是一把小巧的紅豆,有的是一個黃里透紅的鴨蛋黃,有的是二三顆圓溜溜的蜜棗,還有的是一大勺金黃色的肉松……反正你想吃什么餡就可以加什么餡。
等粽子包好了,就可以加水放進大鍋里煮了。剛開始的時候,粽子的香味隱隱約約,不是那么濃烈,但隨著鍋里的水不斷地沸騰,一陣陣馥郁的香味就緊跟著熱氣飄散出來,一直繚繞在整個屋子里,熏得人垂涎欲滴。
等奶奶告訴我可以吃了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揭開鍋蓋,小心翼翼地夾出一個冒著熱氣的粽子仔細打量。我發現奶奶包的粽子真是又結實又好看,那有棱有角的粽子猶如一個小巧玲瓏的金字塔,讓人愛不釋手。我最愛吃的粽子是蜜棗餡的,剝開一層又一層密密包裹著的蘆葦葉,咬上一口,又糯又甜,超級好吃。這真是人間美味啊!每當這時,旁邊忙碌的奶奶總會一邊笑一邊喊我“小饞貓!”
奶奶還告訴我,吃粽子這個習俗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再去傷害屈原的軀體,所以賽龍舟和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聽了奶奶的話,我更喜歡這個節日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