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后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傳》讀后感1在寒假我讀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名字叫《名人傳》,這本書讓我強烈感受到了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和旺盛的激情,每次讀它我都會為羅曼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打動。
《名人傳》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 , 《米開朗琪羅傳》 , 《托爾斯泰傳》組成的。作者緊緊把握住三位人物的共同之處寫出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歷程。
在這本書中的《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是本書中我就喜歡的一句話:”偉大的靈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液…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平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我認為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非常矛盾的人物,他雖然是一位英雄,但他的意志卻不是英雄式的。他是一個生性膽怯,謹小慎微的人,到后來變得極其孤獨。而且《名人傳》非常好的印證了中國人的一句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是我喜歡“還有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這些都是我明白了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戰斗。我們必須時刻奮斗,保持熱情。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但也一定有很多人不想奮斗,想要一夜成名。貝多芬的經歷然我想起了另一部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和里邊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擁有同樣可貴的品質。
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棄音樂,把歐洲古典樂推向了高峰。米開朗琪羅的遭遇悲慘,但仍然堅持雕塑。托爾斯泰創出不朽的名篇,他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鍥而不舍,堅持不懈,不屈不撓。
這些英雄就像是那梧桐真火的烈焰中涅盤重生的鳳。我感覺到《名人傳》使讀者的靈魂感染然后生活成崇高。
《名人傳》讀后感2羅曼羅蘭的這本書向我再現了三位曠世奇才輝煌的一生。
他們三位偉人輝煌的戰果下,其實都有無盡的艱辛,他們一輩子都在與困在自己身上的枷鎖作斗爭。
貝多芬的枷鎖最明顯,貧困的家境使他失去了幸福的童年,而當他25歲時在樂壇上大顯身手時,他的雙耳有失聰。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他面對生活的種種困苦,始終很樂觀,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歡樂頌》為他悲劇的一生加了一個喜劇的結尾。不過,比起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他依然是幸運的,他身體上的不自由再多,他的心靈至少是自由的。他對一切所看不順眼的事都作出了反抗。
而米開朗琪羅呢?他有許多弱點:軟弱、多疑,猶豫不決,經常屈服于強權。但這只是他性格或者說是精神上的弱點,在藝術探索上,他完全是一位英雄,沒有人會否認他在藝術上的成就!他的藝術代表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期偉大的人文精神,正是如此,他才與達芬奇及拉斐爾并列意大利三杰呢!他的一生生活得那么的壓抑和痛苦,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成為一位藝術家,成為世人的驕傲。
在常人的眼里,列夫托爾斯泰是最幸福的:出生名門,衣食無憂,家庭幸福但其實他的苦惱正是來自于此,他痛恨自己的地位,他的一生都想擺脫世俗的枷鎖,去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去追求充滿了愛的生活。或許許多人向往他的生活,但這位天才,這位喜歡否認大多數人觀點的天才,一生一世在擺脫幸福的生活。我喜歡他的作品,但我不認同他的思想,因為這個思想不切實際,看似很好,其實卻像紙老虎一樣不堪一擊。但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完全可以贊揚他為他偉大的文學成就。
電影《功夫熊貓》中的主角熊貓在廣告上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世上沒有絕對的成功者,我們要像貝多芬一樣自信、百折不撓;米開朗基羅一樣謹慎、對事業不懈追求;托爾斯泰一樣愛所有人。如果做不到,就做自己吧,去做一個英雄吧!
《名人傳》讀后感3一口氣,讀完貝多芬傳,不免長噓一口氣。
為貝多芬的困苦而嗟嘆!為貝多芬的抗爭而贊嘆!為貝多芬的才華而驚嘆!
貝多芬的一生是困苦的。三歲失去教會我們的祖父,七歲失去疼愛我們的媽媽,兒時常常被酗酒的爸爸毒打,三十歲失去聽力,過去心愛的二個女性都離他而去,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hellip;hellip;在生命的最后,依舊沒擺脫窮苦的運勢。
貝多芬的悲劇一生好像沒快樂可言,但他畢生都在為藝術獻聲。他說:“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當我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么幸福啊!”相信正是由于這種追求,貝多芬才能忘記運勢的不濟與生活的艱辛。他完全沉醉于音樂,他的快樂來自音樂,他的幸福來自音樂,這種快樂和幸福只有他自己能享受,這可能也是他創作的想法和源泉。他說:“我要扼住運勢的喉嚨”,在與運勢的搏斗中,貝多芬無疑是勝利者。他的拼搏與他的作品都取得了后人無限的敬仰和愛戴!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最然他的作品不算最多,但被公覺得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沒之一。大家熟知的作品有《歡樂頌》、《運勢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最為難得的是他最棒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聰后最為困苦時創作出的。這也應了古人那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看完全書,久久不可以平靜,上帝不會由于哪個是天才而眷顧哪個,更不需要說大家這部分“凡夫俗子”了。有句玩笑話如此說:“點背不可以怪社會,命苦不可怨政府”,話糙理不糙。每一個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挫折和痛苦,當大家面對病痛或困難的時候,就應該以這部分名人、偉人為榜樣,不再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要揚起生活的風帆,堅定生命的信念,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名人傳》讀后感4在這個假期里,我看了很多本好書,《名人傳》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這本書描述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美,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經歷。
這整本書講述了三個名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在那不平等的社會中如何掙扎與生存。
貝多芬,一個在音樂領域德高望重的人,但也是一個不畏強權的人。
米開朗琪羅,一個著名的雕塑家,為自己的作品揮灑了無數不朽的杰作。
托爾斯泰為后人留下了經典的文學作品,用文字傳播愛的種子。
他們三個雖然在不同領域發展,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苦難中堅持自己對理想的追求。這是多么令人敬仰啊!
在這三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眾人皆知的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 ……此處隱藏5615個字……,這應該都是孤僻的原因吧。也曾有過歡樂幸福的時光,也曾與愛人共度美好年華,是因為對藝術的執著吧,這些美麗的字眼也隨著遠去的風兒消逝了,成為過去的傷痛,隱藏在心中。單純的熱衷已不能表述對藝術的決心,而是獻身吧,多么偉大,讓人感到神一般的尊嚴。
竭力為善,愛自由勝于一切,既使為了帝王的寶座,也永勿期妄真理,這是貝多芬的一句名言,真理,是在人們心中還是專家的言論?善惡本是對立,事實上也是這樣,如同人性的兩面,美好,虛偽,甚至是丑惡,人人都會有,但不要背離真理背離自由,因為你會為此而憂傷,為此嘆息。
對鄉土的懷戀讓他們堅定了信念,那是自然力的碰撞。明凈的大自然中,迸發出一種凈徹心靈的光芒,普照大地。霎那間,狂風驟雨即至,一片漆黑,讓人窒息,嗅不到希望。遠處隱隱有了些許光亮,撕破天空,晴空萬里。放眼世界,大把陽光等待著我們,探索追尋,追趕他們的腳步,是光明的。
恍然,一縷芳香環繞指尖。又抬頭,已是滿園春色。
《名人傳》讀后感13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后,我讀完了一本飽含激情的作品—《名人傳》。這本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書中的三位主人公是人類歷史上不同時代最富天才的偉大人物。作者用感人肺腑的筆墨,描繪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曲折而偉大的一生,展現了他們敢于直面黑暗、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
貝多芬在青年時代雙耳就失聰了,處于貧窮、孤獨、不幸之中,但是他以頑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不向厄運低頭。雖然命運帶給他的是苦難,但他卻將苦難鑄成快樂的樂曲,永存于世。米開朗琪羅一生遭受歷任教皇差遣,始終處于超負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創作伴隨著貧困、疾病、勞累、仇人離間、親人薄情寡義……然而,他沒有放棄努力,用血淚創作出了不朽的傳世佳作。最終,米開朗琪羅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為西方美術歷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托爾斯泰隨人家境優裕,但他一直牽掛在受苦難的民眾。他甘愿放棄自己的一切,沖破世間束縛,用生命去追尋信念、真理和正義,可謂“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這部傳記告訴人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不放棄、不卻退,始終懷有仁慈、友愛、奮斗之心,你就能走向人生的巔峰。
這兩天,我讀了一本關于愛因斯坦的《名人傳記》系列叢書。這本書讓我充分認識了愛因斯坦這位偉人。
在愛因斯坦2、3年級的時候,知識水平就已經達到了6、7年級。一道用圓周率就能解答的題目,他卻把圓周率也作為未知數,用微積分從式子中計算出答案。要知道,微積分,可是大學二年級基礎課的知識呀!
有一次愛因斯坦的叔叔給他一本名叫《歐幾里得平面幾何》的數學教材,書中的第一題就把愛因斯坦難住了。但他的悟性很高,在看到一只蜘蛛垂直吊下來的絲形成的垂線,便茅塞頓開,想出了解題的方法。
這本書詳細的說明了愛因斯坦生活、學習的過程和其中的困難、煩惱,也讓我對愛因斯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記得愛因斯坦有這樣一句名言:A(成功)=X(艱苦的勞動)+Y(正確的方法)+Z(少談空話)。
《名人傳》讀后感14有這樣的三個人,他們各有各的苦難。有人家庭貧困,有人的祖國多災多難,有人雖生在富裕的家庭中卻反而厭倦這種生活,這三個人就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而我之所以認識他們,還是因為一本書—《名人傳》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的羅曼·羅蘭,這本書中一共講述了三個人的生活,那便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他們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而努力奮斗。
貝多芬的生活是痛苦的,人生對于他來說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酷的斗爭。童年時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直到后來,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后,他拜海頓為師,卻在即將成功時,聽覺衰退,導致他兩耳失聰。突如其來的災難并沒有打倒貝多芬,他以堅強的意志, 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郁的思想, 最終成為了名人。
米開朗基羅和貝多芬相比,其實他幸運得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生于富裕家庭,從小接受著貴族教育,然而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占卻無能為力。直到后來得到教皇的賞識,然而他卻并不以此為榮。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身體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很高的文學天賦。然而他卻厭倦了這種優越的生活,他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但也正因為如此,他迎來了無休止的煩惱。
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為我們講述了三個名人不平凡充滿奮斗的人生。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的人生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只要你不屈服于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生在奮斗之中,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
《名人傳》讀后感15自從讀了《貝多芬傳》,我被貝多芬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所震撼,所折服。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經歷了一場激烈而殘酷的斗爭,但是,他依然艱苦的活了下去。
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急于開掘貝多芬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稍長大,厄運又再一次降臨他的頭上——他失去了最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他只有寫信向朋友傾訴心中的痛苦。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在法國大革命爆發時,他曾遇見過莫扎特,倆人相互交流,后來,貝多芬拜海頓為師。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可是,當他正在享受成功的甜蜜時,不幸卻悄悄降臨在他身上。漸漸地,貝多芬覺得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這時也受著劇痛的折磨,但是他一直瞞著所有的人,直到耳朵徹底聾后,他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不過,貝多芬的耳朵并沒有完全聾,可以說,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他耳聾后完成的。
以后的歲月里,性格過于暴躁的貝多芬遭到了愛情的拒絕。在承受著肉體上的折磨時,他又必須承受另一種痛苦的折磨。
貝多芬遭到了身體的“背叛”,他先后患上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眾多的疾病折磨著貝多芬,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卻從未放棄過音樂。這是難以想像的,面對這么多坎坷,貝多芬毅然選擇了活下去,繼續投身于音樂中。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他渴望治愈,渴望愛情。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了世界的名人,他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