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后感精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的教育讀后感1這是一部獻給9歲到13歲小學生的書,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撰寫的,內容新穎,情節感人至深。凡是讀過這部書的人,都無法抗拒它的魅力,這本書是無可爭議的愛的典范。它那激蕩的情節無不使人流下動情的淚水。
《愛的教育》充滿了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和19世紀時意大利引人入勝的習俗風尚,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里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神圣的愛,無不溢流于紙上,動人心魄,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戶曉,成為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
全書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樸素平淡的語言、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情感讓人感動不已。比如賣菜婦女、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其中有好多是我們的同齡人,如安利科的好朋友卡隆,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樂于助人。看見比自己小的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果斷地把自己的錢給了他;他還是個同情弱小、能為朋友敢于犧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痛斥那些欺負別人的人;他非常愛他的母親,他會花幾天的時間給母親寫一封長達八頁紙、四周還畫上花邊的信作為生日禮物獻給母親。這是一個多么可敬的孩子啊!
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舍,盡管他十分需要那些錢;還有為救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被車軋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還有那個既熱愛學習,又熱愛勞動,把勞動當作娛樂,善于利用時間的可萊蒂;還有……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對生活充滿愛,對他人友愛,熱愛祖國和家人,勇于為他人奉獻。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愛,他們的生活才顯得那么多姿多彩。
書中還講了好多其他的同齡人和善良友好的家長、慈祥疼愛學生的老師,還有許多英雄。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教我懂得了什么是愛,懂得了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去向卡隆、洛貝諦他們學習吧,少一點自私,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封閉的心扉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2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令我深有感悟,這本書當然非《愛的教育》莫屬了!
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學齡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從10月4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凡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轟轟烈烈的,但卻感人肺腑。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這里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樂于助人;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屈的克洛西……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引起了我的興趣,在這本書里,到底寫的是什么愛呢?母愛、友愛、真愛、父愛……誰也不會真正知道愛的意義,因為愛是無限的。在電視里、報紙里,有多少條爸爸媽媽在地震中,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幸被塌落的房板砸死的新聞,這不就是世間最平凡無私的愛嗎?
“愛”是一個很普通的字眼,如爸爸媽媽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細心教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這些小事可能我們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觀察著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愛我、幫助我。在生活中,如果沒有了愛,那么就像一盤菜里沒有加鹽一樣,淡淡無味。
愛是什么?永遠沒有答案。愛可能是在失落時的一聲聲安慰,在成功時的一句句祝福,在發脾氣時的一次次包容……愛每天都在我們身邊,雖然我們有時發現不了它,但愛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可能在你眼里對別人微不足道的幫助,對他們來說,卻是無比珍貴的溫暖。當你做了一件善事,相信你自己也會感到很快樂。如果只懂得索取,而不付出的話,那快樂就會和你失之交臂。愛在哪里?沒錯,愛看不見,摸不著,好像空氣,圍繞在我們四周,我們卻沒有察覺。
其實,愛一直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愛,就永遠陪伴著我們。
愛的教育讀后感3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里的有一篇文章《畸形兒》。文章中的“畸形兒”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們是一群非常堅強、樂觀的孩子。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
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
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
看了這篇文章,讓我非常感動。他們雖然身體有缺陷,但是他們卻又擁有一顆積極向上,不放棄,樂觀的精神。相對比起我來說,我感到很慚愧:我是一個健康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家,有愛我的爸爸媽媽和疼我的爺爺奶奶,還有非常多的朋友。我可以和我的爸爸媽媽、朋友、同學一起去游樂場玩,可以肆意的追打,玩耍……我身在這樣的幸福中,但卻不知道珍惜。我經常挑食,不吃胡蘿卜、西紅柿,有時還嫌棄家里的飯菜不好吃;還經常去買零食,不知道節約;經常玩電腦游戲,不知道珍惜時間去好好學習。還有時不聽大人的話,故意搗亂。相比他們來說,我是多么的幸福,但是卻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上文為大家介紹的愛的教育讀后感,你了解了嗎?
愛的教育讀后感4去年,我從媽媽的書柜上看到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媽媽對我說:“這本書你能夠抽時間看看,你必須會有所感悟的!”一向到今年寒假我才開始看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人,亞米契斯 ……此處隱藏5795個字……節的最后一天》。它寫了一件令人深思、淚流滿面的故事:“在熱鬧的大街上,一對母女在走散了,一位位好心人幫助小女孩找媽媽。最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她們母女終于相聚了。”想想平時,我不禁低下了頭:“每次我走在大街上,總是看見一些流浪的乞丐。可是,我從來沒有正眼看過他們,也從來沒有給過他們一分錢。還有,當我看見與親人走散的小孩時,我甚至沒有產生一絲的同情心,便與他擦肩而過。”瞧瞧自己的行為,再看看書中那些人的舉動,我能不感到慚愧嗎?唉!
在不知不覺中,我品嘗完了《愛的教育》這個“五味瓶”。
當我品嘗到“酸”的時候,鼻子一酸,“金豆豆”、“銀豆豆”嘩啦嘩啦地掉;當我嘴巴里嚼著“甜”時,心里樂滋滋的,高興得簡直可以說是一晚上睡不著……生活中的“五味瓶”也一個樣,不可能只讓你嘗到“甜”,而讓其他人專門去嘗“酸”、“苦”、“辣”、“麻”。但是,命運有一大半是在自已手上的。你如果去幫助困難的人,你和他(她)都會嘗到一塊香甜的“巧克力”,而上天不卻能命令你去做。
《愛的教育》,作者在書中卻創造了一個夢想中的愛心世界。而全世界人要共同創造的,將會是一個充滿團結、友好、和平的世界,一個在現實中的愛心世界!讓我們在愛的關懷中成長,并且把一些并懷送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話,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后感13在歐洲的意大利,這個古老而文明的國度,有兩本書是孩子們的必讀書,一本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木偶記》,一本就是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恩里科在一學期里寫的日記,這是一本能洗凈心靈的書,在這本書里,每行每列透露著的都是愛。
愛,無時無刻和你形影不離,可是它像空氣,常常被人忽視。其實,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就融入了生命。想想往事,在我們煩惱時、開心時、難過時、生病時,陪在我們身邊的,不是別人,是父母,這就是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愛。在學習上發生困難時,在前進路上碰到挫折時,陪伴在我們身邊又是誰,是老師,這就是老師為我們付出的愛。但是,在父母生病時,我們去關心過他們嗎?當老師碰到煩惱、困難時,我們去陪伴過他們嗎?讀了《愛的教育》,我走進了恩里科的生活,與他們一起學習、生活,讓學會了如何去愛。
過去的我,只知道享受,接受愛,沐浴愛,不懂的付出。如今的我,當同學有困難時,會伸出友誼之手;當父母生病時,會遞茶端飯盡孝心;當老師煩惱時,會更加認真學習,讓老師露出滿意地笑臉……
過去的我,想得都自己,很少想到別人。如今的我,每當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些乞討的老人、孩子和殘疾人,會把自己的零用錢掏出來送給他們;每當我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就會想到住在邊遠窮困山區孩子,節省每天的零用錢,捐給希望工程,獻上一份愛心;每當我看到伊拉克戰爭中那些缺醫少藥、餓得皮包骨的小孩,我會大聲說"不要再打仗了"!我希望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因為我懂得了愛是偉大的,是神圣的,還是至高無上的,有愛的人,他一定懂得付出,心靈一定是純潔的。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愛的教育讀后感14《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偉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記方式來寫的,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學校、父母、兄弟姐妹、師生之間關系的看法。
看完這本書書之后后,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例如《髙尚的行為》,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發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殘廢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為生。有的同學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學拿栗子殼擲他,有人學他一只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用求饒的眼光望著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發起勁了,弗蘭諦這個無賴還跳到凳上,扮著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哄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干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干的,但老師說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說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著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訓了他們一頓,然后走到卡隆面前,贊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卡隆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
我覺得克洛西雖然殘廢,但他也是一個人,大家應該尊重他,幫助他,使他不會因為殘廢而難過。但是那四個頑皮的同學竟拿他的殘廢來嘲笑他,當他是怪物。他們欺負侮辱一個不幸的人,他們做法是可恥的。?
人類不應該互相仇視,不應該侮辱別人,不應使人難堪。如果我仇視你,你仇視我,世界就會發生戰爭。我們要尊重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這樣,世界就會和平,人類才會過著幸福的生活。
愛的教育讀后感15暑假里,我認真地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真是本好書,我一次次地被里面的故事深深打動。
這本書采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的人物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些都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書中的故事很多,但我最喜歡、最感動得是《六千英里尋母》這篇故事,意大利男孩瑪爾可的母親為了還債,漂泊到了遠在美洲阿根廷的一家商店做女傭。自從上次瑪爾可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海底。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瑪爾可想媽媽想的快瘋了。他說服了父親,獨自一人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阿根廷,可是店主死了,母親也不知流落到何方。瑪爾可沒有放棄,通過不懈的努力和人們的幫助,他終于找到了媽媽,他的出現也使母親從垂死邊緣找回了生命價值,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是什么動力讓瑪爾可找到了母親?又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一路走下去?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子情和瑪爾可堅強的毅力!瑪爾可是堅強的,他為了自己的一個目標,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明知道前途艱險,自己的尋母之路并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出于對家人的責任感,對家人的愛。于是,他便經歷著旅途的種種磨難……皇天不負有心人,它不僅找到了母親,而且給了母親以生的動力!
讀完這本書以后想想自己,真是比不上這些人物,現在的我還時時依賴著爸爸媽媽,什么事都叫爸爸媽媽幫我;學習中遇到困難,也不去認真、堅決地克服,真是太不應該了。所以,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
我相信,大家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只有愛才使這個世界變的更加美麗。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