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后感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傳》讀后感1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深有感觸。
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寫的是鋼琴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
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艱難和挫折,才能使你的人生得到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
他對音樂火一般的熱情,是難以說明的。他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我是學鋼琴的彈過和聽過不少貝多芬的鋼琴曲,他的作品大多輝煌壯觀,充滿幻想,給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
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并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
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
這種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患的猩紅熱,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
在她的世界里,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黑暗。但老天爺的不公平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知識,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同樣的,海倫·凱勒也寫了不少著作。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著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
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
當然!
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用勇敢的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吧!
《名人傳》讀后感2他五短身材,脖子粗壯,有著運動員般的體格;他雙眼炯炯有神,能將與其對視的人一下子震住,這雙眼睛燃燒起來,帶著野性的光芒,因為面部表情幽暗、悲愴。他就是著名音樂家“貝多芬”。
與眾星捧月的小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十分酸楚,很少享受到家庭的溫暖。自四歲起,他就被父親禁錮在斗室中,終日與羽管風琴和小提琴為伴。一七八七年,他無比摯愛的母親去世了,他的父親酗酒成性,無法掌管家業,使他在十七歲的時候,便成了一家之主,他咬著牙,努力用肩上的擔子挑起整個家。
然而,苦難并沒有就此罷休,仍然不斷地肆虐著他,那就是耳聾證。他的聽覺越來越弱,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他不甘愿被命運打敗,他始終堿車著,不斷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征服了觀眾,他那拿破侖式的頑強,征服了全世界。
也征服了我……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不可以多一點像貝多芬一樣的頑強呢?那樣我們收獲的是否比現在多的多呢?
在四年級的一次運動會上,我參加了800米跑,賽前的幾個星期里,爸爸一直催我,讓我每天早晨到樓下操場練習跑步,對于長久以來對睡懶覺“情有獨鐘”的我來說,當然是天方夜譚。()運動會的日子很快到來了,而我卻絲毫沒有練習。
上了跑道,全場寂靜,等待著槍響,我兩股戰戰,耳邊嗡嗡作響。
比賽開始了,我遠遠落后于對手,我心里失落極了,比賽結束了,我不知道我自己怎么跑完全程的,我沒有拿到名次……
如果比賽時,我擁有貝多芬那頑強的毅力就好了,我被我自己打敗了……
學習生活豈不是和賽道一樣?只要我們擁有頑強的毅力,像貝多芬一樣不服命運的安排,那么,我們終有非凡的一天。不過,這是建立在平常努力的基礎上的。
《名人傳》讀后感3寒假生活如約而至,寒假里可以盡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讀書對于我來說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放假,我就迫不及待的到書店去買書,左挑挑,右選選,一下子買了十幾本,在這十幾本書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名人傳》了。
《名人傳》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個人的合傳,作者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腦海里浮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這三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從事的職業不同,生活遭遇不同,所處的時代不同,而且性格也各不相同,那作者又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呢?
貝多芬23歲時聽力開始下降,直到后來變成了聾人,但他以堅強的意志力與不懈的努力,創造了許多曲子,而且他大部分曲子都是耳聾后創造的。
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也很痛苦,但他的痛苦都是由于他的性格造成的,他優柔寡斷,這使他錯過了很多機遇;他軟弱,使他不斷妥協教皇和權威無理的要求。他愛別人,但沒有人理解他、愛他。他確實有實力,所以人們才會叫他“賦予巖石生命的人”。
列夫·托爾斯泰出身貴族世家,但這卻是他痛苦的根源,因為他無論如何也沒有緩和與下層民眾的矛盾。他是孤獨的,因為他周圍的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他是偉大的,無數人因為他和他的作品的影響而找到了希望。
讀完整本書,我掩卷沉思,自愧不如,記得有一次,老師讓背誦一篇文章,背了幾遍我怎么也不會背,心情就浮躁起來,就想放棄,想想他們經受住多少磨難,再想想自己,這點困難就想放棄,我不禁臉紅了,他們勇敢地面對各種痛苦,在自己所處的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在以后的學習中,要經得起生活的考驗,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名人傳》我喜歡,讀后收獲很大,主人公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鼓勵我前行。我會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
《名人傳》讀后感4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收獲頗豐的經典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是源于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之手。《名人傳》之所以被叫做《名人傳》,是由于這本書包含了三位名人的故事分別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羅曼羅蘭記錄了他們的苦難和坎坷,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質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名人傳》一書看上去獨立成篇、互不有關,其實在時間脈絡這一主線之后,這本書里面的三傳之間卻有著同樣的精神品格;熱情、堅持、執著。
讓大家看看《名人傳》中最令我入迷的《貝多芬傳》。其主要人物有韋格勒、朱麗埃塔居奇亞迪與查理。其中,韋格勒是一名大夫,也是貝多芬的摯友。而朱麗埃塔居奇亞迪則是貝多芬曾愛戀過的人。查理是貝多芬那不求上進 ……此處隱藏4829個字……難后,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么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名人傳》讀后感12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比有堅韌不拔之志。
在羅曼。羅蘭心中,他佩服過三人,但他最佩服,又占據英雄之位的:就是貝多芬!
從童年開始,挫折與噩運就"偏愛"他,他的童年中,父親急于開發他的音色天分,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去換物質品。還有其父親最愛的酒,他的母親在他十幾歲時,漠然逝去,給他精神上的悲痛。然而,在其創作的巔峰時期,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的耳朵聾了,聽不見音樂了,也不能創作了……
一切又一切的挫折都向他涌去,雖為"超世之才",也是經受不住這么多的困苦的。可是,他堅持住了!火一樣蓬勃的頭發,深邃的眼睛,堅毅的眼神,構造了一個"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貝多芬。
而他"堅韌不拔之志"體現在他遭遇挫折后的反抗。在雙眼失聰后,他也曾迷茫:"我得隱藏在凄慘的聽天由命之中,"聽天由命!多么悲慘的隱忍!".可是迷茫之后是重新的認識:啊!能活上個千百次是那么的美啊!——不,我感受的出來,我不是生來過這種恬靜的生活的。"
那么在我們受到挫折時是否要一味的去抱怨呢?
不,我們不能這樣,在受到挫折時,想起貝多芬的挫折與克服挫折的不屈意志,讓我們也振奮起來。往前是山脈,往后是河流,向前是挫折,向后也是挫折,那么,我們能不能拼搏,去克服挫折呢?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命運總是如此,但是只要你能拼搏,你能不放棄,那么你總是會沖破黑霧,獲得光明!
耳畔,響起一曲《命運》,我用心傾聽著這用生命演奏出來的,不屈意志的樂曲。
音樂巨人貝多芬,不屈意志,貝多芬!
《名人傳》讀后感13今天,我買了一本書,它是羅曼·羅蘭著。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第一傳是貝多芬。讀著他的故事給了我極大的震撼,讓我不得不佩服貝多芬身上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貝多芬的命運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像是悲慘而殘酷的斗爭。因為父親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所以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各種樂器,幸好他不是很厭煩,當他稍大時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失去了最親最愛他的母親。
其實,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時,他曾遇見莫扎特,他們一見傾心互相交流,他又拜海頓為師。當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時,厄運又一次降臨。貝多芬的聽覺漸漸衰退,內臟也不好,身心都經受著痛苦的折磨。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耳聾后寫的。人們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但也同時看到了貝多芬悲慘的命運。
后來貝多芬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炎、關節炎、黃熱病等等,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但他毫不動搖,從未放棄過音樂。我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的精神。最終成了音樂巨人。
貝多芬的童年悲慘、坎坷。他在生命中掙扎,痛苦中創作,譜寫著非同于凡人的命運,謳歌著痛苦換來的歡樂。但讓人銘記于心的是貝多芬久傳于世的樂章。
這本書告訴我一個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僅會降臨在我們這些普通人身上,也會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失敗和挫折時,應該想到忍受并戰勝痛苦的人。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頑強不屈的精神,屢擊不夸的寶貴品質。使自己不斷進步,成長,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名人傳》讀后感14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高德人道主義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于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于尋覓歡樂的執著,對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斗,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
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于一個過于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么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斗爭和舍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名人傳》讀后感15在《名人傳》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在我看來貝多芬是最偉大的人。身為一位耳聾的音樂家卻創造了許多不朽的音樂,而且在書中可看出,貝多芬因耳聾不但影響了工作,而且還使他從此過著孤獨凄涼的生活。但他的音樂卻為苦難的人而寫的,他隱忍自我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驚。在當時可憐而自私的世界里,貝多芬把音樂當成一種寄托。在我看書的過程中,看到了最氣憤的事: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嚴重的病,他每一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最后投降了。他讓他的侄兒去找醫生,可這個麻木不仁的侄兒兩天后才去找醫生,醫生到了,貝多芬卻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貝多芬去世時他的侄兒不在他身邊而是一個陌生人為他合上了眼。貝多芬明明付出那么多的愛,卻沒有回報。他還那么偉大,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還讓人心酸。這可憐的人啊!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死亡前還要做不屈不撓的斗爭。或許死亡對于貝多芬來說是一種解脫。
面對這三位名人的生活經歷,想想自我的生活,我們真幸福啊!我們雖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實與常人一樣,他們與我們一樣痛苦,掙扎和矛盾。然而他們以自我偉大的意志打敗困苦,而我們卻心生抱怨。表面我們說是打敗敵人的人是英雄,事實上呢不是,《名人傳》作者羅曼·羅蘭認為英雄的偉大不在于他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終要走上這條崎嶇的道路,對于我們來說應對人生大道上的種種困難應勇往直前,當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讓我們堅強起來面對此刻的生活。(陳田田)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