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研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教研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師教研活動總結1為了進一步加強校際間的教研合作與交流,整合并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實現在教育教學資源上共享,管理上互相借鑒,促進學校間的持續、均衡的發展。在略陽縣教研室的領導下積極開展片區教研活動。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和摸索,現將所做的工作做一總結和匯報,以期得到各校領導及同仁的指導和引領。
一、認真制定了片區教研工作計劃
經過一年的工作,現對片區內各校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片區內各校之間資源很不均衡,各校差異較大,但可喜的是片區內除嘉陵小學以外,其他各校教師還是比較年輕的,有著很廣闊的前景,而且通過一年多的交流研討活動,讓我們看到各校擁有著很豐富的教學人力資源—年輕化的教師隊伍,積極的教學研究態度,很強的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因此,我們將教研的中心定位于課堂,發展于課堂,將先進的經驗推廣于課堂,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通過片區教研活動整合八校的力量,傳播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促進教師個體與教研共同體的自主發展。活動依然采用以嘉陵小學為中心,其余7所學校聯動的方式開展片區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城區小學的教育資源優勢,起到中心輻射的作用,逐步達到教育資源的平衡發展的目標。
二、精心準備并組織開展好片區教研活動
為了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優勢,起到中心輻射,互幫互助的作用,本學期片區重點搞了兩次大的教研活動。
5月底,我校還應郭鎮中心小學的邀請,參加了郭鎮中小學開展的課堂教學大教研活動,在馮維斌校長的帶領下,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一行6人參加了課堂觀摩和課堂評價活動,課后與授課教師的交流真誠且有效,不僅有簡要的亮點陳述,更多的是為他們提出了很好的教學建議,使在場的教師很受益,受到郭鎮小學領導和教師的熱烈歡迎。
6月,我小學第二片區8所學校的骨干教師和主管教學的各校領導聚集于我校的小會議室,開展了片區內以“有效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共有13名教師參加了此次論壇,而且每位參與論壇的教師還配有PPT演示,對個人的一些好的作法和觀點與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三、精心策劃活動,力求效果。
在為數不多的幾次活動中,第二片區教研工作站從一開始就準確把握方向,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精心策劃每次活動,保證片區內教師聽課的參與面,鼓勵教師真誠評課,盡量體現專家引領。從每一次活動的啟動、實施、結束做到環環落實,讓片區內老師在有限的教研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收獲。通過幾次活動我們基本形成了活動開展的基本模式:教研工作站根據計劃制定活動的初步方案→與承辦學校面對面協商活動細節→教研工作站收集并匯總片區內各校參與活動教師(或授課)的相關資料→承辦學校制定具體活動實施方案→活動實施→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
雖然,幾次的活動下來,為以后的片區教研工作的開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但片區教研工作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多動腦子,多想辦法,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在活動中不斷更新思路,緊跟時代步伐,真正把片區教研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發揮片區教研的作用,為略陽縣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老師教研活動總結2本學期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探索、創新適合本園的園本教研形式,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圓滿完成了教育局教研工作目標及園本工作計劃,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大教學常規管理
平時要求教師有計劃、有準備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前一周備課,制作教具,按時按主題活動的要求,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組織好每一個環節的活動。前勤教干加強一日活動各環節的常規檢查工作,每月有重點地進行一次業務檢查工作,如教師備課、幼兒作業、主題環境創設、幼兒成長檔案等,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總結、有考核,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學期末對教師聽課記錄、幼兒發展狀況等進行了檢查、評價和考核,使各項工作落到了實處。
二、聽課、評課形式多樣
優秀的聽課、評課團隊將對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有極大促進作用,本學期任教年級教干參與各班組聽課評課,以不同聽課形式促進教師梯隊專業成長。
1、常規聽課。組織面向全體的同課異構36節、30歲以下青年教師成長課16節、青藍工程師傅指導性聽課36節、青藍工程推門課10節。
2、選拔、評比類聽課三月份聽全縣社會領域選拔課2節,指導課4節;四月份聽全縣健康領域選拔指導課5節;六月份聽全縣科學選拔課3節,指導課2節;聽園長優質課磨課3節;六月份組織教研組、科研組、監督粗對青藍工程徒弟優質課進行評比,聽課18節,評出一等獎4人、二等獎6人、三等獎8人。
三、開展分層手寫備課
本學期在縣教研室號召下,實行新模式備課,嘗試老備課本新模式備課,依據教師園齡劃分三個層次,5年之內教師備詳案,6—10年教師雙課時科目備簡案,其余科目備詳案,11年以上教師備簡案,格式參考園本課程教師用書,提前一周備課,每月檢查1次教師備課本,學期末評選優秀備課本。
四、注重專業理論學習
1、加強《指南》學習。學期初制作《指南》手冊,每班發放一本,宣傳平時研讀,指導教育教學。
2、開展《早期教育》學習心得評比。宣傳教師閱讀本專業雜志,本學期研讀《早期教育》雜志,教師、保育員不限范圍,任意研讀文章,每月由教研組、監督組進行一次優秀心得評比。
五、發揮示范、培訓基地作用
我園面向全縣發揮龍頭園的示范、輻射作用,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優勢,為鄉鎮幼兒園提供業務學習觀摩的機會,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工作。
1。面向全縣教研開放活動。3月份組織全縣社會領域教學活動觀摩;6月份“晶都名師研修組”去桃林送教,開展研修活動;多次接待外來人員觀摩版畫特色活動。
2。幫扶創建園教研活動。幫扶曲陽二幼、機關幼兒園磨課18節,接待來園教學活動觀摩30節,接待來園觀摩教學活動30人次等。
3。接待鄉鎮園長培訓。6月份接待鄉鎮園長8名來園觀摩教學活動、一日活動,組織撰寫過程記錄并反饋收獲。
六、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繼續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支持教師學習
幼教最先進理念和教育教學技能,推動著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提高。二月份邀請市局王春華書記來園培訓《指南》;三月份5人參加教育局晶都名師培訓、四月份3人去x參加全省科學活動培訓、五月份1人去x參加 ……此處隱藏11778個字……整堂課只有兩個環節:說說自己知道的表情和畫出表情豐富的自己。活動初始,老師出示了三張簡單的表情圖——笑、哭、生氣。這樣簡單的示范,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維,全班孩子說來說去都跳不出這三種表情的范圍。而后面幼兒作畫環節,老師反而省略了示范過程,孩子生活經驗不足,沒有繪畫技巧,讓孩子畫出喜、怒、哀、樂這樣的表情恐怕是有難度的。
這個活動很明顯是沒有把握示范的合理時機,致使示范的作用本末倒置。如果教師在活動前重視經驗的積累,創造機會讓幼兒加深生活體驗,繼而引導幼兒進行經驗遷移,孩子的作品也許會更為豐富多彩。
第二節課《熊貓》。這個活動也只有兩個環節:說說你認識的熊貓和幼兒動手畫熊貓。教師摒棄了傳統的一筆一畫教孩子畫熊貓的環節,只在談話中讓孩子了解了熊貓的形態、顏色、喜好以及生活習性等。通過故事情境設定讓孩子了解畫面作品的構圖設計。到了幼兒動手繪畫時,教師采取你畫我也畫的形式,把示范巧妙融合在一起。電子白板上及時出現各種憨態可掬的熊貓姿態,避免孩子想得到卻畫不出的尷尬局面。這個活動中的示范時機可謂是把握得十分準確。孩子畫面的豐富多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其次,要控制好示范的有效時段。如果控制好了示范的有效時段,那么示范的影響不至于在孩子頭腦中產生思維定勢,影響幼兒想象力的發揮,導致依葫蘆畫瓢的現象出現。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如果所需表達的內容和幼兒的生活接觸較少,或者物體的造型對孩子來說相對復雜,出示范例必不可少,那怎樣控制好示范的有效時段呢?
筆者觀摩過一節結合幼兒生活的小班手工活動《送給xx的生日禮物》。這是一節用幾何形體拼畫的活動,這堂課結合班級幼兒過生日的生活場景,倒也自然大方。考慮孩子的生活經驗少,又加上是新授技巧,教師設計了專門的示范環節。示范的元素豐富多樣,以便開拓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可是,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把握它的有效時段,這些范例在黑板上停留了近大半節課,以至于最后幼兒的作品效果怎么也跳不出教師示范的圈,沒有一張和老師范例不同的畫面出現。如果當時教師能把范例及時取下,無形中會激活幼兒頭腦中原有的表象,并依靠表象去想象。在吸取了他人教訓的基礎上,我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事實證明:把握準確示范的有效時段,孩子的畫面表現會更豐富,只是“想得美”的幾率大大減少。
再次,示范時應多方面考慮、多角度刺激,讓幼兒感受示范的豐富多變。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應為孩子創造豐富的環境,盡可能提供多樣化的美術創作材料,讓幼兒體驗美,從而創作美。而大班美術活動《砂紙雪景畫》,
就是一節別出心裁的活動。它選用一般用來打磨的工具——砂紙來代替普通的畫紙,利用砂紙特殊的質地、紋理和油畫棒的特質,形成別具一格的作品風格。可是在活動中,教師如果只是在范例中簡單的展示各種雪花圖,這樣是起不到示范作用的。教師如果能收集許多雪景圖,如:公園、馬路、孩子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相信孩子的畫面會表現的更自如。
結合筆者的教學經歷,我們認為示范教學中應考慮使用多張范例。多張范例可以為幼兒提供多個形象,幼兒想象的角度也就多,內容也更豐富。其次,多張范例與啟發式的語言引導有機結合,更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最后,在示范的作用上要有一定的空間,留有余地。也就是說教師在示范時,既要突出主體,又要留有余地,給孩子以想象的空間。如中班繪畫活動《菠蘿》。如果教師是傳統地教會孩子畫菠蘿,無疑孩子的畫面就會缺乏個性。孩子的畫就會像工廠機器制造的仿制品一樣,缺乏想象的能力。這個活動,教師的示范太過滿了,不僅分步驟教會孩子怎樣去畫菠蘿,連背景繪畫都一一教給孩子:菠蘿娃娃站在草地上和我們招手,天空有著白云和小鳥。畫面看似拓展了孩子的思維:把菠蘿擬人化,居然還會和我們打招呼。真正有自己的想法,能夠呈現與眾不同的畫面,這才是想象力和表現力發展了的標志。因此,教師只需讓孩子了解菠蘿的特征,稍微提示孩子菠蘿可以擬人化,示范到此就可以了。給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菠蘿娃娃和自己甚至是身邊的伙伴之間的相同點,去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已有經驗在梳理的過程中得到深化。
在學前美術教育活動中,示范可以加深幼兒對形體的認識,喚起幼兒意識中的聯想,從而為幼兒以后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奠定基礎。要想做到引導幼兒自由暢想,隨意而發,在教學活動中合理、科學地運用示范,就顯得更重要了。
老師教研活動總結11依照學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我園圓滿完成了學期任務,實現了預期的目標。與以往相比搞出了成績,獲得了實效,現總結如下:
一、教研活動日趨規范。
在計劃的制定上我們采取了“逆向性”原則,即:計劃的制定由下而上,從基層中搜集、挖掘問題。學期初保教室便組織各年級組教研組長廣泛爭取老師意見,然后通過討論研究制定出學期計劃,該計劃具有從群眾中來,立足于實際,可操作性強,粗線條定目標的特點,而且能通過讓老師參與計劃的制定,達到從支持教研。從明確方向的目的。面在每次考古內容的確定上,保教室更是精準求精,結合學期目標通過各種渠道,深入了解,教學實際和老師,幼兒所需等靈活性地安排教研內容,所以每次教研老師都是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1、規范體現在教研活動的組織體系上。
本學期,在教研組織體系中更加明確了各層的職責,并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職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2、規范體現在教研活動的準備與整理上。
學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動記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教研備課記錄”和“教研活動語錄”,當確定出每次教研活動內容后,提前將通知發放各班,以便每位教師做好思想及行動上的準備;而教研活動主持人應酬認真做好本次活動的備課,對活動的目標,重點難點腦海去過種瓜組織都要做好估計與準備;教研過程中,由記錄員詳細記錄下活動的過程及參與者的發言,以便過后分析同時也能積極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二、教研活動時間得到更充分的保證
自從幼兒園將本學期的周六下午做為半日工作日以來,教研活動較以往在時間上得到了更為充足的保證,故而增加了教研活動的連續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動已深入人心,成了老師們河缺少的精神實量。
三、教研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首先,本學期我們在碑基礎上,又進行了兩種教學形式的大膽嘗試。“一節課再次觀摩三面評,”在提高教師教育技能,培養教師觀察、評價,僅思考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來源于身邊的人和事,所以教師主容易找到共鳴點,又因為彼此間的切磋比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較為科學的答案,而這一答案更是我們下一步實踐的依據。其次,在教研內容的設計上,既有提高教育技能的內容,又有解決教育的內容,還有培養教師專業技能,交流彼此經驗的內容等等,但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喝下,提高教師的聽、說、思、寫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組織上有集體教研,分組教研還有隨時隨地的個別教研,教研的成員是流動性的,教研的主持與者也是輪流擔任的,如今我們的教研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