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道德演講稿模板集合九篇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不斷進步的時代,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德演講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演講稿 篇1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每當看到五星紅旗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揚時,我就會想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里的四句話:“升國旗,要敬禮;唱國歌,要肅立”。是的,每當國旗升起的時候,我們要肅立行禮,以表示對主權國家應有的尊重。新中國成立60周年了,我們一定要讓文明之花繼續怒放。今天我們在這里向國旗敬禮,向國旗宣誓,從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道德是石塊,能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明燈,能引導人們走向光明之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有序地排隊上公交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俯身揀起地上一張廢紙;攙扶一位盲人過馬路;公交車上的一次讓座;為媽媽洗上一次衣服;在校園里甜甜的問候“老師好”;過馬路時紅燈前耐心的等候……這些都是我們身邊完全可以做到的小事。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你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成為一位有道德的人。
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發現自己身邊的文明好事,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生養我們的父母,感謝教導我們的老師,感謝他人對我們的幫助,熱愛自己的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為建設祖國而貢獻聰明才智!
道德演講稿 篇2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
我叫蔡玉萍,來自西江衛生院,非常榮幸能和各位交流學習。今天,我的演講要從一部電視劇說起,那就是最近熱播的醫療劇《心術》,隨著《心術》的熱播,醫患關系這個敏感話題在相關社會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的風口浪尖,被推到了公眾面前。然而透過表象,我們可以看到《心術》就是在談人心、講人術、論人情,它是一部探討人心、解剖人性、展現社會的電視劇。一方面是患者,一方面是醫者,在“救我”和“信我”之間博弈。
作為一部電視劇,雖然不能解決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和復雜的社會問題。但是它卻為我們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讓患者和醫者清楚地看到對方平時不為人知的部分,換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看過這部劇后我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震蕩,久久不能平復,我也一直在思索,“救我”和“信我”之間到底是怎樣的矛盾和聯系?重要的是如何讓“信我”更具有說服力。《心術》的編劇在開篇就提到:這世上有三樣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的:信、望、愛。我能看到的對這三個字最好的詮釋,就是醫院。”看到這段話我既感到自豪又意識到壓力,作為一名醫者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如何讓患者看到“希望”,如何詮釋“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這也是我今天要闡述的主題:那就是作為一名醫者,要有“仁心”、強“仁術”、存“仁愛”,讓“信我”在頻繁的醫患糾紛中屹立不倒。
在這里,我沒辦法用語言來定義何為仁心、仁術和仁愛,也沒辦法直白的告訴大家怎樣去做。但我卻記得:當我剛進入醫療隊伍的時候,我是多么的無助,生活是多么的沒有色彩;而當我見證了大量的“生與死”、“眼淚和微笑”,突然認識到多看到一張笑臉,少看到一滴淚水,自己的內心是多么的充實,生活是多么的有意義。每減少患者一份病痛,內心則增加了一份“積淀”。我還記得:當我把針頭刺入患者身體的時候,當我看到柳葉刀下血肉模糊的時候,當我擔心患者咨詢疑難雜癥需要解答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么的緊張,對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是多么的渴求,光陰急轉,一晃數載,雖然現在可以坦然的為新護士傳授經驗,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遞器械物品,不再會擔心解答不了患者的疑問,但我卻忘不了自己半夜三更在燈下反復閱讀著醫學知識,忘不了奔忙于數位患者之間的急匆身影。我更記得:當我看到病愈少年滿臉微笑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么的幸福,而當我無助于重病患者遠離人世的時候,眼淚是如何的止不住,內心又是如何的難過……
人們都說,醫護工作者是白衣天使,需要是仁心仁術完美無缺,用博愛的心普渡眾生的道德圣人才算合格。盡管這其實是傳統認知,對也是普通人的醫護人員的一種過度拔高,但我卻極其愿意身體力行著這種準則。“仁心仁術仁愛”,這個短語說來只不過六個音節,但有多少人能全面的說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呢?電視劇《心術》中霍思邈告訴我們他對這個詞的理解,那就是以醫者的真心,換得病人的笑容,救死扶傷,不僅在于治療身體的疾痛,更在于對病人心靈的撫慰。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想法和行動呢?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事例:一位痛苦不堪的腹痛伴腹瀉病人,經過醫生耐心的檢查、開方、護士精心護理后病情好轉,腹痛解除。病人非常感激,臨走悄悄地在墻壁上寫下感謝:“我來自安徽,謝謝3號值班醫生,服務很好,病人就是他們親人!”在護士值班室的門上留言:謝謝護士!我相信,當那個護士看到這樣留言的時候,她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喜悅和欣慰的,因為,那句“謝謝”是對她最大的肯定和鼓勵,是她最需要的回報。其實作為普普通通、有著血肉之軀、有著七情六欲的醫護人員,我們從不奢望自己死后墓碑上能夠刻著“英雄”二字,如果在自己死后有人會對著墓碑豎著大拇指說“這是一名醫者”,那么我們的一生足矣。
我希望用《心術》中的一段臺詞來結束今天的演講:“醫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夠看好病人的疾病,這只能說明你是一個醫務工作者,一個技工,和修鞋匠、賣饅頭發糕的師傅沒任何區別。微笑服務那是小CASE,是你作為人應該做的,根本不應該提到評比的標準里去。第二重叫人文關懷,你不僅看好病人的病,你還有悲天憫人之心,對待病人要像親人一樣,我知道你就在這條路上行走。但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第三重,那就是進入病人的靈魂,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
最后,我要對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以及千千萬萬同胞們尤其是那些承受著病痛的患者們大聲說一句:請相信我們!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道德演講稿 篇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這里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里特別高興。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里,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道德是什么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匯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 ……此處隱藏2867個字……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道德演講稿 篇7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誠實學習讓心靈無暇》。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做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須以誠待學,虛心好問,方能有一番成就。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在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作報告時,面對同學的提問,“三問三不知”,但這不但無損于他的形象,反而讓我們在他誠實負責的回答中,看到了他高貴的人格。與丁肇中“三問三不知”相似的還有享譽世界的歌唱家帕瓦羅蒂,在一個大型演唱會上,他剛演唱到高潮之際,卻突然停頓下來。舉座嘩然,連樂隊都停了下來。帕瓦羅蒂坦誠地說自己忘記歌詞了,請求大家原諒,希望大家再給他一次表演的機會。在一陣沉寂后,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事后,有人告訴帕瓦羅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型,而不必承認自己忘了詞。相信觀眾肯定會認為是麥克風壞了而絲毫不會懷疑到你身上。”帕瓦羅蒂微微一笑:“如果還有下次,我同樣會認錯。因為事實早晚會被人知道,那對我的聲譽影響會更大。”他們的這種“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不但使他們攀上了事業的高峰,而且他的誠實品格更為年輕學子指明了做人做學問的方向。
在漫漫的求學路上,除了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還需要有勤奮的學習精神。居里夫人是我們熟知的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不但是放射元素的研究先驅,還擁有許多名譽獎項。但她從不關心這些,只是一心在研究、學習、奉獻。這便是誠學、求真。還有孔子,為研究《易經》“韋編三絕”,匡衡為讀書鑿壁借光,孫康映雪而讀書,蘇秦頭懸梁錐刺股……這些人最終都學有所成,名垂青史。這無不告訴我們,要有堅毅頑強、奮發向上的精神,才是誠學之道。
勤奮之外再加虛心,會取得更高的成就。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生在世,總有許多自己未曾涉獵的領域,那么,所有精通這些領域的人都可以稱作我們的老師。我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失去的不是人格和尊嚴,得到的反而是滿腹的知識和他人的尊重。
誠學更要治學有方,學習知識要有方法。毛澤東從青年時代就嗜學好讀,他學習的方法是多讀、多寫、多想、多問;魯迅則提倡心到、眼到、口到,邊讀、邊思、邊問,先易后難博采眾長。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做到認真記筆記、整理錯題等好習慣,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摸索更科學的學習規律。遇到困難還可以去請教別的同學,看看別人有沒有更好的途徑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最高效的學習成果。
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嚴謹治學,勤奮讀書,努力培養自己的誠學之道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8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康德說:“一生中只有兩種東西讓我仰望終生,一是頭頂的星空,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固然十分璀璨,但堅守內心的道德在我看來越是較之璀璨的星空更為美麗與絢爛。
道德是指一個人良好的品德,中華上下五千年來形成了無數的良好的品德,古人的道德修養令我們仰慕,然而,咋現代這個充滿了功利氣味的社會中,人心浮躁,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堅守道德呢?
縱觀古今,無數的能人賢士又有哪一個沒有堅守道德?如春秋時期的楚國大夫屈原,他在磅礴大氣的汨羅江邊,獨自一人,面色慘淡,來回踱步,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在當時,楚國君臣整日生活在酒肉奢靡的環境中,安逸享樂,只有屈原有著堅守道德的毅力與決心,最終不愿意同流合污,投身于汨羅江中洗凈自己的身體與心靈。正是因為屈原能夠堅守道德,他才能在這污濁的大世中,保持一個純潔的靈魂。
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又何嘗不是能夠堅守道德?他忠肝義膽,敢于堅守道德,能夠在危險的境地中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為將軍辯護,最終卻被處以極刑,但他仍能夠堅守道德,若司馬遷不能堅守道德,那么這世上恐怕就無貫徹古今,聞名于世的《史記》了。
然而,歷史上也總是存在著沒有堅守道德而導致自身身敗名裂的人,如明朝的鎮關大將軍吳三桂,身為鎮守邊關,抵御外敵的大將軍,本身應該固守國土,保衛國家安寧,然是他卻與清軍私通,導致明朝戰火,雖有榮華富貴,但最終卻落得一個賣國賊的名頭,被后世的人所辱罵,遺臭萬年。
反觀當下,社會人心躁動,有些人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使用一些不法手段,近些年來,染色饅頭、假牛肉。毒大米等事件紛紛曝光,這些不法商品就是因為沒能堅守道德而觸犯了自己的道德底線,作出了不法行為,被法律所懲罰。
堅守道德的人能夠使自己變的更加優秀,而觸犯道德的人則會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被社會所離棄。我們要堅守道德,在璀璨的星空之下做最好的自己。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9大家好:
我是六年二班的程芷瑤,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什么?是誠實?是友愛?是善良?是謙讓?還是責任?這些詞匯都從不同角度詮釋著道德的含義。
道德就像我們手中的一把鑰匙,打開了曾經封鎖心靈的窗戶;道德就像冬天一道七彩的陽光,透過窗戶,暖暖的照在純潔的心田。
道德是一顆感恩的心;廣西省15歲少女梁燕,從10歲起獨自照顧病癱在床的養父,每天五點起床,做飯、喂雞、幫養父洗臉搽身,放學后,還要挑水砍柴、編竹筐......
五年來,她用堅強、執著,用辛勤、用感恩的心守護者養父,小學6年,她年年獲獎,多次被評為市、縣“三好學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因為父母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長;讓我們感恩老師,因為老師給予我們知識,教會我們思想;讓我們感恩社會,因為社會讓我們學有所用,意氣風發。
道德又是一種誠信;高爾基曾經說過:“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前幾天我看到都市新聞中報道,一位60多歲的老爺爺 ,撿到一個手包,他為了尋找失主,找了一家超市和三個小區,最后又騎車一個多小時,到了十幾公里外的小區,將包物歸原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稿“黃金有價,誠信無價”,讓我們學會誠信,做到誠信。 道德其實又是一種習慣;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不難。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端一杯熱茶、公交車上給爺爺奶奶讓出一個座位、幫助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同學解答難題、把掉到地上的紙屑扔到垃圾桶、遇到紅燈不搶行、不隨地吐痰、不講臟話等等。“小行為,大道德。”一滴水中可看到世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學會道德,對生活保持微笑,生活會還以你微笑。泰戈爾說過:“播種思想,收獲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人格;播種人格,收獲命運”。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