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演講稿15篇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典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演講稿1《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夸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復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于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里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熏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盡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國學經典演講稿2很多年前,我在一本書上看到希特勒曾經說過一句讓人們震驚的話:“要想毀滅一個民族,就先毀滅其文化。”后來又陸續看到“要摧毀一個國家,首先要破壞這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同化其傳統文化”,“一個不尊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民族,只會走向毀滅!”之類的話語,無一不警醒我們要弘揚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決不能輕賤優秀傳統文化,做自毀傳統文化“長城”的罪人。
人看大節,看思想看基礎。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遠者,必浚其源。”培養中小學生,促其健康成長,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特別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與形成,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實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因為,國學經典講的是天地之間的大仁大義、大道大德,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精華,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成功之基、動力之源。《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就充分體現了弘揚光明正大的道德,在于感化和引領民眾,達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小學生精神營養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貴部分,要讓他們從這些內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增強弘揚弘揚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弘揚就要認真學習、誦讀、背記經典的詩詞和散文等,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弘揚就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創新和發展。對學生而言,學什么比會學重要;對教師而言,教什么比會教重要。正如新聞報道中說的那樣:“在翻看全國課程教材時,他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很悲哀。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為我們理清弘揚與創新的本質關系,澄清當前教育實踐中的許多模糊認識,堅持、繼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要認真貫徹執行,自覺為弘揚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國學經典演講稿3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經典,揚民族文化》。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帶著一種神圣的朝拜,我翻開了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這本書。正如本書作者說:“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影響較大,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影響極大,對于傳承文明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讀了這本書之后,更讓我覺得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李毓秀的《弟子規》,使我們生活的典范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他gap是·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言慎行,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待,這時儒家的基礎,更是我們人行的基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鼎立時的戰亂紛爭,有著呼風喚雨和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正不阿的張飛;和漢代皇帝的后裔劉備守蜀國;還讓我們領略到一代梟雄曹操,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謂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道出了毛澤東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絕,毛澤東思想是當代的國學經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華,將會影響流傳幾代、幾十代以致久遠……
回想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心里有個大問號,何為國學,何為經典?其實很簡單,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淀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后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
國學源遠流長,千年沉淀已形成“經史子集”四部,可謂恢弘壯闊,蔚為大觀,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中華國運日漸昌隆。國學的價值正走向回歸!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引以為傲,他是我們中國人的國粹,我們應該一起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的東方!
國學經典演講稿4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
——《詩經秦風》
登上那古老的城墻,撫摸著泛苔的柱梁,當我興奮地 ……此處隱藏9121個字……要重禮儀。“不學禮,無以立。”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含義深刻。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不學禮,不懂義的人;只有言教,沒有身教的人,最終也無法以德服人,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的。兩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這樣教書育人,而我們,作為全國文明衛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著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
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小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復禮;躬行仁義,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極。兩千五百年的荏苒時光,沒有讓《論語》湮滅在汩汩的歲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時間的打磨而顯出璀璨之華。
朋友們,用仁愛之心,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獲精美的花朵,閱讀經典之書,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弦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于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讓經典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里開出璀璨之花!
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演講稿13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XX,我演講的題目是: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幾天前,我誦讀了《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被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愛孝悌、勤儉樸實、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
我知道了經典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著作。經典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東西。經典書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讓你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經典既有宇宙深層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歷史的教訓,還有審美的情趣。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輝煌;它是整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血脈、是浸潤華夏兒女心靈的智慧食糧。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需要我們誦讀中華文化中那些最優秀、最有價值的篇章!國學讓我們在繼承中感悟,在創新中升華。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國學經典,您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淀結晶,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的神支柱和心靈家園,是曾經鮮活生命迸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優秀詩詞歌賦還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我在誦讀中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我在誦的讀中理解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美德;我在誦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浸染。
誦讀國學經典,我享受了誦讀的樂趣!收獲了人生的智慧!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演講稿14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杜橋小學的學生在誦讀。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敦厚之風。
孔子關于學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里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杜橋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杜橋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熏陶;來到杜橋是幸福的,因為杜橋校的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演講稿15——要有愛在心間
各位領導,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站在這里為大家分享國學經典,感到無上榮耀!
大家知道,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下來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珍愛它,把它應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而不應該拋棄它,讓它趨于消亡。 這里,我給大家分享的是《弟子規》里面的“泛愛眾”篇。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這句話是說,人,不分高低貴賤貧富,不論是何身份,也不論貢獻大小,都需要他人關愛,也都應該去關愛他人。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需要關愛。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個地球上,這就是是緣分,因此應該互相關愛。要愛那些給過你關愛的人,同時也要愛那些給你造成某種傷害的人。
人們有了愛,家庭才會和睦,種族才會消除紛爭,世界才會消除戰亂。
試想一下,我們平時工作中,如果真誠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項工作,對待每一位來訪的群眾,我們的工作就不會感到勞累,不會因為多干些、少干些,報酬少點、多點而怨天憂人;也不會因為群眾找的多,事情多,而感到麻煩;更不會故意怠慢群眾,傷害群眾的感情,激化干群矛盾,給我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動。
我們會從工作中找到快樂,增長才智,從待人接物中提高自己判斷處理事務的能力。 我們將在全鎮開展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內容就是所有村內有關公益事業,只要符合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范圍,我們都要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去操作它。這項工作內容多、時間長、意義重大。村干部要從受益群眾中籌資籌勞,做一些符合大多數群眾利益的公益性建設,包村干部要指導監督村干部落實這項工作,這就是考驗鎮村干部能力的時候了。如果我們心中有愛,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就會產生許多有益于群眾的想法。選擇哪些投資少、見效快,能讓群眾直接受益、盡快收益的項目,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廣大群眾能不積極相應,把事情做快做好嗎?我們的干部積極為群眾做事,群眾能不愛戴你嗎?村里還會出現不和諧、不安定嗎?
有一句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愿我們大家獻出我們的愛心,揮灑在世界萬物之中,讓我們的事業更加美好!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檔為doc格式